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周華
摘要:網絡流行語的產生和發(fā)展是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反映了社會現象,隨著熱點事件、熱點新聞的產生而產生,并且迅速的流行于網絡,受到廣大網民,特別是年
輕群體的親睞和使用。網絡語言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現象之所以有著流行廣、傳播快、表達間接、意義新奇等特點,這和它本身的結構也是有一定關系的,本文就來探討一下“網絡流行語”的構詞結構
。
關鍵詞:網絡流行語;構詞法;影響
中圖分類號:H1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4)02-0000-01
現代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使得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ヂ摼W成為了人們了解世界的工具,影響著人們對世界的看法,同時,互聯網在當代也成為了我們最主要的交際手段,自
然對人們的日常交際的語言也有很大的改變,每個時期都會有一些經常使用的網絡詞匯,這些詞匯的出現有著一定的文化含義,代表著一定的社會現象。
網絡流行語是網友對時下熱點的精煉總結,并把這個流行語成為一個標識,背后蘊含著網友的感情色彩。比如“打醬油”表示的就是自己不談政治,不談敏感的話題,這些都與自己無關,自己什么都不
知道,相當于“路過”的意思。因此,網絡流行語都是簡潔明了,易傳易記。我們可以看到,在歷年的網絡流行語排行榜里,很難找到長句和復雜的句式,都是以3-6字的詞或者短語為主。因為這些語言
需要適應人們鍵盤輸入的交流方式,人們不可能經常用一個復雜的句子去表達一個事物,而且,在海量的信息網絡環(huán)境中,只有短小精悍的詞語才能夠被記住。
從《咬文嚼字》公布的2013年十個網絡熱詞流行語來看,它們的構詞法多為偏正,比如有“中國夢”、“倒逼”、“逆襲”、“微XX”、“大V”、“女漢子”、“奇葩”;還有少數動賓結構,如:“光
盤”和“點贊”。因為社會流行語產生于特定的社會現象,描述特定的人物形象,因此,偏正和動賓結構成為了最主要的構詞方法。
就拿“土豪”來說,“土豪”作為今年的一個極其熱門的詞語,是因為一種特殊社會群體的出現。在過去,“土豪”是指上個世紀上半葉時期,在鄉(xiāng)里憑借著財勢去橫行霸道,打壓百姓的惡棍,土地改
革時期的一句口號“打土豪,分田地”紅遍南北。那時候的土豪是一種為富不仁,專門剝削和壓迫工農階級而被打壓的群體。但在現在,“土豪”卻有了另外一層意思,從政治上的貶義詞轉化成了一個
反應社會群體的中性詞,從一個政治符號變成了一個時尚符號。最開始出現是因為一些網絡游戲中 “無腦” 的消費的群體,他們?yōu)榱擞螒蛏岬没ㄙM大量的人民幣。后來這個詞被引申成為一種“十分富
有,但是身上卻具備著一些和他們財富不匹配的素質,比如文化品位差、修養(yǎng)不夠”的群體,在某些情況下,“土豪”就是指有錢的人。
可見,“土豪”這個詞是產生于一種社會現象。近年來,社會上的很多熱點事件通過互聯網都能傳播得很快,互聯網的普及,讓公眾能夠高頻度、大范圍的對于當下的熱點新聞事件參與討論,發(fā)表自己
的看法,因此,每一個熱點事件的出現,都會產生一些有意思的詞匯或語句,比如之前的“元芳體”、“打醬油”以及“給力”等。流行語的出現總是與新聞事件、新聞人物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們可能
表達了大眾的某種觀點和立場,或是一種諷刺與批評,但是歸根結底都是社會現象的反應。
筆者認為“土豪”這個詞語的結構也隨著詞義的變化而有一些改變,現在“土豪”是指社會中富而不貴的群體,我們可以簡單理解成為“土氣的富豪”,這樣看來,“土豪”就是屬于偏正結構,但是如
果看作是“又土氣又財大氣粗”意思的話,這個詞又屬于聯合結構。還有另外一種觀點認為,“土豪”這個詞是一個語素,并不存在構詞之說,比如“土豪金”這個詞,“土豪”就是作為一個語素來修
飾“金”的,所以,對于“土豪”這個詞語的構詞法的判定必須得從其意義出發(fā),根據意義來判定這個詞到底屬于什么結構,目前看來,對于“土豪”這個詞的構詞法還沒有一個準確的界定,還有待進
一步考究。
值得一提的是另外一種新穎網絡流行語的出現,對它很難判斷到底是屬于什么樣的范疇,比如:
“不明覺厲”意思是“雖然不明白你在說什么,但是聽起來感覺很厲害的樣子”;
“人艱不拆”是“人生已經如此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了”的意思;
“細思恐極”是“仔細想想,覺得恐怖至極”的意思;
“喜大普奔”是“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的縮略。
這一類新詞的誕生都是以一種“減法”的模式形成,它把之前的一些熟詞俗語濃縮成為四字,賦予其成語的形式,形成一種嶄新的表達方法。這些詞所表達的社會現象是普遍的,但是要是以其中的幾個
字卻很難表達清楚,所以就濃縮成這樣的詞。這一類詞具有時效性,除了極少的幾個可能會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收入到現代漢語的詞典中,其他很多的詞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
像這種類型的流行語很多,是通過減縮的方式來構成“新詞”,而且成為了一種趨勢,比如“請允悲”、“我伙呆”以及“何棄療”等這些都是在“人艱不拆”之后出現的,這也印證了之前所提及的網
絡語言具有簡潔明了的特點。
對于這類流行語在學術界也存在很大的爭議,一方面來說,這類流行語已經在網絡上流傳開來,得到了網民廣泛的認可和使用;另一方面,專家學者也指出,這些“新詞”只是流傳到網絡上,是胡拼亂
湊起來的,相對于全民來說,受眾還是少數,而且很多普通人都看不懂,所以這些“新詞”不應該出現在正常的文章上,更不會收入正規(guī)的字典詞典之中。但是,這一類的流行語到底算不算是“新詞”
,如果算,他們有屬于什么結構呢,這些問題都還有待考究。
語言之中最活躍的部分就是詞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會出現很多的新詞,同時,又會有很多詞匯消失。這類“詞匯”實際上是一種緊縮句,把冗長的一句話提煉成為簡單的幾個字,它的誕生是網友娛樂和
尋找新鮮感的表現,體現了一定的時代特征,但是這些網絡流行語是否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是否能“長壽”,就需要由時間的檢驗來證明了。
網絡流行語反映著社會的熱門新聞或重大事件,并用蘊含著自己態(tài)度和立場的語言符號將它們概括出來,這些流行語表明了大眾的愛憎悲喜,營造出娛樂輕松的互聯網氛圍,因此我們所常用的網絡流行
詞都是以偏正結構和動賓結構為主,因為這兩個結構適合于描述一種現象,表達某種感情。當然,其他結構的流行詞也是存在的,網絡語言靈活多變,豐富多彩,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于根元. 網絡語言概說[M].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2]于根元. 現代漢語研究與應用[M]. 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
[3]陳一民. 語言學層面的網絡流行語解讀[J].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第2卷 第6期).
[4]康忠德. 網絡語言詞匯變異研究[J].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8(第31卷 第4期).
[5]孫云. 很黃很暴力:2008年網上第一流行語[N]. 新民晚報,2008-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