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素琴 李小攀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武漢,430030
關懷是指對人、人的生命與身心健康在終極意義上的敬畏、尊重與關愛。護理工作中的“人文關懷”是把對人的關懷作為一切護理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重癥監(jiān)護病房是利用各種現(xiàn)代化設備及先進治療手段對危重患者進行非常密切的觀察,并用特殊的生命支持手段提高患者存活機會的一個特殊治療護理病區(qū)[1],管理方式具有封閉性。患者處于危重狀態(tài),心理、生理受到嚴重影響,患者家屬在心理方面也承受著巨大壓力;所以對重癥患者的關懷尤為重要,對患者家屬實施關懷更是不可缺少。為了了解目前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及對關懷的需求,武漢市某醫(yī)院對呼吸內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住院的患者及住院患者家屬進行了調查,具體調查結果如下。
2013年9-12月在武漢市某醫(yī)院呼吸內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住院超過3天,意識清楚的患者62例,入住RICU時間超過3天患者的家屬126名。
采用自行設計制定的患者及家屬滿意度調查表及護理意見征求表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患者及家屬基本情況,對護理的總體滿意度,對RICU全無陪管理模式的認知情況,對探視安排的需求,入住RICU后擔心的問題,患者和及家屬對RICU管理的建議等。
共調查患者62例,患者家屬126人?;厥沼行柧?84例,有效回收率97.8%,其中患者調查表回收62份,有效回收率100%,家屬調查表回收122份,有效回收率96.8%。接受調查的患者中,男性42例(平均年齡57.2歲),女性20例(平均年齡53.6歲)。本科及以上學歷6例,占9.7%;大專學歷9例,占14.5%;中專及高中學歷18例,占29%;初中學歷17例,占27.4%;小學及以下學歷者12例,占19.4%。接受調查的患者家屬中,男性71例(平均年齡37.2歲),女性51例(平均年齡33.6歲)。本科及以上學歷36例,占29.5%;大專學歷39例,占32%;中專及高中學歷19例,占15.6%;初中學歷26例,占21.3%;小學及以下者2例,占1.6%。
調查的患者及家屬共計184人中,對護理工作感到非常滿意的有99人(53.8%),72人(39.1%)表示比較滿意,13人(7.1%)表示不滿意。分別統(tǒng)計62例患者和122名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的滿意情況并作統(tǒng)計分析(滿意度為等級資料,因此采用兩獨立樣本的秩和檢驗),發(fā)現(xiàn)患者家屬的總體滿意度低于患者的滿意度,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1。說明相較于患者,患者家屬對重癥監(jiān)護病房護理工作的要求更高,滿意度更低。
表1 患者及家屬對RICU護理滿意度情況
接受調查的62例患者對全無陪管理模式表示認可的有15例,占24.2%,62例(100%)患者均認為RICU每日應有固定探視時間,并希望在自己確有需求時,病房能允許家屬進入RICU進行探視。接受調查的122例患者家屬對全無陪管理表示認可的有35例,占28.7%,122(100%)名家屬均認同RICU每日應保證固定探視時間,并建議能在患者有特殊要求及家庭有特殊情況時,允許多名家屬同時進入RICU進行探視??梢娫趯θ珶o陪管理模式的認同和對探視安排的態(tài)度上,患者與家屬的觀點是基本一致的,他們對探視均有一定的需求。
患者最擔心的問題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出現(xiàn)病情變化時護理人員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呼叫時護理人員不能及時應答;家屬不能及時了解自己的情況。患者家屬最擔心的問題中,位列前3位分別是:無法及時了解患者的情況及病情變化;患者的基礎護理落實不到位,生活護理不能得到滿足;患者因無家屬陪伴導致恐懼、焦慮而影響治療和疾病的康復。
