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麗
我校位于粵北山區(qū),經濟水平相對落后,基礎教育基本設施不夠發(fā)達,教育理念也不夠先進,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根深蒂固,應試教育比較嚴重。且近幾年來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深入,小學初中實施快樂學習,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fā)展,綜合能力提高了,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文化理論知識的落后。高一新生所擁有的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高中化學新課程和高考的要求差距較大。經調查發(fā)現,我校高一學生化學基礎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初高中教材的內容、教師的教法、學生的學法和學生的心理壓力等方面。本文就我校2012級高一學生化學基礎差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針對如何提高高一學生的化學知識基礎提出了一些對策,以供探討。
一、原因分析
1. 教材的原因
高一教材與初中教材相比,深度、廣度明顯加強,由描述性知識向推理知識發(fā)展,知識的橫、縱向聯系和綜合程度大大提高,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現了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飛躍。
《廣東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 化學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簡稱《意見》)規(guī)定高一開設化學必修課,第一學期學習《化學1》,第二學期學習《化學2》?!痘瘜W1》在第一章安排了與初中化學實驗相關的“化學實驗基本方法”來組織初高中銜接教學使學生能適應高中化學學習。但緊接著安排了“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其中“物質的量”及其相關概念是整個高中化學的基礎,是高中化學的難點,多數學生遭受了打擊。然而,這只是高一化學學習的開始。緊接著還安排了“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鈉、鎂、鋁、硅、氯、硫、氮及其化合物知識,幾乎涵蓋了無機化學中主要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涉及大量的化學方程式和物質性質的學習,內容十分龐雜,這么多的信息在短時間內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習任務之重之難是顯而易見的?!痘瘜W2》則是《化學1》相關內容的深化和拓展,又較好地揭示了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化學反應原理內容相對比較抽象,有向選修靠攏的趨向。“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等內容,更是很難區(qū)分必修與選修的界限,毫無疑問,高一學生的化學學習任務加重了,高一學生畏懼化學、化學基礎差也在情理之中。
2. 教法的原因
2.1 授課內容
教師授課內容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的效果?,F在很多學校都實行高一、高二、高三循環(huán)教學,許多高三教師回到高一后,沒有真正認識到教學對象已換成才離開初中的學生,也不了解初三化學都講了些什么內容,因此沒有真正轉變自己的角色,仍習慣性地按同樣的教學方法、教學要求進行教學。迫于高考升學率,他們認為必修教材存在系統性不強、內容太廣太淺的缺點,因此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會酌情增加知識點數量和難度。例如講氧化還原反應的時候,把判斷氧化性、還原性強弱規(guī)律的方法講得很全面、很深,甚至將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及電子守恒的相關計算一并教給了學生。學生就會感覺很吃力,于是造成基礎差、能力差的現象。像這種“一步到位”、“一竿子插到底”的目標觀念,起始教學就是高密度、大容量,教學內容“門檻”設置太高,結果學生望而生畏,不但難以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反而將學生“拒之門外”,許多老師嘆息學生基礎差一屆不如一屆,卻不知道去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
2.2 授課方法
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是一個善于在平時的教學中重視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材處理等進行反思的教師;是一個能不斷反思教材可以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還可以怎樣教,學生應該怎樣學,為什么這樣學,還可以怎樣學的老師。而很多教師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當多的課堂教學,教師包辦得多,學生參與得少;教師專制的多,學生自主的少,學生在學習中感受不到學習的興趣,很多教師因為課時量多而逐漸用黑板實驗或動畫實驗替代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從而使化學失去了應有的生動,卻增添了幾分枯燥,學生對化學越來越失望,很多學生從因為喜歡化學而努力學習演變?yōu)闉榱藢W業(yè)水平考試或為了高考而學習化學。結果是教師講得嘶力竭而學生卻不喜歡,師生互相埋怨。筆者對“如果可以選擇,你喜歡老師用何種方式進行教學?”進行問卷調查(發(fā)放問卷59份,回收有效問卷59份),統計結果見表1。 調查發(fā)現學生不喜歡上粉筆教學課、講述教學課,喜歡上探究課、實驗課、習題課以及動畫教學課,因為這些課學生容易參與其中,獲得寶貴的體驗,同時也能體現自我的價值,做對了有成就感,做錯了就會自我反思找原因,學習的積極性容易調動,所以這些課受學生歡迎,而粉筆教學、講述教學還是老師講的太多,沉悶枯燥,學生不歡迎。
