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云 杜萌
生活在城市里的獨生子女,和他們的父輩不一樣,他們生活無憂無慮,可是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沒有奮斗目標,缺乏責任意識,甚至沒有斗志。對此,我們該怎么辦?對于學生群體來說,積極地、發(fā)展性地引導比診療性的解決問題更重要。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在他的道德認知發(fā)展理論中闡述了兒童道德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前道德階段、他律階段和自律階段。據此,我校多年堅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由他律到自律的成長。將規(guī)范式管理和開放式教育理念融為一體,比如,從每學期開學都會開展規(guī)范化管理開門紅評比,到學期中間的5月的紅櫻桃獎、6月的“杏”高采烈獎、10月的金柿子獎、學期末的素質杯等等。這些規(guī)范化評比活動貫穿學期始終,就能從過程中激勵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同時還能激發(fā)學生自主成長的正能量。
導師批閱成長記錄的實施
導師批閱成長記錄是學校德育工作中全員育人導師制子課題,導師育人每月“三大步”的重要一步,對應于學生勵志“三大步”的第二步“反省和成長記錄”,是學生道德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勵志教育課題開展近兩年的時間,學校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符合學校特色的導師批閱辦法。
(一)關于成長記錄主題的探究
最初學生的記錄比較隨意,內容也很零散,往往不是對一天自我成長的反思。這樣的記錄,老師很難給予指導。為了規(guī)范內容,我們又實施了命題式的成長記錄,規(guī)定每周的記錄主題。但這種做法挫傷了學生的記錄熱情,學生一周五篇記錄成了千篇一律的復制版本。于是,我們又改變了方法,實施部分命題式記錄,如記錄必須有對本周要改掉的壞習慣的今天改正情況的看法和總結,每周一應寫出對班會的感想,而其他內容同學可以根據情況自己控制,遇上學校特殊活動時,也可以記錄對活動的看法和感受,等等。這種半命題式的成長記錄,既有利于思想的統(tǒng)一,給了學生總結記錄的方向,又讓學生有了自我發(fā)揮的空間,更讓老師的批語有了發(fā)揮空間,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二)關于批閱成長記錄頻次的探究
起初學校規(guī)定了每周兩次的批閱,但是五天的記錄集中在某兩天批閱,造成老師工作量的增加,老師們需要拿出小半天的時間才能批閱完。教師的工作本身就是非常繁瑣的,很難拿出這樣大塊的時間來。而且這種有時收、有時不收的情況,容易讓學生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哪天該帶來,哪天不需要帶來。收齊成長冊成了一個大問題。而且有的同學偷懶,明天不交,今天就不反思記錄了。于是我們改為每天都收,一方面督促學生每天都寫、每天都帶來,形成習慣。另外一方面,也有利于老師安排利用自己的時間隨時批閱。
隨著交流的深入、信任的加深,有很多同學樂于把自己的困惑寫在成長冊中,和老師溝通。老師不能及時批閱就會導致錯失教育時機,也失去了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有時還會讓問題向更嚴重的方向發(fā)展。隨著工作的深入,很多導師主動增加了批閱次數,因為對學生的教育“及時”是非常重要的,及時批閱、每天批閱,讓學生每天的心里話得到及時的反饋,有利于鼓勵學生保持對“成長記錄”的熱情,繼續(xù)認真填寫總結;有利于老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問題,采取恰當的方式進行教育;有利于教師將工作量進行分割,減輕老師的負擔。
經過摸索,我們認為,每天批閱的規(guī)定的確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也并不會是我們所想象的那樣增加負擔。
(三)提高導師批閱質量方面的探究
隨著批閱工作的開展,隨著對學生的深入了解,我們越來越多地發(fā)現(xiàn)了學生的問題,老師們也感覺自己的批閱有些缺少新意、缺乏文采、說服力不足,與學生交流存在“代溝”。于是有的老師開始廣泛的閱讀、深入了解學生們感興趣的事,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學校在這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進行了優(yōu)秀導師評語的交流展示,給大家樹立學習的榜樣;同時,也組織了同班導師的集體備課,規(guī)定了統(tǒng)一時間,三名導師一起就成長冊反映的問題商討解決,集思廣益,更有利于提高導師的批閱質量,提高導師的教育水平。成長冊成為導師與同學進行心靈交流的平臺。這樣,師生相互促進,學生在成長冊中也越來越有話說。成長冊上既有溫馨的關懷,誠摯的感謝,又有困擾的煩惱,耐心的勸解,還有喜悅的收獲,欣慰的分享。在班級里,通過成長冊,同學們有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勵志教育主題的調整和深化