RICU患者實行24小時持續(xù)監(jiān)護和治療,且隨時可能需要搶救。監(jiān)護儀、呼吸機、血透機等監(jiān)護治療儀器、設備眾多,并且大多實施封閉管理,RICU收治的是危重患者,一般來說,是不允許家屬陪護的。然而由于RICU的特殊環(huán)境,患者在RICU期間經(jīng)歷著諸多的不良刺激,有著生理、心理、社會支持等方面的關懷需求[1],同時患者家屬因擔心患者病情轉歸、醫(yī)療費用等壓力,同樣有著心理、社會支持等方面的需求[2],本次調查的結果充分驗證了這一點。護理人員應重視患者及家屬的需求,從管理、溝通、宣傳等多方面不斷改進工作,采取綜合性的措施,制定完善的護理對策,從而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提高重癥監(jiān)護病房的護理服務滿意度。
本次調查顯示,無論是患者還是家屬對全無陪管理的認同度均較低,對陪護的需求較高,患者和家屬均要求每天有固定的探視時間。入住RICU的病人對病房有陌生感、寂寞感、恐懼感、痛苦感甚至遺棄感,如果不允許家屬同時探視,這些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會影響病人的康復[3]。同時患者親屬的喜、怒、哀、樂也會直接影響到病人的情緒,繼而影響病人的身體健康[4]。因此,針對RICU患者及家屬建立一套完整的社會家庭支持系統(tǒng)是極其重要的,RICU在不違反消毒隔離原則的前提下,應滿足患者及家屬的探視需求。探視盡量安排在固定時間段,以下午治療、護理相對較少的時間為宜。探視前醫(yī)生應與家屬溝通,告知患者全天的病情變化及治療情況,對探視的要求進行宣教。患者家屬采用必要的防護措施,穿探視隔離衣,戴口罩、帽子,穿鞋套,認真落實手衛(wèi)生后方可進入RICU病房。探視時間一般不超過半小時,有特殊需求及特殊病情變化的患者,經(jīng)主管醫(yī)生及病區(qū)護士長同意后可適當延長探視時間至1小時,適當增加每日探視次數(shù)或允許2名家屬同時探視。放寬條件的限制式探視制度能彌補30分鐘探視時間的不足,給予病人及家屬充分的交流時間,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促進醫(yī)患間和諧關系的建立。
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RICU病房患者家屬滿意度明顯低于患者的滿意度(P<0.05),這可能是因為患者是護理人員的直接“服務對象”,與護理人員的直接接觸較多,能夠了解護理人員的實際工作狀況,切實感受到護理工作對自己康復的促進和護士對自己的關心,因此對護理工作有較高的評價。而患者家屬與護理人員的實際接觸較少,不了解患者在RICU病房住院期間得到的具體護理措施,容易受患者病情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加之對患者的過度關心,對護理工作的期望過高,導致滿意度低。RICU病人多為危急重癥患者,其對家屬的陪護需求較高[5],患者家屬的滿意度會直接、間接地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康復過程。良好有效的溝通能夠讓患者和家屬理解護理工作,提高他們的滿意度。因此,護理人員首先應重視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只要患者意識清楚,就要盡量與其交流,讓患者知道我們關心他、重視他,和病人建立起強有力的信任關系,增加病人安全感[6]。同時,護理人員有必要、有責任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尤其對于病情嚴重、意識不清楚患者的家屬,主要措施有以下幾點。①患者家屬探視期間應安排責任護士負責接待,責任護士應主動告知患者飲食、睡眠及排泄情況,主動了解患者的特殊生活習慣及家屬對護理的特殊需求并做好記錄和交班。②設立患者家屬意見溝通本,對患者提出的意見及時進行反饋和改進;護士長每周主動征求患者家屬意見,對于有負面情緒的家屬及時進行一對一的心理疏通,主動解決矛盾和問題。③每月在病區(qū)召開患者家屬座談會,傾聽患者家屬的心聲,了解和關心患者家屬的需求,不斷改進工作流程,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
