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滔 陳山泉 籍文雪 王 珺 陳詩亮 柯賢軍 方鵬騫 劉智勇
1衛(wèi)生部衛(wèi)生發(fā)展研究中心,北京,100191;2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醫(yī)藥衛(wèi)生管理學院,武漢,430030;3武漢市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武漢,430014
機構、床位、人員是反映醫(yī)療資源的主要指標,床位作為為患者提供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的物質基礎,是連接機構和人員的關鍵,是反映醫(yī)療服務提供能力的核心指標[1]。床位的配置直接影響醫(yī)院的運營和功能的實現,影響居民對醫(yī)療服務的利用。近年來,受經濟發(fā)展、衛(wèi)生改革、居民健康素質提高等因素的影響,居民對床位的需求每年都有較大的變化。床位需要量影響因素眾多且復雜,如何在保證精度的同時快速的測算出床位需要量,對于合理配置、調控衛(wèi)生資源有著重要作用。目前對床位的預測方法很多,如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4種方法、多元線性回歸法、趨勢外推法、時間序列法、神經網絡模型法等[2-4]??傮w而言可以歸為兩類,以數據的趨勢變化為基礎的測算和以患者的需求為基礎的測算。不同的方法角度、條件各異,測算出來的結果有較大差異,因此僅僅使用單一的方法進行床位數測算,所得結果往往和實際情況有偏差。本文以武漢市為例,采用不同方法對床位數進行預測,并比較不同方法的預測效果,同時結合供需平衡的原則,為該市的床位調控提供意見。
武漢市床位總數主要來自2006-2013年武漢市衛(wèi)生統(tǒng)計年鑒及武漢市各級各類醫(yī)院衛(wèi)生統(tǒng)計報表。住院天數、應住院而未住院率來自湖北省第三、第四、第五次全國衛(wèi)生服務調查數據。常住人數數據來自武漢市統(tǒng)計信息網。
運用以趨勢及需求為導向兩種預測方法,對武漢市床位數進行預測。數據處理所用軟件為R,所使用程序包為forecast(ETS模型和holt模型),以及自編程序(GM(1,1)模型)。
1.2.1 以趨勢為導向的預測。包括指數平滑法(Holt-Winters法或Holt模型)、ETS模型、灰色系統(tǒng)模型(GM(1,1)模型)以及以發(fā)展速度為基礎的測算[1,5-10]。
1.2.2 以需求為導向的預測。目前常用的方法有衛(wèi)生服務需要法和供需平衡法,本研究僅采用供需平衡法進行測算,并與以發(fā)展趨勢測算的結果進行比較。
1.2.3 供需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標準。平衡狀態(tài)的計算是用實際床位數/實際需要的床位數。該比值越接近1,表明供需平衡狀況越好,否則越差。通常可將評價標準定為三級:供需比為1±0.05,為供需平衡;1±0.05<供需比<1±0.15時,為供需基本平衡;供需比>1±0.15,則為供需不平衡。比值<1-0.15者為床位短缺,比值>1+0.15者為床位過剩。
近年武漢床位總數的增長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圖1):①1992-1996年,增長速度逐漸放緩,與計劃體制下的醫(yī)療資源短缺有關;②1997-2001年,正在進行社會調整,床位資源幾乎沒有增加;③2002-2012年,床位數逐漸增加,這也是武漢經濟社會迅速發(fā)展的時期??紤]到武漢今后經濟發(fā)展速度、城市化進程、衛(wèi)生事業(yè)發(fā)展情況、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現代疾病譜變化以及人口老齡化發(fā)展等因素,按照第三階段推算床位發(fā)展速度較為適宜。
2002-2012年間武漢市床位數的平均增長速度為5.93%,但是由圖1可知,武漢近幾年來床位數環(huán)比增長速度波動較大,單純以環(huán)比增長速度進行預測缺乏說服力。因此本研究選用多種預測模型,把歷史統(tǒng)計數據和客觀實際資料作為預測的依據,作出變化程度在數量上的準確描述。
