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淑芬
初中文言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初中階段打好文言基礎,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對于提高學生文學素養(yǎng),傳承中華文化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冻踔姓Z文課程標準》對此也提出明確的要求。如何落實課程標準,讓學生樂學、會學文言文,提高學習文言文的課堂效率,這是我們中學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教”與“學”并重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歷來是課堂教學評教中關注的話題。觀點不一,各有側重。我認為在文言文的教學中既要重視教師的“教”,也要重視學生怎樣“學”,做到教學并重。
文言文教學有別于現(xiàn)代文教學,學生首先遇到的是文言文中“言”的障礙,它是學習文言文的攔路虎,不把它打垮,文言文的感悟、運用、品位等教學都無法進行。教師要教會學生朗讀文言文,不僅要讀音正確,還要能正確斷句;要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中實詞的方法,了解特殊的句式;還要關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語言現(xiàn)象。只有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我在《兩小兒辯日》的教學中就關注了這一點。
《兩小兒辯日》是13冊文言文教材中的第四篇文言文。學生已經(jīng)學過了三篇文言文,有了一些知識和方法上的積累。而《兩小兒辯日》篇幅短小,故事情節(jié)簡單,蘊含道理較明確,兩小兒的思想認識又與學生認識水平相近,完全可以通過自學、交流來完成對“言”的理解,對蘊含道理的把握。如一味地采用串講的形式,就會扼殺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于是我把學生分成幾個組,每四人一組,整個教學過程設置了三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自學
首先讓學生順暢朗讀課文,其次疏通文義,最后標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問題的解決步驟是:首先自己想辦法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組內解決。
第二環(huán)節(jié):課堂交流
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自學過程中,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借助其他組解決,學生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再進行點撥和講解。在交流的最后,由小組必答變成了搶答,學生的積極性更加高漲,認為超越其他組的機會到了。在談及啟示時,學生非?;钴S。抓住了“孔子不能決也”和“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以及“兩小兒爭執(zhí)不下的原因”等問題進行了探討。明確了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明白了客觀事物是錯綜復雜的,即使是智者也有所不知;也懂得了看問題(評價身邊的人)要客觀、全面,要有科學(事實)依據(jù),不能單憑直觀感覺。
第三環(huán)節(jié):精彩展示
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精彩展示。展示內容有表演式朗讀、填空式背誦以及用對聯(lián)形式寫出學習感受。小組一下子又活躍起來,學生都積極準備。特別是寫對聯(lián)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展示讓我感到驚喜,有些學生的對聯(lián)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聽課教師贊嘆不已。
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好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讓學生在自學中質疑,在交流中激趣,在精彩展示中升華。學生就會樂于這樣的學習。
二、“文”與“言”合一
文言文教學中,學生之所以感到枯燥無趣,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在教學中沒有把文和言的關系處理好。教學中出現(xiàn)了文、言結合不緊密,甚至文、言割裂的現(xiàn)象,導致學生學習知識時覺得枯燥,體會情感時覺得迷糊,最后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只好強行貼標簽。課堂教學不僅低效,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在文言文《陋室銘》的教學中,對文言文教學中文、言結合進行了嘗試。在教學中,我仍按照學生自學質疑、課堂交流解疑、小組展示提升這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圍繞著學生提出的“文中先說是‘陋室,后又說‘不陋,為何”的問題進行討論,找到了不陋的原因,即“唯吾德馨”。進而追問文中哪些語句體現(xiàn)了“唯吾德馨”,讓學生找原文語句,結合具體語句進行分析,并給出分析語句的方法。如分析“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一句,學生能抓住“上、入”等關鍵詞語進行分析,既能看出居住條件的簡陋,又能看出環(huán)境的幽雅和別致。可是引導學生分析此句是如何圍繞“德馨”表現(xiàn)作者情操時,學生感到了困難,我讓學生讀后用比較的方式去體會,將“上階綠、人簾青”換成“滿階綠、簾外青”,讓學生朗讀體會,學生能感受到作者對生機勃勃的綠色的喜愛之情。
學生們通過對“言”的理解感受到作者高尚的情操,又通過對“文中蘊含的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偉岸的精神境界的體悟,感受到“德”的高尚,更體味到對于“言”的理解的重要性,這也是把握全文的基礎,可以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法。
三、“讀”與“寫”結合
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基本任務。教材中選取的文言文大都是文質兼美的古代文言的精品。讓學生學習課文之后,用對聯(lián)和詩歌的形式談感受或做仿寫練習,這既讓學生深化了對內容的理解,也為學生學會表達提供了現(xiàn)實的情境,更為學生感受文言的美、錘煉凈化自己的語言創(chuàng)造了條件。
比如,我在教授完《陋室銘》之后,設計了讓學生為劉禹錫的“陋室”寫一副對聯(lián)的課堂作業(yè)。學生經(jīng)過小組討論修改,進行展示的對聯(lián)是:“屋雖陋高尚千古永存,人志堅情懷萬古長青?!倍沂孪葴蕚涞膶β?lián)是:“劉禹錫身居陋室志存高遠,陋室銘唯吾德馨光照后人?!北容^起來,學生比我的更貼切、更細膩。并且,他們還學會用詩歌的形式寫讀后感。比如:“品德高尚之風,常伴陋室而行。雖然房屋簡陋,精神永存心中,陋室真的不陋?!睂W生在課后的精彩展示環(huán)節(jié)中,提高了認識,錘煉了語言,擁有了自豪感和成就感,對于文言文學習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最后,我又為學生留了課后練筆——仿寫,我先做示范,拋磚引玉,寫了一篇《教室銘》:
物不在豐,夠用就行;室不在大,有書則靈:吾是教師,樂在其中。清早沐晨曦,傍晚染霞衣。談笑有志同,往來無俗生。可以覽群書,博眾長,授知識,愛學生。無喧囂之亂耳,無媚俗之擾情。遠學孔圣人,近學杜孟程。吾常曰:“盡力準行!”(注:“杜、孟、程”是我們語文組的三位教師。)
學生仿寫的積極性很高,如《學生銘》、《教室銘》、《食堂銘》、《學校銘》、《班級銘》等,層出不窮。將讀寫結合起來,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使學生在寫作中獲得更大的愉悅感和滿足感。
總之,教師有得天獨厚的課堂教學研究的條件,在實踐與思考的過程中,我不斷探索走出文言文教學困境的思路和方法。我認為,做到教與學并重,實現(xiàn)文與言合一,關注讀與寫結合,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樂學會學,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責任編輯 楊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