患者入住RICU后,他們和患者家屬最擔心的問題分別是出現(xiàn)病情變化時護理人員不能發(fā)現(xiàn)和無法及時了解患者的情況和病情變化。因此,RICU要引入細節(jié)化管理,及時有效地滿足患者需求,消除患者的后顧之憂;同時及時通報患者情況,避免家屬的焦急和擔心等負性情緒[7-8]。①安裝中央監(jiān)護設施、床頭呼叫設施及患者床邊視頻監(jiān)控設施,以便護理人員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病情,及時應答患者呼叫;對于無法使用呼叫設施的患者,提供搖鈴或擠壓式響鈴器,方便患者呼叫護理人員。②制作患者需求溝通手冊,將患者的各類生活需求及主要訴求以圖片和文字的形式進行描述,手冊提供給無法進行語言溝通的清醒患者使用,以方便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溝通,更準確的了解患者的需求。③制作重癥監(jiān)護病房專用小夾被,蓋于患者常規(guī)被子以內,保護患者肩部及腹部,避免實施翻身等護理措施時掀開患者蓋被,過多的暴露患者,引起患者受涼。④將患者的洗臉、洗腳毛巾分區(qū)放置,并做上醒目的卡通標識,避免混用;患者的床頭柜進行規(guī)范整理,物品分隔、分區(qū)放置,避免物品的混放、亂放;對于清醒患者窗欄架旁放置雜物籃,方便患者投放雜物。⑤每位患者床位設置護士工作桌,設立移動護理工作站,將護士的工作地點盡量轉移到患者床邊,讓護理人員多陪伴患者,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⑥向患者家屬發(fā)放溝通卡,公示病室電話,以方便患者家屬與護理人員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病情。
對于RICU患者的治療和護理離不開家屬的配合與支持,因此及時的告知并獲取家屬的知情同意至關重要。應完善重癥監(jiān)護病房的知情告知制度,對保護性約束,冰枕、冰敷及冰毯等物理降溫措施,氣墊床的使用以及翻身護理的必要性進行告知,并在使用前簽署知情同意書,以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主動進行患者靜脈治療評估,根據(jù)患者預計的靜脈治療時間,藥物性質及患者靜脈評估狀況,向患者及家屬推薦最佳的靜脈治療方法,對靜脈留置針、PICC、CVC治療的優(yōu)、缺點進行講解,指導患者及家屬選擇適宜的靜脈治療方法,在進行PICC、CVC穿刺前也需要進行全面的知情告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對新入院的患者家屬發(fā)放患者家屬告知書[9-10],介紹重癥監(jiān)護病房基本情況;制作重癥監(jiān)護病房的宣教片,在患者新入住時及每日探視前后向患者家屬進行播放。對患者家屬最關心的治療、護理及基本生活需求問題進行詳細生動的展示和介紹。以幫助患者家屬了解重癥監(jiān)護病房特點及工作流程,增加患者家屬的信任感。
[1]廖永珍,黃海燕,郭慧玲.ICU患者人文關懷需求與關懷實施[J].護理學雜志,2013, 28(1):94-96.
[2]陳珍珍.浙江省某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疾病應對方式與非理性信念的關系[J].醫(yī)學與社會,2013,26(11):81-82.
[3]范恒梅,倪健.ICU病房探視制度的探討[J].齊魯護理雜志,2000,6(2):8-9.
[4] Wison JH. The family education : A professional resource for family[J].Journal of Psychosocial Nursing,1999,37(6):22-28.
[5]何紹群.重癥監(jiān)護室患者家屬探視需求調查與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3):55-57.
[6]劉玲,劉均娥.臨床護理交談的原則和技巧[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1):873-875.
[7]劉小琴,郁海蓉,王娟.細節(jié)管理在ICU探視過程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3,34(1):126-127.
[8]李文姬,楊華,彭新宇.喉癌手術患者陪護家屬的健康指導[J]. 護理學雜志,2007,22(8):33-34.
[9]張倩,隋樹杰.應用宣教手冊對ICU病人家屬焦慮水平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4,28(1C):358-359.
[10]王慶珍.論患者的知情同意權與護士的告知義務[J].護理學雜志,2005,20(2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