勵志教育有一套成熟的主題設計,每三周都有一個主題內容。每三周一封勵志信、每周一次班會都圍繞著這一主題開展。同時,我們學校也有一整套德育活動,九月“開門紅新生入學規(guī)范養(yǎng)成”、十月“國慶匯演”、十一月“文化科技節(jié)”、十二月“體育節(jié)”、一月“期末學法指導”、三月“開門紅日常規(guī)范再強化”、四月“我和老師的故事”、五月“校園里的梨園春”等。勵志教育從一開始實施就顯現(xiàn)出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和我們的活動不匹配,比如,當我們十一月在舉辦鼓勵創(chuàng)新的科技文化節(jié)時,它的主題是注重基礎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當我們的體育節(jié)進行完了,勵志主題卻是與體育訓練有關的《功夫傳奇》了??傊杏X勵志教育和學?;顒觾蓮埰?,兩頭抓,兩頭都效果不好。于是我們對于勵志教育主題進行了調整。
首先,勵志主題調整。我們把一學期的勵志主題都拿到手,根據學校的活動調整了每個勵志主題的實施順序,比如,《我學會了專心致志》這個主題,我們將其提前放在了二月進行開門紅評比期間。《感恩的心》我們放到了四月“我和老師的故事”活動中。在試行了一段時間之后,我們進一步放開手腳,用中國勵志教育網上的資源,結合學校情況,設計主題,比如“五月梨園春”活動過程中,我們確定的主題就是《多彩生活、精彩人生》,六月期末考試階段,我們定了主題為《拼搏期末,實干青春》。并且將勵志信活動改為在學生中征集,經過老師指導的方式成文。
其次,班會設計方面的發(fā)展。班會課是勵志教育實施的主要方式,關于勵志教育所提供的主題班會,學生感覺很震撼,但是有時有點“空”,離自己的生活很遠,缺少普通課堂的活躍參與。于是我們接受了孩子們的建議,保留了班會中具有震撼力的影音等資料,并從中國勵志教育網中選擇相關的小資料,結合學?;顒?,結合導師在批閱成長冊中發(fā)現(xiàn)的學生問題,制作成與學生生活和發(fā)展狀態(tài)緊密相連的班會課件,學生的反應不錯。
再次,活動課方面的改進?;顒诱n的主題往往圍繞勵志主題展開,但是《活動冊》在學生手中,學生提前知道了活動內容,提前就已經了解活動課中應該知道什么道理。這對于探究“在體驗中升華”的活動課,并不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于是我們也對此調整,自己設計新的活動內容,比如說“蜈蚣翻身”“小馬過河”“鉆山洞”等,讓學生在未知的活動中真正去體會與人相處、體會合作,體會成功的喜悅、體會失敗的痛楚……同時根據年級學生特點設計了學生喜愛的年級活動?;顒又袑W生和老師臉上都洋溢著快樂,大家彼此在活動中分享感受,得到了思想的升華。
勵志教育導師管理的本土化
結合學校實際,我們主要采用對勵志教育班會集體備課的方式,提升導師的整體水平。
(一)集體備課制度
首先,形成以班主任為核心的導師組,每周導師組有固定時間備課,備課分為三部分:第一、導師各自就成長冊的批閱過程,反映出的個別學生問題或班級共性問題進行交流,對各自所負責組的本周突出問題,進行協(xié)商解決。第二、導師一起就隔周(下下周)班會課的主題進行探討,為年級班會主題的確立提供資料。第三、班主任就下一周的班會和活動課的設計和意圖傳達,安排下周班會活動。在導師組備課的基礎上,形成以年級主任為核心的班主任備課組,同樣在每周定時交流。通過集體合作,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全員育人氛圍。這種做法既推動勵志教育向更加貼近本學校的實際方向發(fā)展,也促進導師在合作中尋找差距、確定方法、提高自己。
(二)考核、激勵管理辦法
通過對成長冊批閱情況的抽查,對批閱的情況采用一定方式反饋給導師本人;另外由學生自主評選老師的好的批語,匯總后請導師們交流,促進導師批閱水平的提高。但是,這種抽查方式落實若過于頻繁,必然會影響班級日常事務,而且,經過幾次指導后,導師們的水平都有所提高,再多的抽查也是相差無幾的結果,不能起到引導作用,相反會引起導師們“被監(jiān)督”的感覺。對教育者的管理,更應該重視激勵和鼓舞的作用,而不是加以限制和監(jiān)察。因此我們在學期第一個年級會上,組織同學們寫了“給老師的一封信”,感謝老師對自己的付出,由學生代表送給老師,對老師的付出給予積極的肯定,這樣大大地調動了老師的情緒,讓老師們更主動、更自覺地為學生的成長而付出。
一封封勵志信、一個個勵志班會、一次次主題活動,成就了學生,也把老師們推上了榮譽的領獎臺。開展此項活動的時間很短,但是我們看到了師生的巨大變化,勵志教育的成效有目共睹,在經歷了接觸、質疑到實踐的過程之后,勵志教育在我校不斷鋪開,是勵志教育打造出了陽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師生的生命煥發(fā)光彩。愿我們微小的探究和實踐的經驗,在學生道德教育中更好地發(fā)揮作用。
(作者單位:河北省石家莊第四十中學)
責任編輯/齊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