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wèi)·萊昂納德
一些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畢業(yè)生很難找到工作,其他人則接受了他們覺得大材小用的工作。與此同時,學生債務已經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這足以引發(fā)一波關于大學教育是否仍然值得的問題。
一組新的收入統(tǒng)計數據非常清楚地回答了這些問題:是的,大學值得上,而且差別還不是一丁點。盡管許多年輕的大學畢業(yè)生面臨種種困境,但一個四年制學位或許從來沒有比現在更有價值。
華盛頓經濟政策研究所根據勞工部統(tǒng)計數據所做的最新分析顯示,大學畢業(yè)生和其他人的薪酬差距在去年達到歷史最高。2013年,有四年制大學學位的美國人的平均時薪比沒有學位的美國人足足高了98%。5年前、10年前和上世紀80年代初的薪酬差距分別是89%、85%和64%。
這種趨勢并沒有任何必然性。如果大學畢業(yè)生的人數超過經濟需要,薪酬差距就會縮小。這種差距的最近一次增長尤為顯著,因為它是在大學畢業(yè)生數量增長(其部分原因是,許多人在“大衰退”期間重返學校深造)之后出現的。薪酬差距仍然繼續(xù)增長這一事實意味著,美國培養(yǎng)的大學生依然不夠用。
“目前的大學畢業(yè)生太少了?!甭槭±砉W院經濟學家大衛(wèi)·奧特爾說:“準備上大學的人也太少了。”奧特爾并未參與經濟政策研究所的分析。
強調這些不足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今的公開討論(新聞媒體對此擔有一定責任)通常聚焦于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一個學士學位并不能確保成功。當然不能。沒有什么東西能確保成功,特別是經過15年令人失望的經濟增長和日益嚴重的不平等之后。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當專家和記者花費這么多時間談論教育的局限性時,他們其實是在勸阻一些青少年不要上大學,成年人不要重返學校攻讀學位。(與此同時,這些專家和記者正在送自己的子女上大學,而且經常為應該上哪所大學而困擾。)由于擔心不劃算而決定不上大學,是一個人在2014年有可能作出的最缺乏經濟理性的決策之一。
受到熱烈討論的上大學成本也無法改變這個事實。根據奧特爾發(fā)表于《科學》雜志的一篇論文,大學學位的真實成本大約是負50萬美元。這是正確的:從長遠來看,大學教育比免費還便宜。不上大學將使你損失大約50萬美元。
奧特爾這篇論文以經濟學家克里斯托弗·艾利和莎拉·特納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它首先通過計算大學學雜費的真實成本得出一個數字,隨后用大學畢業(yè)生和高中畢業(yè)生的終身收入差距減去這個金額。剔除通貨膨脹和貨幣時間價值因素后,上大學的凈成本為負50萬美元,幾乎是30年前的兩倍。
這樣計算肯定是不太精確的,因為它沒有控制大學畢業(yè)生和非大學畢業(yè)生預先存在的差異,即無論上不上大學都會存在的差異。然而,還有一些研究在比較了其他方面類似的大學畢業(yè)生和非大學畢業(yè)生之后,也發(fā)現大學教育能夠帶來豐厚回報。
與此類似,經濟政策研究所的新數據還顯示,上大學的好處不僅僅屬于通常會繼續(xù)攻讀研究生學位的名牌大學畢業(yè)生。只擁有學士學位的人和無學位人群的工資差距也在不斷上升。
但引人注目的是,上過大學但未獲得學士學位的人(這一群體還包括社區(qū)大學畢業(yè)生)的工資溢價并沒有上漲。高經濟回報屬于那些有四年制大學學位的人。這些回報突顯了減少大學輟學率的重要性,在《紐約時報》最近一篇文章中,保羅·塔夫描述了得克薩斯大學為減少輟學率所做的努力。
但你肯定聽說有不少大學生負債累累,而且還找不到工作,這些令人震驚的故事又該如何解釋呢?
這些軼事可能是真的,但傳統(tǒng)思維往往夸大了這個問題。辦理貸款的四年制大學畢業(yè)生人均負債約2.5萬美元,與上大學的經濟收益相比,這筆錢顯得微乎其微。(扣除通脹因素后,我自己的學生債務幾乎等同于這個數字。)擁有學士學位的25至34歲的年輕人在4月份的失業(yè)率僅僅3%而已。
我發(fā)現經濟政策研究所的數據特別耐人尋味。原因是,這家左翼研究機構特意強調,教育并非所有經濟問題的解決方案。這也是很重要的。如同幾乎所有其他人一樣,大學畢業(yè)生也正在遭受經濟增長乏力、增長收益不成比例地流向最富裕家庭等現象的負面影響。
過去10年,大學畢業(yè)生的平均時薪僅上漲了1%,到大約32.60美元。薪酬差距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其他人的平均工資下降了5%,降至大約16.50美元?!霸谖铱磥?,整體現狀是,幾乎所有人的工資都沒有增長,無論他或她從事何種工作?!痹撗芯克L勞倫斯·米舍爾對我說,“工資的增長趨勢在2002年就基本停止了?!?/p>
從整個國家的角度來看,教育只能解決美國經濟的部分問題。我們還需要找到其他方式來提升生活水平,更不用說我們需要設法為沒有大學學位的人提供好工作。
但從幾乎任何個體的角度來看,上大學是一個無需動腦就可以作出的決定。這是邁入中產階級乃至更富裕階層的最可靠的入場券。質疑大學教育價值的人往往是那些明知道自己的孩子將來會上大學的人。
就在幾十年前,高中還被視為教育的前沿。有些人甚至認為,鼓勵出身卑微的美國人花費四年光陰上高中是一種浪費。到了今天,每個人都應該接受13年學校教育這種觀點顯然是不容置疑的。
但大約13年的教育沒有什么神奇之處。隨著經濟在技術層面變得更加復雜,人們需要接受教育的時間將會上升。在某個時點,15年或17年教育將成為一個更有意義的普遍目標。這個時點,其實已經到來。
(源自《紐約時報中文網》翻譯:任文科、張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