圖11992-2012年武漢市床位數及環(huán)比增長速度變化情況
2.2.1 不同測算模型下床位數變化情況。由圖2可知,2013-2020年預測床位數,holt模型、ETS模型和GM(1,1)模型預測結果比較接近,都有逐漸增長的趨勢。而以發(fā)展速度進行預測的結果明顯大于其他3種模型所預測的結果,特別是后期增長趨勢明顯大于其他3種模型。為了便于后續(xù)結果的分析,以2013年武漢市實際床位數為基礎對各個模型的預測精準度進行描述。
圖2不同模型測算的武漢市床位數變化對比圖
2.2.2 不同測算模型的精度對比。由表1可知,對于武漢市2013年床位數,發(fā)展速度模型預測精準度較好,GM(1,1)模型次之,但是兩者差別不大。然而發(fā)展速度模型后期預測床位數增長過于迅速,與實際情況不符。我國居民的住院需求在醫(yī)療保障體制逐步完善后得到了一定的釋放,但是這種增長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必然會出現一個平臺期,不會無限制地增長[11]。在所選模型中,以GM(1,1)模型預測結果較為理想。但是以GM(1,1)模型進行預測,僅僅考慮了往年床位數據的特點,往年的床位配置是否合理,是否滿足患者的需求等因素未能考慮在內[1,10]。因此還需要結合患者實際需求進行討論,以評價未來衛(wèi)生資源的供需平衡狀態(tài)。
表1 以2013年數據為基礎的實際值與預測值對比表
用供需平衡法對武漢市的床位數變化情況測算,需要該市的常住人口數、年住院率、平均住院天數和標準床位利用率[5]。因可利用數據不是每年都有,因此只能對2015年和2020年的床位數進行預測。
武漢市常住人數預測情況如圖3所示。近幾年武漢處于快速發(fā)展狀態(tài),常住人口數量也在快速增長。根據其他城市的經驗,這種增長并非不受限制的,因此以發(fā)展速度測算的結果后期增長過快,明顯不合實際情況。ETS模型和holt模型結果較接近,ETS模型后期人口增長速度逐漸緩慢,但是2013年卻有一個跳躍式增長,以至2013-2016預測人口高于holt模型,因此綜合考慮,武漢市常住人口數以holt模型預測結果為主。
住院率則可由近幾年湖北省衛(wèi)生服務調查數據預測(2015年為12.2%,2020年為14.4%,預測方法不再贅述)。此外還需要考慮潛在住院需求的轉化問題,否則將會影響預測的準確程度。應住院而未住院率也可由近幾年湖北省衛(wèi)生服務調查數據預測(2015年為13.57%,2020年為9.54%)。將潛在需求轉化率按5%、10%、15%、20%4個檔次來測算最終的住院率(預測住院率+應住院而未住院率* 潛在住院需求的轉化率)。
平均住院天數也可由近幾年湖北省衛(wèi)生服務調查資料為基礎進行測算(2015年為12.32天,2020年為11.85天)。
圖3不同模型測算的武漢市常住人數變化對比圖
此外,按供需平衡法配置床位需要還應確定標準床位利用率,根據文獻研究標準床位利用率可以選擇按60%、70%、80%、90%4個檔次進行測算,以考慮靈敏度的變化與影響,預測結果見表2。
表2 以需求為導向的武漢市2015年和2020年床位數量預測
由結果可知,以現有趨勢發(fā)展,在標準床位利用較低的情況下,預測無論是到2015年還是2020年,武漢的住院床位都將處于短缺狀態(tài);而在標準床位利用較高的情況下,2020年住院床位將處于過剩的狀態(tài)。見表3。
表3 2015年和2020年床位供需平衡靈敏度分析*
注:*平衡狀態(tài)的計算是用GM(1,1)模型預測的床位數/供需平衡法預測的床位數。
測算通過多種模型以及從不同角度對武漢市的床位數進行預測,對比得出以床位數變化趨勢為基礎的預測,即GM(1,1)模型預測結果較為理想(表1),通過與由供需平衡法測算的結果進行比較,在標準床位利用較低的情況下,無論是2015年還是2020年,武漢的住院床位都將處于短缺狀態(tài)(表3);而在標準床位利用較高的情況下,到2020年,住院床位將處于過剩的狀態(tài)(表3)。
然而,假若患病需要住院治療,就應給予配置相應的床位,而沒有考慮患者由于支付能力、時間等各種原因應住院而未住院的情況,故以供需平衡法測算的結果比居民的實際需求數要高,有可能導致床位資源的閑置[4]。因此綜合考慮,截至2015年,住院床位處于基本平衡狀態(tài)的可能性較大,而2020年,住院床位處于過剩狀態(tài)的可能性較大。