3. 學法的原因
中學生普遍存在著學科弱勢,即便是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也存在學科弱勢。中學生學科弱勢的形成原因是復雜的,或是因為對該學科的興趣不足而缺乏動力,或是因為對學科教師有偏見而不愿意學習該學科,或是因為該學科學習不得法而產生了畏懼心理等。一個高一學生說:“我們初中的時候,從來不需要自己去想下一步做什么,我們習慣了老師讓我們做什么,我們就做什么??涩F在老師有時讓我們自己預習,自己學習,自己復習,我們做什么好呢?”初中三年的學習使得學生形成了習慣聽命于教師,滿足于你講我聽,缺乏學習主動性、計劃性,缺乏積極思維,不會自我科學地安排時間,缺乏自學、閱讀的能力,碰到問題寄希望于老師的講解、同學幫忙,依賴性較強。學習的知識多是經過死記硬背得來的。
眾所周知,預習、聽課、復習、作業(yè)在學習過程中都有獨特的作用,預習是聽課的準備,聽課是學習的關鍵,作業(yè)是對聽課知識的消化鞏固,復習是對知識的提高升華。而到了高一,許多學生仍沿用初中學法,致使學習出現困難,完成當天作業(yè)都頗困難,更沒有預習、復習、總結等自我消化、自我調整的時間。這顯然不利于學習質量的提高。在高中化學學習過程中,學法因素是一種誘導成績發(fā)生“負效應”的主要原因。
從對學生“課堂集中注意力,能把握好學習的環(huán)節(jié)?!薄皩W習有計劃性,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課后能及時復習反思”等有關學法問題的調查發(fā)現,課堂上能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問題,主動參與討論交流的只占23%,有68%學生為了考試才堅持學習。上課時能堅持對一些重點內容記筆記或在重要地方做記號的占48%。在學習計劃性方面,一天的學習如何安排,不費心去想的學生比例高達60%,大部分學生依賴教師的督促和要求,教師叫做什么就做什么,如果教師不作要求,根本就不知道該做啥,也不知道怎樣去做。從學習的內容、進度,到練習的強度和密度,如果老師檢查不力,就會得過且過,長久下去就形成了懶散的學習習慣。endprint
4. 心理的原因
上到高中后,化學學科知識點繁雜、零散,需要記憶的東西較多,學科間知識相互滲透,學習難度加大,加上頻繁的測驗、考試,成績不好的學生易產生精神壓力,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憂心忡忡,時間久了就產生厭學心理,一旦遇到困難就消極放棄。具體表現為: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內驅力,學習興趣低下,學習行為不端正。如上課不認真聽講,缺乏自控力,雖然有時很想學習,但經不起看小說、上網等的誘惑,課后不能及時完成作業(yè)或為了應付老師檢查抄襲作業(yè)等。學習缺乏毅力與恒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他們甚至會為自己貼上“標簽”。比如:“我天生就不是學化學的料”“我初中時化學基礎就差”,“我能力差,學不好化學”。
二、解決策略
1.“三自主”教學法
要給學生營造自主“體驗”的情境。教師要增強民主意識,把尊重帶進課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面帶微笑進課堂,讓學生喜歡老師、喜歡學習,敢于質疑、敢于發(fā)言。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要通過自己的引導和鼓勵,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學生的聽、看、思、記、做、議,才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
要給學生足夠自主“發(fā)現”的時間。我們許多老師在課堂上,不舍得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或時間很短就急于讓學生回答問題,學生回答不到位,老師便急于說出答案。久而久之,學生便養(yǎng)成了懶于動腦或依賴別人的不良習慣,從而失去了發(fā)現能力。
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成功”的機會。凡是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能夠解決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凡是有學生能說會做的題就讓學生自己去說去做,讓學生自主獲得成功,真正把學生的被動接受式學習轉變?yōu)橹鲃犹骄渴降淖灾鲗W習。
2.“三先三后”學法
先預習后聽課。預習時抽一定的時間閱讀教材中的內容,看看哪些是懂的,是已經學過的知識;哪些是不懂的,是要通過老師講解才能理解的新知識。把不懂的部分、需要解決的問題標注清楚,進行初步思考。這樣,有側重地聽課,有目的地聽課,從而掌握聽課的主動權,提高聽課的效率。
先復習后作業(yè)。復習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復習時,要再次閱讀教材,回想當天所學的內容,追憶老師講課的過程,再現課堂所學的知識,讀懂老師已講的例題,可最大限度地減少知識遺忘,易于鞏固記憶和完成作業(yè)。
先反思后提問。學會獨立思考是學習必須具備的能力,能夠發(fā)現和提出疑問的學生才是更有希望獲得學習的成功。在學習中,要肯動腦筋,發(fā)現問題要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如仍得不到解決時,應虛心向老師、同學等請教。
責任編輯 羅 峰endprint
4. 心理的原因
上到高中后,化學學科知識點繁雜、零散,需要記憶的東西較多,學科間知識相互滲透,學習難度加大,加上頻繁的測驗、考試,成績不好的學生易產生精神壓力,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憂心忡忡,時間久了就產生厭學心理,一旦遇到困難就消極放棄。具體表現為: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內驅力,學習興趣低下,學習行為不端正。如上課不認真聽講,缺乏自控力,雖然有時很想學習,但經不起看小說、上網等的誘惑,課后不能及時完成作業(yè)或為了應付老師檢查抄襲作業(yè)等。學習缺乏毅力與恒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他們甚至會為自己貼上“標簽”。比如:“我天生就不是學化學的料”“我初中時化學基礎就差”,“我能力差,學不好化學”。
