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潔
(金華廣播電視大學,浙江 金華 321000)
隨著中韓兩國交流日益增多,韓國文化教育在整個韓國語教育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一般來說,韓國文化教育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作為語言教育一部分的文化教育;另一類是作為單獨的文化課,旨在傳授文化知識的文化教育。李晶子認為,應在初級語言階段就開始激發(fā)學生的文化意識,避開單純的語言學習,將重點放在韓中文化的差異上,使語言學習和文化學習完美結合①。筆者持同樣的觀點,在外語教學中語言教授與文化教育不能割裂開來,應該有機融合,無論偏廢哪一方面都是不可取的。
1.教學中重語言教授,輕文化教學。
在國內韓國語及韓國文化教學中,尤其是在大中專院校的基礎教學階段,這種現(xiàn)象仍舊非常普遍。筆者認為韓國文化教學必須與語言教學相結合,更應避免單純的語言教學,產生語言與文化教學互相割裂的現(xiàn)象。某些學校的韓國語教學側重學生聽、說、讀、寫、譯等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致使學生雖然正確掌握語法,但由于不了解韓國文化而在實踐時影響了交際能力②。金炳運指出,韓語專業(yè)畢業(yè)生在一般的日常交際中表現(xiàn)尚可,但是在很多正式的諸如會議、談判等場合中,常?!白浇笠娭狻?,錯誤頻出。究其原因,除了語言知識以外,最大的障礙是對韓國文化不了解、不熟悉。另外,涉及韓國文化的教材資料有限也是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之一。至今還沒有一套為廣大韓國語教育工作者認可,兼顧韓國文化知識,且適用于高校韓國語教學的教材③。而專門介紹韓國社會、地理、風俗、習慣等多方面文化的教材大多割裂了文化與語言的關系,實用性和趣味性都不強。
2.教學中重文字表述,輕文化體驗。
教師在教學中如遇到韓國文化問題,迫于教學設備的局限,一般的解決方法是根據(jù)自己的親身體驗或了解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文字表述和講解,或者利用視頻、圖片及音樂等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這種方式既操作簡單,可行性又高。但對學生來說,相較這種填鴨式的灌輸,一場親身的韓國文化體驗將更讓人印象深刻。韓國語專業(yè)可設立自己的文化體驗教室,比如在教學泡菜“”時,帶學生到文化體驗室親身體驗泡菜的制作過程;學習興夫和孬夫“”時,指導學生親自表演古典劇目等都是學習和體驗韓國文化的更好方式。另外,韓國語專業(yè)學生在課下能體驗韓國文化的機會少之又少。他們一般只是通過國內流通著的一些韓國電視劇間接了解韓國文化,對于韓國飲食文化的接觸也僅僅是通過國內的少數(shù)的韓餐廳,缺少深入地、系統(tǒng)地學習韓國文化的親身體驗機會。
3.教學中重“糾誤”,輕“示正”。
在教學中,比起教給學生什么是正確的,教師往往更喜歡指出什么是錯誤的。甚至某些韓國語教師對韓國文化并沒有一個全面、客觀、辯證的把握,只是基于自身對韓國文化的一知半解就直接給學生講解,何談“示正”?筆者認為,對于對韓國文化不甚了解的學生,教師首先應做的是示正。這就要求教師首先對韓國文化有較全面、深入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和消除對韓國文化的誤解和偏見,促進中韓文化的相互溝通和理解。同時,韓國語學習者眼中所看到的韓國文化和現(xiàn)實會有偏差,為了防止這種偏差和誤解,在韓國語教育的同時也需要進行韓國文化教育④。
在中外語言教學實踐中,示正與糾誤相結合是行之有效的途徑。在韓國文化教育中這一教學方法同樣適用。傅惠鈞教授的論文《語法教學方法論探討》對“示正和糾誤”教學法進行了系統(tǒng)的理論表述。筆者借鑒其理論并結合韓國文化教學的特殊性,集中論述韓國文化教學中運用示正、糾誤教學法的原則。
1.“示正”是基礎。