2008年,世界銀行按照人均國民總收入將世界各國分為4類,即低收入國家、中等偏下收入國家、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劃分標準分別為975美元以下、976至3855美元、3856至11905美元及11906美元以上。將中等發(fā)達國家的人均國民收入和萬人口床位數分組進行分析,并綜合考核社會制度,籌資模式以及老年化等因素,可以認為2020年達到世界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時,武漢市的醫(yī)療資源水平應該與目前東歐的中等發(fā)達國家相似,年每萬人口床位數在60張左右是合適的。以此標準計算2020年武漢市所需床位大概需要72359張,但是以現有床位發(fā)展趨勢推算2020年武漢市所擁有實際床位為86787張(圖2),因此再次證明以現有趨勢發(fā)展,2020年武漢市床位供需狀況處于過剩狀態(tài)的可能。
與以往研究比較,本研究的不足是并沒有考慮不同年齡人群,不同醫(yī)院級別等因素的影響,僅僅是從整體上對數據進行預測,然而通過模型預測精準度比較,最終所選用的GM(1,1)模型預測結果較為理想。雖然以需求為基礎的預測僅僅選用了供需平衡法,然而通過放寬不同檔次的潛在住院需求的轉化率和標準床位利用率,所得結果較為穩(wěn)定(表3)。
綜上所述,武漢市床位總數以現有趨勢發(fā)展,截至2015年基本可處于供需平衡狀態(tài),但是需警惕潛在床位使用率過低帶來的床位短缺問題。預測截至2020年很可能處于供需不平衡狀態(tài),而且處于供需過剩的可能性較大,因此在2015-2020年需要控制床位數量的發(fā)展趨勢。
[1]吳愛平,陳錦華,黃琳. 灰色模型預測福建省2015年衛(wèi)生床位數分析[J]. 西南國防醫(yī)藥,2010(5):551-552.
[2]程佳,王穎,周良,等. 基于需要和需求理論的我國醫(yī)院床位配置合理性探討[J]. 醫(yī)學與社會,2013,26(6):35-38.
[3]陳春,王穎,周良,等. 引入虛擬變量的我國醫(yī)院床位配置變化與政策影響作用分析[J]. 醫(yī)學與社會,2013,26(1):1-4.
[4]吳國安,雷海潮,楊炳生,等. 衛(wèi)生資源配置標準研究的方法學評述[J]. 中國衛(wèi)生資源,2001(6):271-274.
[5]Hyndman R J,Koehler A B,Ord J K,et al. Forecasting with exponential smoothing: the state space approach[M]. New York: Springer-Verlag,2008.
[6]Hyndman R J,Koehler A B,Snyder R D,et al. A state space framework for automatic forecasting using exponential smoothing methods[J]. Int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2002,18(3):439-454.
[7]Sposato D P,Spinner A H. Forecasting by a modified exponential smoothing method[J]. Health Serv Res,1970,5(2):141-147.
[8]Hyndman R J,Akram M,Archibald B C. The admissible parameter space for exponential smoothing models[J]. Annals of the Institute of Statistical Mathematics,2008,60(2):407-426.
[9]王俊,昌忠澤,劉宏. 中國居民衛(wèi)生醫(yī)療需求行為研究[J]. 經濟研究,2008(07):105-117.
[10]鐘永,鐘晨煜,胡慧婷,等. 灰色預測在新建醫(yī)院開放床位數預測中的應用[J]. 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2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