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娜
【摘要】 目的 探討子宮瘢痕處妊娠的三種治療方法的療效。方法 90例子宮瘢痕處妊娠患者, 隨機分為A組(化療)、B組(刮宮術)、C組(化療、刮宮、介入聯(lián)合治療), 對各組血清β-HCG恢復時間、包塊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治愈率, 以及B組和C組的術中出血量, 進行觀察和比較。結果 與A組和B組相比, C組的治愈率明顯升高, 包塊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明顯減少;與A組、C組相比, B組血清β-HCG恢復時間明顯縮短;與B組相比, C組術中出血量明顯減少。結論 聯(lián)合治療子宮瘢痕處妊娠的療效顯著、安全性高,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子宮瘢痕處妊娠;介入;化療;手術
剖宮產后子宮瘢痕處妊娠是指受精卵著床于子宮切口瘢痕處, 也是剖宮產的術后遠期并發(fā)癥, 如果治療不及時, 或者治療不當, 可能導致大出血, 危及患者生命[1]。本研究中, 2010年4月~2013年4月期間, 本院診治的90例子宮瘢痕處妊娠患者, 將其分為A組(化療)、B組(刮宮術)、C組(化療、刮宮、介入聯(lián)合治療), 分析三種不同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 現(xiàn)將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010年4月~2013年4月期間, 本院診治的90例子宮瘢痕處妊娠患者, 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法, 將其分為A組(化療)、B組(刮宮術)、C組(化療、刮宮、介入聯(lián)合治療), 每組30例。30例A組患者中, 年齡25.0~32.0歲, 平均年齡(29.0±3.0)歲, 孕周6.0~7.0周, 平均孕周(6.5±1.0)周;30例B組患者中, 年齡24.0~31.0歲, 平均年齡(28.0±3.0)歲, 孕周6.5~7.0周, 平均孕周(6.8±0.5)周;30例C組患者中, 年齡25.0~31.0歲, 平均年齡(28.5±3.5)歲, 孕周6.0~7.0周, 平均孕周(6.5±0.5)周。三組年齡、孕周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1. 2. 1 A組治療方法 肌內注射甲氨蝶呤, 劑量為0.4 mg/(kg·d), 連續(xù)給藥5 d。
1. 2. 2 B組治療方法 刮宮術治療。
1. 2. 3 C組治療方法 給予雙側子宮動脈注入50 mg甲氨蝶呤、明膠海綿栓塞雙側子宮動脈, 2周后再進行刮宮術治療。
1. 3 觀察指標 對各組血清β-HCG恢復時間、包塊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治愈率, 以及B組和C組的術中出血量, 進行觀察和比較。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 進行分析和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shù)資料率的比較, 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各組治愈率、包塊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與A組和B組相比, C組的治愈率明顯升高(100.0% VS 50.0%, χ2=20.00; 100.0% VS 66.7%, χ2=12.00), 包塊消失時間(24.0±10.0 VS 72.0±30.0, t=3.17;24.0±10.0 VS 80.0±32.0, t=3.29)、住院時間明顯減少(14.0±5.0 VS 24.0±7.0, t=2.68;14.0±5.0 VS 20.0±8.0, t=2.49),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各組血清β-HCG恢復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 與A組、C組相比, B組血清β-HCG恢復時間明顯縮短;與B組相比, C組術中出血量明顯減少(P<0.05), 見表1。
3 討論
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作為最兇險的異位妊娠類型, 可能與剖宮產術后切口愈合不良有關[2]。子宮肌層連續(xù)性被破壞, 在通往子宮腔的過程中, 出現(xiàn)竇道, 當剖宮產產婦術后再次妊娠時, 受精卵著床于該瘢痕妊娠處, 導致滋養(yǎng)層細胞直接侵入子宮肌層, 該竇道部位的子宮肌層相對較薄弱, 但該處血運卻非常豐富, 如果治療不及時, 可能導致子宮破裂, 危及患者生命[3]。
甲氨蝶呤作為葉酸拮抗劑, 通過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 抑制胚胎滋養(yǎng)層細胞增生, 導致胚胎組織壞死, 繼而脫落[4]。刮宮術是終止妊娠的常用方法, 但是該治療方法如果操作不當, 可能引起子宮破裂、失血性休克等嚴重并發(fā)癥, 目前不主張單純應用刮宮術。子宮動脈栓塞術通過阻斷子宮動脈, 繼而導致滋養(yǎng)層細胞缺血壞死, 發(fā)揮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的作用[5]。
總之, 子宮動脈栓塞術、刮宮術、局部注射甲氨蝶呤聯(lián)合治療, 既可以提高治療子宮瘢痕處妊娠的臨床療效, 具有較高的治療安全性, 又可以避免單純刮宮術治療的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田欣.不同方法應用于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引產的療效比較.吉林醫(yī)學, 2011,32(33):7052.