首先,對于對韓國文化生疏或一知半解的學生,教師首先應做的是示正?!敖探o他們知道什么是正確的”,就是我們這里所說的“示正”⑤。這就要求教師首先對韓國文化有較深入的了解,并通過嚴謹和有效的語言或肢體語言進行表達和演示,以便在韓國文化教學中正確使用“示正”這一方法。所謂“示正”是基礎,是指教師在韓國文化教學中首先從正面講解和示范入手,多講解如何正確地理解韓國文化,告訴學生多理解多練習錯誤自然會慢慢減少。
2.“糾誤”是有效方法。
第二,在這里所謂的“糾誤”,簡言之,就是糾正學生在韓國文化學習和實踐中的錯誤或理解偏差。一般而言,教師在語言教學中均比較重視“糾誤”法的運用。因為從反面入手進行教學,優(yōu)勢在于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敏感度,增強規(guī)范意識?!凹m誤”是韓國文化教學的有效方法,但使用時一定要把握一個合適的度。因為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不但數(shù)目多,而且式樣多,一味“糾誤”不一定能夠完全奏效。因此,除了糾正他們已犯的錯誤以外,比較有效的辦法是讓他們知道什么是正確的⑥。錯誤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正確的卻有一定的軌道可循。
3.“示正”與“糾誤”應結合運用。
最后,在韓國文化教學中教師必須正確處理示正與糾誤的關系,將二者有機結合并靈活運用,在“示正”中可提醒學生怎樣的表達是不正確的,而在“糾誤”時不忘告訴學生什么樣的表達是正確的,雙管齊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交際中的文化現(xiàn)象。
這一類文化現(xiàn)象在教學中最為常見,而且與語言教學相關度高。首先舉最簡單的例子,“(嗯)”與“(是的)”的混淆使用。這是初學者常犯的錯誤,錯誤的原因是中韓表達方式不同。漢語如要表達認同對方意見,都可使用“嗯”。但是在韓國對長輩,或者級別高的人應使用敬語“”。所以某些學生在交流時常常受漢語表達方式的影響,產生漢語式韓語的說法,對需要尊敬的人使用了“”。這樣在韓國人聽來就會覺得中國人不禮貌,甚至產生偏見和誤會。此外交際中的文化現(xiàn)象還包括體態(tài)語的使用。比如在教學“打招呼”時,老師首先應講解韓國人崇尚儒教,尊重長者,長者進屋時大家都要起立,和長者談話時要摘去墨鏡。韓國人見面時的傳統(tǒng)禮節(jié)是鞠躬。與此同時,教師應作出示范,鞠躬并同時復習“”這一句問候語。再比如講授韓國的“酒桌禮儀”,席間敬酒時,要用右手拿酒瓶,左手托瓶底,然后鞠躬致祝辭,最后倒酒。敬酒人應把自己的酒杯舉得低一些,用自己杯子的杯沿去碰對方的杯身。飲酒時敬酒者稍稍轉身,敬完酒后再鞠個躬才能離開。教師示范后可由學生上臺分角色表演示范,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還有在中國,我們經常用招手或者揮手打招呼,但在韓國這樣的打招呼方式往往是不太禮貌的,一般是微笑一下或者是站立鞠躬打招呼致意⑦。在遇到類似的交際中的文化現(xiàn)象時,教師需將示正和糾誤相結合,先從文化差異的角度分析語言背后蘊含的深層文化內涵,告訴學生正確的表達方式,然后當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及時更正并強調正確的表達方式。
2.韓國特有文化現(xiàn)象。
這類文化現(xiàn)象主要體現(xiàn)在俗語、敬語、民俗文化及文學作品中,這類文化現(xiàn)象的特征是具有相對中國文化的獨有性,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親身體驗的機會較少,而在今后的韓國語學習和交流中又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這類文化現(xiàn)象的講解,教師首先應該運用“示正”教學法從正面引導學生了解和把握這類文化。如俗語類:“”、“”、“”、“”、“”、“”、“”等,學生在初次學習時可能只知表意,不知內涵,所以經常出現(xiàn)使用上的錯誤。又如韓語中的敬語,比如在表達“早點睡吧”這一內容時,如果對方是值長輩或上級,則中國人的表達往往是至多加一個“請”字。而韓國語則根據(jù)敬語與非敬語有完全不同的表達方式:“”,“”,“”等。最后,在民俗文化和文學作品中,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也非常多。比如泡菜 (),《春香傳》(〈〉),跆拳道(),等。 這些韓國特有文化現(xiàn)象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教師在講授時可采用示正與糾誤相結合的方法,先把握這一教學法的三個原則,示正與糾誤穿插綜合運用,將韓國特色文化客觀、全面地呈現(xiàn)給學生。
