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軍
·論著·
射頻消融術與植入術聯(lián)合治療惡性腫瘤預后殘留病灶效果分析
周學軍
目的探究射頻消融術與植入術聯(lián)合治療惡性腫瘤預后殘留病灶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將56例患者分為2組,每組28例。對組組采用射頻消融術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射頻消融術與植入術聯(lián)合的治療方法,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的水平。結(jié)果觀察組患者和治療組患者治療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水平相比治療前均顯著下降,且治療后觀察組下降得更明顯(P>0.05)。結(jié)論射頻消融術與植入術聯(lián)合治療惡性腫瘤預后殘留病灶療效確切,值得推廣。
射頻消融術;植入術;惡性腫瘤;殘留病灶
近年來由于醫(yī)學診療水平不斷提高,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的改變,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嚴重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健康。對于惡性腫瘤的治療,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并結(jié)合化療、放射治療的綜合治療方法[1]。但是惡性腫瘤具有難清除、易復發(fā)、易轉(zhuǎn)移等特點,部分惡性腫瘤患者經(jīng)手術及放化療等綜合治療后仍出現(xiàn)殘留病灶,導致患者病情復發(fā),嚴重影響了治療效果[2]。射頻消融術和125I粒子植入術是治療腫瘤的新方法,本文通過分析5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旨在探究射頻消融術與植入術聯(lián)合治療惡性腫瘤預后殘留病灶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惡性腫瘤患者,根據(jù)患者的意愿選擇治療方案并分組,其中對照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齡43~72歲,平均年齡(57.36±10.38)歲;觀察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齡42~73歲,平均年齡(57.73±10.84)歲。所有患者均經(jīng)過我院??漆t(yī)師檢查,均確診為Ⅲ~Ⅳ期的惡性腫瘤,其中鼻咽非角化未分化癌16例,非小細胞肺癌13例,直腸癌11例,宮頸癌8例,乳腺浸潤性導管癌6例,惡性淋巴瘤2例。根據(jù)國際綜合癌癥網(wǎng)(NCCN)2010年指南為所有患者制定綜合治療方案,其中放射治療采用三維適型放射治療,化療采用NCCN指南常用化療方案進行治療[3]。2組患者的性別比、年齡、病程等一般情況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1.2.1 射頻消融術:所有患者均接受射頻消融術的治療。采用選擇射頻消融治療系統(tǒng)(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reatment systems,RATS)進行治療,采用珠海和佳公司生產(chǎn)的HGCF--3000冷極射頻治療機和配套電極。治療前所有患者經(jīng)CT掃描以確定腫瘤位置及大小,然后根據(jù)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確定適宜的穿刺點、進針方向以及進針角度,并在CT引導下將射頻電極插至腫瘤預定位置,當射頻電極針到達腫瘤預定位置時再次經(jīng)CT掃描進行確認,然后進行消融治療。射頻輸出功率為20 W,治療射頻波為460 Hz,射頻溫度為90~120℃,消融時間為5~20 min。
1.2.2125I粒子植入術:觀察組患者在接受射頻消融術治療的基礎之上再進行125I粒子植入術,采用的是珠海和佳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TPS系統(tǒng)。治療前根據(jù)CT掃描圖像確定腫瘤大小、形狀,從而制定治療方案,確定植入導針的位置、植入粒子的數(shù)量以及粒子的空間排列結(jié)構。然后根據(jù)CT掃描定位,將穿刺針穿入腫瘤,植入125I粒子。治療劑量0.8 mCi,粒子直徑0.8 mm,粒子長度4.5 mm,能量35 keV,γ射線的能量為3515 keV,半衰期為60 d,組織穿透力為1.7 cm。
1.3 療效評價標準 比較2組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25(CA125)、糖類抗原153(CA153)以及糖類抗原199(CA199)水平[4]。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檢測結(jié)果 得出觀察組患者和治療組患者治療后血清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25(CA125)、糖類抗原153(CA153)以及糖類抗原199(CA199)檢測水平相比治療前均顯著下降,且治療后觀察組下降得更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檢測結(jié)果