二、解決策略
1.“三自主”教學法
要給學生營造自主“體驗”的情境。教師要增強民主意識,把尊重帶進課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面帶微笑進課堂,讓學生喜歡老師、喜歡學習,敢于質疑、敢于發(fā)言。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要通過自己的引導和鼓勵,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學生的聽、看、思、記、做、議,才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
要給學生足夠自主“發(fā)現”的時間。我們許多老師在課堂上,不舍得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或時間很短就急于讓學生回答問題,學生回答不到位,老師便急于說出答案。久而久之,學生便養(yǎng)成了懶于動腦或依賴別人的不良習慣,從而失去了發(fā)現能力。
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成功”的機會。凡是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能夠解決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凡是有學生能說會做的題就讓學生自己去說去做,讓學生自主獲得成功,真正把學生的被動接受式學習轉變?yōu)橹鲃犹骄渴降淖灾鲗W習。
2.“三先三后”學法
先預習后聽課。預習時抽一定的時間閱讀教材中的內容,看看哪些是懂的,是已經學過的知識;哪些是不懂的,是要通過老師講解才能理解的新知識。把不懂的部分、需要解決的問題標注清楚,進行初步思考。這樣,有側重地聽課,有目的地聽課,從而掌握聽課的主動權,提高聽課的效率。
先復習后作業(yè)。復習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復習時,要再次閱讀教材,回想當天所學的內容,追憶老師講課的過程,再現課堂所學的知識,讀懂老師已講的例題,可最大限度地減少知識遺忘,易于鞏固記憶和完成作業(yè)。
先反思后提問。學會獨立思考是學習必須具備的能力,能夠發(fā)現和提出疑問的學生才是更有希望獲得學習的成功。在學習中,要肯動腦筋,發(fā)現問題要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如仍得不到解決時,應虛心向老師、同學等請教。
責任編輯 羅 峰endprint
4. 心理的原因
上到高中后,化學學科知識點繁雜、零散,需要記憶的東西較多,學科間知識相互滲透,學習難度加大,加上頻繁的測驗、考試,成績不好的學生易產生精神壓力,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憂心忡忡,時間久了就產生厭學心理,一旦遇到困難就消極放棄。具體表現為: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內驅力,學習興趣低下,學習行為不端正。如上課不認真聽講,缺乏自控力,雖然有時很想學習,但經不起看小說、上網等的誘惑,課后不能及時完成作業(yè)或為了應付老師檢查抄襲作業(yè)等。學習缺乏毅力與恒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他們甚至會為自己貼上“標簽”。比如:“我天生就不是學化學的料”“我初中時化學基礎就差”,“我能力差,學不好化學”。
二、解決策略
1.“三自主”教學法
要給學生營造自主“體驗”的情境。教師要增強民主意識,把尊重帶進課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面帶微笑進課堂,讓學生喜歡老師、喜歡學習,敢于質疑、敢于發(fā)言。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要通過自己的引導和鼓勵,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學生的聽、看、思、記、做、議,才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
要給學生足夠自主“發(fā)現”的時間。我們許多老師在課堂上,不舍得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或時間很短就急于讓學生回答問題,學生回答不到位,老師便急于說出答案。久而久之,學生便養(yǎng)成了懶于動腦或依賴別人的不良習慣,從而失去了發(fā)現能力。
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成功”的機會。凡是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能夠解決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凡是有學生能說會做的題就讓學生自己去說去做,讓學生自主獲得成功,真正把學生的被動接受式學習轉變?yōu)橹鲃犹骄渴降淖灾鲗W習。
2.“三先三后”學法
先預習后聽課。預習時抽一定的時間閱讀教材中的內容,看看哪些是懂的,是已經學過的知識;哪些是不懂的,是要通過老師講解才能理解的新知識。把不懂的部分、需要解決的問題標注清楚,進行初步思考。這樣,有側重地聽課,有目的地聽課,從而掌握聽課的主動權,提高聽課的效率。
先復習后作業(yè)。復習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復習時,要再次閱讀教材,回想當天所學的內容,追憶老師講課的過程,再現課堂所學的知識,讀懂老師已講的例題,可最大限度地減少知識遺忘,易于鞏固記憶和完成作業(yè)。
先反思后提問。學會獨立思考是學習必須具備的能力,能夠發(fā)現和提出疑問的學生才是更有希望獲得學習的成功。在學習中,要肯動腦筋,發(fā)現問題要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如仍得不到解決時,應虛心向老師、同學等請教。
責任編輯 羅 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