3.中韓語言文化的偶合、差異現(xiàn)象。
中韓兩國一衣帶水,同屬亞洲文化體系,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因此文化上有很多的共同點,而這種共同點必然會反映到語言中。因而在韓國語和漢語中,有許多相同或相似的表達⑧。首先是漢字詞的使用與把握。韓語中有70%的漢字詞,這對中國學生來說是有利的,但濫用漢字詞不顧韓語語言習慣就會犯錯。 如“(×)”與“(○)”,“(×)”與“○)”等。要正確使用韓國語表達,就必須了解韓國的文化,學會恰當使用韓國語詞匯,而不是盲目一味地使用漢字詞。再有就是漢語式韓語。如下面兩組句子:
如果直譯漢語句子中的單個詞語,就會鬧笑話。再如對于“端午節(jié)()”與“端午祭()”這兩個概念,若不了解深層次的韓國文化,就會混淆概念。類似實例還有很多。為了防止這種偏差和誤解,在韓國語教育中需要進行韓國文化教育。
語言教學不僅是語言文字的教學,更應該包含文化教育,外語教學尤其如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應重視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針對現(xiàn)階段韓國文化教學存在的問題,為了更好地開展韓國文化教學,教師應本著“示正”是基礎、“糾誤”是有效方法、“示正”與“糾誤”相結合運用的原則,運用示正與糾誤教學法,結合其他教學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組討論、體驗式教學等,使學生學到更多準確和有用的韓國文化知識,并學以致用,培養(yǎng)語言能力和對韓國文化的理解力。
注釋:
①樸春燕.韓語專業(yè)學生對韓國文化認識與學習需求分析[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②金芝.談韓國語教育中的文化教育[J].科教導刊,2012(2).
③劉麗娜.韓國語教學中文化教育的問題點[J].科技咨詢導報,2007(21).
④金芝.談韓國語教育中的文化教育[J].科教導刊,2012(2).
⑤傅惠鈞.語法教學方法論探討[J].語言文字應用,2006(3).
⑥傅惠鈞.語法教學方法論探討[J].語言文字應用,2006(3).
⑦徐錦波.在韓國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問題[J].文學教育,2012(2).
⑧劉麗娜.韓國語教學中文化教育的問題點[J].科技咨詢導報,2007(21).
[1]樸春燕.韓語專業(yè)學生對韓國文化認識與學習需求分析[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2]金芝.談韓國語教育中的文化教育[J].科教導刊,2012(2).
[3]劉麗娜.韓國語教學中文化教育的問題點[J].科技咨詢導報,2007(21).
[4]傅惠鈞.語法教學方法論探討[J].語言文字應用,2006(3).
[5]徐錦波.在韓國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問題[J].文學教育,2012(2).
[6]房強.淺析韓國文化課程教學改革[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S2).
[7]張乃禹,金榮玉.韓國交際禮儀手冊[M].上海:世界圖書出版社,2010(10).
[8]金善貞,金城守,李昭弦,鄭在玲.生動的韓國語俗語[M].北京:世界圖書出社,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