指標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癌胚抗原CEA治療前18.97±12.1418.35±12.010.19210.8477(ng/ml)治療后13.35±8.729.77±5.642.15660.0310t值1.98963.4218P值0.04660.0006糖類抗原125CA125治療前90.39±38.7291.52±38.870.10900.9132(u/ml)治療后47.81±23.1433.17±20.572.50210.0123t值4.99507.0209P值0.00000.0000糖類抗原153CA153治療前34.78±14.2935.19±14.110.10800.9140(u/ml)治療后24.39±10.8618.58±9.352.14530.0319t值3.06325.1925P值0.00220.0000糖類抗原199CA199治療前87.64±23.5288.55±23.910.14360.8858治療后49.82±15.7236.13±12.783.57560.0003t值7.074110.2312P值0.00000.0000
2.2 安全性比較 對照組患者出現(xiàn)4例疼痛和2例局部少量出血等不良反應,觀察組出現(xiàn)3例疼痛和1例局部少量出血的不良反應,2組患者均未出現(xiàn)大出血、血氣胸、感染等嚴重不良反應。
惡性腫瘤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嚴重疾病之一,其治療相對困難,預后較差,病死率極高,顯著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對于惡性腫瘤的治療方法越來越先進,有部分惡性腫瘤經(jīng)過規(guī)范的手術治療,并聯(lián)合放射治療以及化療之后,病情可得到明顯的控制,但也有很多惡性腫瘤的患者在經(jīng)過上述治療后由于腫瘤殘余病灶,導致病情復發(fā),且更易出現(xiàn)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現(xiàn)象,是惡性腫瘤治療過程中相當棘手的問題,也是臨床醫(yī)師不斷探索的方向[5]。
隨著科技的進步,新的治療方法不斷產(chǎn)生。射頻消融就是一種全新的物理損毀療法,屬于微創(chuàng)治療,其主要作用原理是在CT或超聲等影像技術的引導下,將射頻電極從體表穿刺如腫瘤組織,同時與體表的電極構成回路,從而產(chǎn)生射頻電流[6]。射頻電流可使機體組織內(nèi)的離子產(chǎn)生震蕩,離子間相互摩擦后可產(chǎn)生大量熱能,形成的高溫場可導致局部腫瘤組織產(chǎn)生氣泡、干燥、凝固,從而達到高效迅速地殺死腫瘤細胞的目的。同時研究顯示,射頻電流產(chǎn)生的高溫可使腫瘤周圍的血管發(fā)生一點范圍內(nèi)的凝固,使小血管發(fā)生栓塞,從而能有效防止腫瘤細胞通過血液發(fā)生轉(zhuǎn)移,達到治療的目的。并且射頻電流局部產(chǎn)生的熱效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能提高巨噬細胞、NK細胞以及T淋巴細胞的殺傷力,有助于患者術后的恢復。但是也有研究顯示,射頻消融術雖然治療效果較好,但是由于腫瘤生長具有不規(guī)則性,對于腫瘤周邊分散存在的殘余灶極易復發(fā),難以達到完全消除,使其處于亞臨床灶的狀態(tài),所以在使用射頻消融治療的同時還應聯(lián)合其他治療[7]。
125I粒子植入術是將125I粒子直接植入組織間的內(nèi)照射治療方法,其主要是針對未被徹底清除的散在的微小病灶,每顆125I粒子的穿透力可達1.7 cm,其釋放出的γ射線能破壞腫瘤細胞DNA,使其失去繁殖能力,從而達到持續(xù)有效地殺死腫瘤細胞的目的。并且由于其有效作用半徑短,治療時通過超聲或者CT掃描進行準確定位,使其對周圍組織器官的損傷較小,不良反應少,能有效保護正常組織[8]。
對于惡性腫瘤患者殘余病灶復發(fā)時,往往在影像學特征還未出現(xiàn)時,其血清腫瘤標志物的水平已發(fā)生顯著改變。本文通過分析5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得出觀察組患者和治療組患者治療后血清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25(CA125)、糖類抗原153(CA153)以及糖類抗原199(CA199)檢測水平相比治療前均顯著下降,且治療后觀察組下降得更明顯(P>0.05)。說明射頻消融術聯(lián)合植入術治療惡性腫瘤的效果要由于單獨使用射頻消融術。
綜上所述,射頻消融術與植入術聯(lián)合治療惡性腫瘤預后殘留病灶療效確切,值得推廣。
1 高貞,趙靜,王娟,等.手術聯(lián)合1251 粒子植人治療二例不可根治切除的晚期胃癌.臨床誤診誤治,2012,25:95-97.
2 戴文燕,劉院生.放射性粒子植人對中晚期胰腺癌的療效觀察.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2,50:143-144.
3 劉春秋,李振家,竇衛(wèi)濤,等.CT 導向下射頻消融治療不能手術切除肺癌患者的臨床分析.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2,22:205-207.
4 張海波,朱燕娟,李勇,等.經(jīng)皮射頻消融序貫125 I粒子植人治療惡性腫瘤的療效觀察.疑難病雜志,2013,12:521-523.
5 張善露.吉西他濱小劑量單藥化療聯(lián)合胸腔閉式引流及IL-2注入治療惡性胸腔積液臨床療效.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3,28:924-926,929.
6 呂明德,匡銘,梁力建,等.手術切除和經(jīng)皮微波消融治療早期肝癌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中華醫(yī)學雜志,2006,86:801-805.
7 艾尼瓦爾·那斯肉拉,祖木來提·吐爾遜,丁魏.CT引導下經(jīng)皮肺穿刺活檢肺部病變70例臨床分析.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3,18:283-285.
8 莫紹雄.I粒子植入聯(lián)合同步熱化療治療Ⅲ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觀察.廣東醫(yī)學,2010,31:781-783.
10.3969/j.issn.1002-7386.2014.13.017
441700 湖北省谷城縣人民醫(yī)院腫瘤科
R 730.7
A
1002-7386(2014)13-1965-02
2014-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