[2] 周青.三種方法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療效比較.當代醫(yī)學, 2012,18(34):33.
[3] 鄧斌榮. 2種方法終止瘢痕子宮妊娠的效果分析.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09,18(18):2129.
[4] 陳鶯.子宮瘢痕妊娠3種治療方案療效對比.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 2012,7(20):164.
[5] 袁曉梅.剖宮產子宮瘢痕處妊娠的治療方法.醫(yī)學與法學(綜合版), 2012,3(5):248.
[收稿日期: 2014-04-15]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子宮瘢痕處妊娠的三種治療方法的療效。方法 90例子宮瘢痕處妊娠患者, 隨機分為A組(化療)、B組(刮宮術)、C組(化療、刮宮、介入聯(lián)合治療), 對各組血清β-HCG恢復時間、包塊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治愈率, 以及B組和C組的術中出血量, 進行觀察和比較。結果 與A組和B組相比, C組的治愈率明顯升高, 包塊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明顯減少;與A組、C組相比, B組血清β-HCG恢復時間明顯縮短;與B組相比, C組術中出血量明顯減少。結論 聯(lián)合治療子宮瘢痕處妊娠的療效顯著、安全性高,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子宮瘢痕處妊娠;介入;化療;手術
剖宮產后子宮瘢痕處妊娠是指受精卵著床于子宮切口瘢痕處, 也是剖宮產的術后遠期并發(fā)癥, 如果治療不及時, 或者治療不當, 可能導致大出血, 危及患者生命[1]。本研究中, 2010年4月~2013年4月期間, 本院診治的90例子宮瘢痕處妊娠患者, 將其分為A組(化療)、B組(刮宮術)、C組(化療、刮宮、介入聯(lián)合治療), 分析三種不同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 現(xiàn)將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010年4月~2013年4月期間, 本院診治的90例子宮瘢痕處妊娠患者, 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法, 將其分為A組(化療)、B組(刮宮術)、C組(化療、刮宮、介入聯(lián)合治療), 每組30例。30例A組患者中, 年齡25.0~32.0歲, 平均年齡(29.0±3.0)歲, 孕周6.0~7.0周, 平均孕周(6.5±1.0)周;30例B組患者中, 年齡24.0~31.0歲, 平均年齡(28.0±3.0)歲, 孕周6.5~7.0周, 平均孕周(6.8±0.5)周;30例C組患者中, 年齡25.0~31.0歲, 平均年齡(28.5±3.5)歲, 孕周6.0~7.0周, 平均孕周(6.5±0.5)周。三組年齡、孕周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1. 2. 1 A組治療方法 肌內注射甲氨蝶呤, 劑量為0.4 mg/(kg·d), 連續(xù)給藥5 d。
1. 2. 2 B組治療方法 刮宮術治療。
1. 2. 3 C組治療方法 給予雙側子宮動脈注入50 mg甲氨蝶呤、明膠海綿栓塞雙側子宮動脈, 2周后再進行刮宮術治療。
1. 3 觀察指標 對各組血清β-HCG恢復時間、包塊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治愈率, 以及B組和C組的術中出血量, 進行觀察和比較。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 進行分析和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shù)資料率的比較, 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各組治愈率、包塊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與A組和B組相比, C組的治愈率明顯升高(100.0% VS 50.0%, χ2=20.00; 100.0% VS 66.7%, χ2=12.00), 包塊消失時間(24.0±10.0 VS 72.0±30.0, t=3.17;24.0±10.0 VS 80.0±32.0, t=3.29)、住院時間明顯減少(14.0±5.0 VS 24.0±7.0, t=2.68;14.0±5.0 VS 20.0±8.0, t=2.49),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各組血清β-HCG恢復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 與A組、C組相比, B組血清β-HCG恢復時間明顯縮短;與B組相比, C組術中出血量明顯減少(P<0.05), 見表1。
