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明
一、什么是“學習支架”
它是基于目標和學情,為達成學習目標而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賦予學生學習梯度和輔助的一種課堂學習活動載體。它的目的是指向目標,為學生指引探究的路徑,教給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經歷實踐的過程,充分顯示教學目標的第二個維度——方法與過程,改變將課后練習“復制”給學生問答的處理方式,將練習題經過精心設計,轉化成學生可操作的學習步驟,是為學生達成學習目標而設計的“技術指導”。
二、“學習支架”的模式
1.范例式支架
即以老師和學生共同學習的一個過程為范例,然后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運用。這種支架最明顯的特征是體現了由“扶”到“放”的學習過程。
2.填空式支架
即以填空的形式將文本內容簡約化,以達到理解句子、感悟情感的作用。
3.表格式支架
它是以表格的形式將文本中的人物、事情、狀態(tài)等多種形象通過圈劃關鍵字詞、短語加以歸納、對比、梳理,以便給學生一個簡約清晰的印象。
4.任務單式支架
它是指為了有效落實教學目標,通過完成逐個任務的形式將教學目標一一分解。
三、如何搭建和運用“學習支架”
1.構建“學習支架”的原則
(1)“扶手”的特征性。力求知識和能力同步發(fā)展是學習支架最顯著的特征。學習支架是在學習過程中,為了利于目標達成,為了讓學生富有興趣的去自主學習的“扶手”,不是原來課堂教學中隨意設計的某種任務、某個訓練。
(2)可操作性和層次性。根據學情、目標,引導學生學會體驗,注意前后學點銜接,具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和可操作的具體要求,依據目標,層層遞進。簡潔、明確、富有梯度是學習支架可操作性的宗旨。
(3)趣味性?!皩W習支架”要依據目標,挖掘文本的趣味點,讓學生的有充分的時間和興趣廣泛參與,促進全體學生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
2.要有足夠的驅動力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
“學習支架”的立足點是把教師設計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真正轉移到“為學生的學”上,并把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學作為檢驗教師的設計是否有效的重要標準,因此任務單的設計要難易適度。過多容易的任務會使學生長時間處于低水平思維狀態(tài),尤其是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逐漸喪失學習的興趣;過多的難度偏高的任務則對學生的思維帶來壓力,尤其易增加學困生的挫折感。因此,任務單是設計一定要充分考慮學情,設計難度適中的任務,這樣有利于為各層次學生都提供足夠的驅動力,促進他們的自主學習。
3.基于目標、教情和學情,多種“學習支架”整合
根據“學習支架”的構建原則,在具體的教學中,低年級的學生因為身心好動,且一切都處于模仿學習中,所以“學習支架”往往采用單一的支架,不要求過多的支架整合,且以范例式支架為主。
中高年級的學生因為已經具備一定的學習基礎,所以有時可以把多種支架整合起來靈活運用,效果會更好。
除了以上這些整合的支架,還有填空式支架和表格式支架整合,填空式和任務單式支架整合等。
4.基于教學生成,要不斷反思調整預設的“學習支架”
“學習支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有時會因各種生成而達不到效果,這時作為教師要學會反思,靈活調整,既可以借班繼續(xù)教學,也可以為以后構建“學習支架”積累經驗。
五、“學習支架”的作用和意義
1.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學習支架”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特征的教學支架,給予學生自學必要的幫助,提供適合學生學習的信息環(huán)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理的活動情景,將自學所要采取的方法、步驟呈現在各個任務中,為學生搭建自學的階梯,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學習知識,積淀能力,提高自學的效能。
2.充分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高低之分,但他們都有內在的追求成功的渴望。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必須使全體學生都能投入其中,讓更多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皩W習支架”充分了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貼近于各層次學生的學習任務:教師既可以針對同一練習在任務單中提出不同的達標要求,又可以將某一實踐活動的步驟在任務單中羅列出來供學困生參考,通過這樣的方式予以存在能力差異的各類學生嘗試獲得成功的條件。
3.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高效能的課堂教學的顯著特征就是體現在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即學生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yǎng)是否同步發(fā)展?“學習支架”就是通過“扶手”的功效,借助于文本例子將教學目標化難為易,化復雜為簡單,以富有梯度和層次的“扶手”引導學生去學習,去探究,還學生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取得知識和能力的同步發(fā)展。
“學習支架”旨在為學生的興趣學習,自主學習,在知識和能力同步發(fā)展方面架起一個支點,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一片“以學定教”的新天空。
(作者單位:上海市金山區(qū)海棠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