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靖 王曉華 楊麗娜
·護理研究·
心理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
竇靖 王曉華 楊麗娜
目的觀察心理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方法選取老年HCF患者15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系統(tǒng)化心理護理。比較2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心功能指標及生活質(zhì)量評分的變化。結(jié)果試驗組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6分鐘步行距離(6-MWT)均較對照組增加,血漿腦利鈉肽(BNP)較對照組降低(P<0.05);試驗組干預后SF-36生活質(zhì)量量表各項指標評分均高于干預前及對照組干預后(P<0.05)。結(jié)論對老年CHF患者實施系統(tǒng)化心理護理,能明顯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生活質(zhì)量;心理護理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由各種心臟、大血管疾病引起心臟舒縮功能障礙,最終導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種臨床綜合征。老年CHF患者因器官老化、生理機能衰退等原因,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1]。在當今“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下,身心的相互影響越來越受到重視。本研究對老年CHF患者實施心理護理,觀察其對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150例老年CHF患者,診斷均符合 2005 年歐洲心臟病學會修訂的診斷標準,排除精神障礙、嚴重抑郁及臨床資料不全者[2]?;颊唠S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75例。對照組:男37例,女38例;年齡70~82歲,平均年齡(76±5)歲;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35例,Ⅲ級40例;基礎疾?。焊哐獕盒孕呐K病27例,冠心病31例,風濕性心臟瓣膜病17例。試驗組:男38例,女37例;年齡70~81歲,平均年齡(77±5)歲; 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36例,Ⅲ級39例;基礎疾?。焊哐獕盒孕呐K病28例,冠心病30例,風濕性心臟瓣膜病17例。2組患者性別比、年齡、NYHA分級、基礎疾病等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3]。
1.2.2 試驗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系統(tǒng)化心理護理。具體包括:①入院評估:患者入院后,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及性別、文化水平、個性特點、生活環(huán)境等,評估其心理狀態(tài);傾聽患者宣泄不良情緒,提高心理應激能力,處理好護患關系[4]。②認知干預:護理人員積極主動、耐心、和藹地與患者交流,采取恰當?shù)姆绞揭龑?,進行健康教育;詳細講解心衰的相關知識,使患者提高關于心衰發(fā)生、發(fā)展、治療和轉(zhuǎn)歸等方面的知識,消除顧慮,疏導不良情緒,建立信心以積極配合治療[5]。 ③行為干預:讓患者知曉情緒對心臟病的影響,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強化心理干預,保持大便通暢,教會患者深呼吸和放松訓練,通過規(guī)律作息提高機體抵抗力,消除緊張心理,保持情緒穩(wěn)定[6]。④社會與家庭支持:叮囑家屬對患者采用溫和的語言和態(tài)度,鼓勵家屬、親朋好友與患者交流,轉(zhuǎn)移患者的關注點,減輕對自身病情的擔憂及焦慮,緩解負面情緒,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
1.3 觀察指標 心功能指標:包括左室射血分數(shù)(LEVF)、血漿腦利鈉肽(BNP)、6 min步行距離評分(6MWT)。生活質(zhì)量:采用SF-36生活質(zhì)量量表,包括總體健康(GH)、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精神健康(MH)6個指標。
2.1 2組患者心功能比較 對照組干預后6-MWT高于干預前(P<0.05),LVEF、BNP與干預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干預后LVEF、6-MWT均高于干預前,BNP低于干預前及對照組干預后水平(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心功能比較
組別LVEF(%)BNP(ng/L)6-MWT(分)對照組 干預前41±4915±253241±33 干預后44±3825±196354±45*試驗組 干預前41±4915±150242±35 干預后 53±5*# 531±213*# 436±48*#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2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比較 與干預前比較,2組干預后各指標評分均明顯升高(P<0.05);試驗組干預后各指標評分高于對照組干預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比較 n=75,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老年CHF患者癥狀重、病程長、反復發(fā)作,由于需要經(jīng)常住院,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颊咴谙麡O的心理應激下,容易產(chǎn)生焦慮、憂郁等負面情緒,并借一定的生物學機制影響個體的生理平衡[7]。
6-MWT 是一種運動量較小的次極量運動試驗,與運動峰耗氧量有很好的相關性,和LVEF都是評價心功能的重要指標;BNP是一種有心臟分泌的循環(huán)激素,在心功能不良時,其血漿濃度顯著升高。SF-36生活質(zhì)量量表是評價身心整體康復的重要指標,尤其適用于CHF等慢性疾病。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試驗組干預后LVEF(53±5)%、6-MWT評分(436±48)均高于干預前,BNP(531±212)低于干預前及對照組干預后(P<0.05);與干預前比較,2組干預后各指標評分均明顯升高(P<0.05),而以試驗組變化更加顯著(P<0.05)。結(jié)果提示:系統(tǒng)化心理護理能改善老年C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結(jié)果分析:(1)系統(tǒng)化心理護理通過疏導患者的負面情緒,降低了交感神經(jīng)張力和兒茶酚胺的釋放,減少血小板的激活,從而發(fā)揮改善心功能的作用。(2)心功能改善后,心力衰竭癥狀減輕,配合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和行為指導,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狀態(tài)接受治療,形成良性循環(huán),最終使生活質(zhì)量得到明顯改善。(3)在系統(tǒng)化心理護理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做到耐心、愛心、關心,否則心理護理很難奏效。
綜上所述,系統(tǒng)化心理護理能明顯改善老年C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在促進患者的早期康復和改善預后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1 曾利婭,秦銀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效果分析.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128-129.
2 曹蓓.心理護理對8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觀察.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692-693.
3 孫東梅.綜合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137-138.
4 田鳳英.心理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分析.中國傷殘醫(yī)學,2013,21:358-359.
5 婁云霄,魏萬宏.認知行為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臨床療效、負性情緒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22:4920-4921.
6 劉芳,方淑華,趙強,等.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情緒及心功能影響的研究.護理研究,2009,23:2952-2953.
7 張富葉,郭銀燕.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療效評價.實用預防醫(yī)學,2012,19:947-948.
10.3969/j.issn.1002-7386.2014.11.069
066000 河北省秦皇島市第一醫(yī)院(竇靖、王曉華);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人民醫(yī)院(楊麗娜)
R 473.5
A
1002-7386(2014)11-1753-02
201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