3 討論
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作為最兇險的異位妊娠類型, 可能與剖宮產術后切口愈合不良有關[2]。子宮肌層連續(xù)性被破壞, 在通往子宮腔的過程中, 出現(xiàn)竇道, 當剖宮產產婦術后再次妊娠時, 受精卵著床于該瘢痕妊娠處, 導致滋養(yǎng)層細胞直接侵入子宮肌層, 該竇道部位的子宮肌層相對較薄弱, 但該處血運卻非常豐富, 如果治療不及時, 可能導致子宮破裂, 危及患者生命[3]。
甲氨蝶呤作為葉酸拮抗劑, 通過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 抑制胚胎滋養(yǎng)層細胞增生, 導致胚胎組織壞死, 繼而脫落[4]。刮宮術是終止妊娠的常用方法, 但是該治療方法如果操作不當, 可能引起子宮破裂、失血性休克等嚴重并發(fā)癥, 目前不主張單純應用刮宮術。子宮動脈栓塞術通過阻斷子宮動脈, 繼而導致滋養(yǎng)層細胞缺血壞死, 發(fā)揮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的作用[5]。
總之, 子宮動脈栓塞術、刮宮術、局部注射甲氨蝶呤聯(lián)合治療, 既可以提高治療子宮瘢痕處妊娠的臨床療效, 具有較高的治療安全性, 又可以避免單純刮宮術治療的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田欣.不同方法應用于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引產的療效比較.吉林醫(yī)學, 2011,32(33):7052.
[2] 周青.三種方法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療效比較.當代醫(yī)學, 2012,18(34):33.
[3] 鄧斌榮. 2種方法終止瘢痕子宮妊娠的效果分析.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09,18(18):2129.
[4] 陳鶯.子宮瘢痕妊娠3種治療方案療效對比.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 2012,7(20):164.
[5] 袁曉梅.剖宮產子宮瘢痕處妊娠的治療方法.醫(yī)學與法學(綜合版), 2012,3(5):248.
[收稿日期: 2014-04-15]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子宮瘢痕處妊娠的三種治療方法的療效。方法 90例子宮瘢痕處妊娠患者, 隨機分為A組(化療)、B組(刮宮術)、C組(化療、刮宮、介入聯(lián)合治療), 對各組血清β-HCG恢復時間、包塊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治愈率, 以及B組和C組的術中出血量, 進行觀察和比較。結果 與A組和B組相比, C組的治愈率明顯升高, 包塊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明顯減少;與A組、C組相比, B組血清β-HCG恢復時間明顯縮短;與B組相比, C組術中出血量明顯減少。結論 聯(lián)合治療子宮瘢痕處妊娠的療效顯著、安全性高,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子宮瘢痕處妊娠;介入;化療;手術
剖宮產后子宮瘢痕處妊娠是指受精卵著床于子宮切口瘢痕處, 也是剖宮產的術后遠期并發(fā)癥, 如果治療不及時, 或者治療不當, 可能導致大出血, 危及患者生命[1]。本研究中, 2010年4月~2013年4月期間, 本院診治的90例子宮瘢痕處妊娠患者, 將其分為A組(化療)、B組(刮宮術)、C組(化療、刮宮、介入聯(lián)合治療), 分析三種不同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 現(xiàn)將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010年4月~2013年4月期間, 本院診治的90例子宮瘢痕處妊娠患者, 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法, 將其分為A組(化療)、B組(刮宮術)、C組(化療、刮宮、介入聯(lián)合治療), 每組30例。30例A組患者中, 年齡25.0~32.0歲, 平均年齡(29.0±3.0)歲, 孕周6.0~7.0周, 平均孕周(6.5±1.0)周;30例B組患者中, 年齡24.0~31.0歲, 平均年齡(28.0±3.0)歲, 孕周6.5~7.0周, 平均孕周(6.8±0.5)周;30例C組患者中, 年齡25.0~31.0歲, 平均年齡(28.5±3.5)歲, 孕周6.0~7.0周, 平均孕周(6.5±0.5)周。三組年齡、孕周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1. 2. 1 A組治療方法 肌內注射甲氨蝶呤, 劑量為0.4 mg/(kg·d), 連續(xù)給藥5 d。
