在年滿1歲或18個月之前,因為語言表達不完善,寶寶不得不以皺眉、扭臉、握緊拳頭大哭、雙足蹬踏等表情和肢體動作來表達情緒,媽媽也只能反復(fù)揣度寶寶為什么突然成了“不合作分子”。猜不出,就會出現(xiàn)媽媽吼、寶寶鬧的崩潰場面。怎樣分分鐘讀懂小寶寶的情緒?育兒專家提供了觀察與響應(yīng)的角度。
盆浴變淋浴,寶寶拒絕
一向洗慣了盆浴的寶寶,改洗淋浴時總是嚎啕大哭,不管媽媽將水溫調(diào)得多合適,寶寶都會抱緊媽媽的胳膊,哭得聲嘶力竭。
寶寶潛臺詞:“嗚嗚嗚,可怕的花灑!”
媽媽總是認為不合適的水溫令寶寶恐懼。但美國幼兒心理專家發(fā)現(xiàn),花灑的流速也是寶寶對淋浴感到恐懼的原因,成年人用的花灑帶來的水流沖擊,會給寶寶帶來“我要被淹死了”的惶恐。想讓寶寶接受淋浴,換上一個流速柔緩的“幼兒花灑”吧,不要逼寶寶一下子接受沖淋洗頭這樣的事,先用花灑跟他游戲,澆澆小手小腳,再澆澆身體,等寶寶完全適應(yīng)了再洗頭洗澡。
見到穿白色大褂的就哭
有一回,家里來了婦幼保健院的回訪醫(yī)生,只是把連接聽筒的“小圓盤”放在寶寶胸前,寶寶就像一條活魚一樣,邊哭邊扭動身體,差點從媽媽懷里栽下去。
寶寶潛臺詞:“看見白大褂,又要挨針了!”
1歲以內(nèi),密集的防疫針注射讓寶寶有了恐懼,當他看到白大褂,感覺又要挨針了,就條件反射般大哭。要消解寶寶看病打針的恐懼,有條件的話,帶他去三甲兒童醫(yī)院,那里做靜脈注射和打針的護士都是穿粉色衣服的,而非寶寶最怕的“白大褂”。
懸吊玩具怎么惹寶寶了?
一見就哭
懸吊玩具是新生寶寶的床頭床尾經(jīng)常會掛的裝飾品。媽媽們都知道,色彩鮮艷的懸吊玩具有利于寶寶的視網(wǎng)膜發(fā)育,有些懸吊玩具內(nèi)裝沙子或搖鈴,搖動時可以調(diào)動寶寶的聽力發(fā)育和歡樂情緒。那今天寶寶看到懸吊玩具就哭,抱他起來時還怒氣沖沖去把玩具推擋開,是怎么一回事?
寶寶潛臺詞:“玩具為啥掛得那么高?”
以前,懸吊玩具掛得很低,寶寶獨自躺著時可以用雙腳踢蹬玩具,使它們發(fā)出響聲;這是新生寶寶獨自玩耍時最開心的項目?,F(xiàn)在,媽媽嫌給寶寶換尿布時懸吊玩具老撞頭,就把它們系高了,這下,寶寶躺著時雙腳夠不著玩具,太憋屈了!
拒絕新保姆抱抱,大哭
新?lián)Q了保姆,寶寶變得特別黏媽媽,保姆阿姨一接過去,寶寶就使勁往后仰頭,大哭,兩腳踢蹬;還用小手使勁推擋保姆阿姨的臉。
寶寶潛臺詞:“這是哪兒來的陌生阿姨?”
千萬別以為小寶寶對帶過他的保姆沒有記憶,熟悉的保姆的笑容、體味、聲音,能幫助4個月以上的寶寶建立安全感。家里因為各種原因換保姆后,寶寶就會驚懼于“這個陌生阿姨是誰”?表現(xiàn)出極度戒備與不合作。此時媽媽應(yīng)當與保姆一同參與到養(yǎng)育寶寶的各種工作中去,特別是一些容易引發(fā)寶寶反感的活動,如洗澡、剪發(fā)、添加寶寶不喜歡的輔食,可能給寶寶帶來壓力,一定要先以媽媽為主導(dǎo),耐心引導(dǎo)安撫,保姆打下手幫忙,來減少寶寶的反感,再逐漸過渡到保姆擔當主要責任。
看到媽媽換衣服,哭得驚天動地
產(chǎn)假結(jié)束后,為了防止寶寶哭鬧,有些重回職場工作的媽媽選擇“偷著走”。不要小看寶寶的直覺,幾次過后,當他看到媽媽在換衣服,就知道媽媽要偷著出門了,開始驚天動地大哭。
寶寶潛臺詞:“媽媽在換衣服,她就要不見了!”
安撫寶寶的有效方式,就是別把換衣服與偷著離開攪在一塊兒,媽媽可以在某些時候換完衣服不走,以增強寶寶的安全感;另外,上班是一件堂堂正正的事,不要偷著走,然后對寶寶滿懷心虛和內(nèi)疚,要以寶寶聽得懂的言語告訴他,媽媽上完班,很快就會回來陪寶寶玩耍,然后跟寶寶揮手告別,也讓寶寶跟你揮手告別。一開始,寶寶會邊哭邊擺手,但只要他有了揮手再見的舉動,就說明他慢慢從情緒上接受了媽媽有一段時間不在的事實,而不會有“我被媽媽拋棄了”的驚懼。
吃飯時,對媽媽伸過來的勺子“說”不
自從寶寶能在幼兒餐椅里坐穩(wěn)了,喂他吃飯就成了難事。寶寶經(jīng)常莫名奇妙推開媽媽伸過來的勺子,對著桌上的飯菜嗷嗷叫。
寶寶潛臺詞:“我要和你們吃一樣的飯菜!”
寶寶這是對大人們吃的飯菜感興趣了,為什么我不能和爸爸媽媽吃一樣的飯菜?看上去他們的飯比我的好吃!其實,7個月以后,寶寶已經(jīng)開始出牙,也可以讓他嘗試一下大人的飯菜,包括蒸雞蛋羹、燉得很爛的雞茸土豆泥、南瓜羹、切成小丁的西紅柿蝦仁沙拉等,當然,為了寶寶的健康,大人要和他一樣吃少油無鹽的飯菜,這又有什么不好呢?清淡的口感,正可以吃出食物的本味:淡淡的鮮嫩,淡淡的甘甜。
躲貓貓游戲也能招來寶寶大哭?
本來是跟寶寶玩躲貓貓游戲的,媽媽先用一把折扇遮住自己的臉,再挪開,寶寶先是發(fā)愣,后來就咯咯咯笑;媽媽以為他領(lǐng)會了游戲的真諦,就開始戴上豬八戒的面具,拿開面具時,卻見寶寶的小臉漲成豬肝色,皺眉,然后放聲大哭。
寶寶潛臺詞:“媽媽變成妖怪,太可怕了!”
9個月以內(nèi)的寶寶,還不懂“客體永存”這一概念,他不能理解媽媽無論躲在報紙、扇子、塑料大碗還是面具后面,都不會消失或改變。折扇很薄,能聽得見媽媽的呼吸,所以寶寶十分安心,而豬八戒的面具就不同了,那是一張可怕的臉,寶寶還以為媽媽變成妖怪了,受到了驚嚇是肯定的。媽媽要跟他好好解釋演繹一番,才能讓他覺得,原來媽媽是在跟自己躲貓貓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