1. 2. 2 B組治療方法 刮宮術治療。
1. 2. 3 C組治療方法 給予雙側子宮動脈注入50 mg甲氨蝶呤、明膠海綿栓塞雙側子宮動脈, 2周后再進行刮宮術治療。
1. 3 觀察指標 對各組血清β-HCG恢復時間、包塊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治愈率, 以及B組和C組的術中出血量, 進行觀察和比較。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 進行分析和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shù)資料率的比較, 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各組治愈率、包塊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與A組和B組相比, C組的治愈率明顯升高(100.0% VS 50.0%, χ2=20.00; 100.0% VS 66.7%, χ2=12.00), 包塊消失時間(24.0±10.0 VS 72.0±30.0, t=3.17;24.0±10.0 VS 80.0±32.0, t=3.29)、住院時間明顯減少(14.0±5.0 VS 24.0±7.0, t=2.68;14.0±5.0 VS 20.0±8.0, t=2.49),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各組血清β-HCG恢復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 與A組、C組相比, B組血清β-HCG恢復時間明顯縮短;與B組相比, C組術中出血量明顯減少(P<0.05), 見表1。
3 討論
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作為最兇險的異位妊娠類型, 可能與剖宮產術后切口愈合不良有關[2]。子宮肌層連續(xù)性被破壞, 在通往子宮腔的過程中, 出現(xiàn)竇道, 當剖宮產產婦術后再次妊娠時, 受精卵著床于該瘢痕妊娠處, 導致滋養(yǎng)層細胞直接侵入子宮肌層, 該竇道部位的子宮肌層相對較薄弱, 但該處血運卻非常豐富, 如果治療不及時, 可能導致子宮破裂, 危及患者生命[3]。
甲氨蝶呤作為葉酸拮抗劑, 通過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 抑制胚胎滋養(yǎng)層細胞增生, 導致胚胎組織壞死, 繼而脫落[4]。刮宮術是終止妊娠的常用方法, 但是該治療方法如果操作不當, 可能引起子宮破裂、失血性休克等嚴重并發(fā)癥, 目前不主張單純應用刮宮術。子宮動脈栓塞術通過阻斷子宮動脈, 繼而導致滋養(yǎng)層細胞缺血壞死, 發(fā)揮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處妊娠的作用[5]。
總之, 子宮動脈栓塞術、刮宮術、局部注射甲氨蝶呤聯(lián)合治療, 既可以提高治療子宮瘢痕處妊娠的臨床療效, 具有較高的治療安全性, 又可以避免單純刮宮術治療的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田欣.不同方法應用于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引產的療效比較.吉林醫(yī)學, 2011,32(33):7052.
[2] 周青.三種方法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療效比較.當代醫(yī)學, 2012,18(34):33.
[3] 鄧斌榮. 2種方法終止瘢痕子宮妊娠的效果分析.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09,18(18):2129.
[4] 陳鶯.子宮瘢痕妊娠3種治療方案療效對比.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 2012,7(20):164.
[5] 袁曉梅.剖宮產子宮瘢痕處妊娠的治療方法.醫(yī)學與法學(綜合版), 2012,3(5):248.
[收稿日期: 2014-04-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