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芳
新課程標準中有關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中明確提出:應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要求多識字、少寫字,遵循識寫分開的原則。要做到讓學生在喜歡識字的基礎上兩年內(nèi)完成熟練掌握1600~1800個漢字的目標確非易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產(chǎn)生學習動力、激發(fā)主體意識的前提。如何讓學生認得輕松、識得愉快,對識字保持濃厚的興趣,這就是我想和廣大低年級教師共同探討的話題。在教學實踐中,我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的。
一、增強漢字角色性,給漢字穿上童話“外衣”
記得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的《智慧樹》欄目的主題歌中有一句這樣的歌詞:“游戲就是在學習?!笔堑?,在低年級學生的眼中,他們身邊的每一種東西都是有生命的。他們會把自己和身邊的一切都帶進他們的游戲王國,按照自己的思維和經(jīng)驗讓自己和玩具扮演不同的角色。所以,我在識字教學中也“投其所好”,給一些生字安排角色。如在教一年級教材中的形近字“買”和“賣”時,我編了這樣一個簡短的童話:冬天來了,名叫“買買”和“賣賣”的小朋友在超市碰面了,他們都來干什么呢?哦,原來“買買”頭上光禿禿的,覺得很冷,就來買帽子。而“賣賣”呢,頭上頂著十頂帽子,覺得太沉了,就要賣掉。通過這個小故事,學生們不僅解決了這兩個小角色“買”和“賣”的字音和字形,而且在生活中也能準確地使用它們。又如,在教學筆畫復雜的“黑”字時,我借助象形文字的特點,把它演變成老爺爺?shù)囊粡堫^像圖,并用簡筆畫畫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在字和畫之間聯(lián)想,在字上找出老爺爺?shù)奈骞?。學生們搶著回答,說:‘黑字框里的兩點是眼睛,中間的一豎是鼻子,那一長橫是嘴巴,下面四點是老爺爺?shù)暮殹_€有的學生富有創(chuàng)意地說:“那一豎和一短橫連起來才更像鼻子呢?!睂W生們的回答讓我忍俊不禁,在趣味盎然的識字教學中又潛移默化地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
二、在識字課堂開設“超市”,激發(fā)學生自主識字熱情
新課標從三個方面制定了學生識字的學習目標。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由于學生所受的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存在差異,所以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對有些學生來講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其中有些生字,一些學生已經(jīng)會讀會寫,甚至會用了,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許多老師會忽視這一點,而采用“一刀切”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全班同學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進行認讀、記憶。殊不知如此教學不僅浪費時間,還會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但如果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課堂上開設“識字超市”,讓學生有支配、各取所需,把自己不會寫的字寫一寫,指導學生把自己不理解的字查一查或問問老師,或者讓已掌握某些生字的同學站起來介紹一下自己課外學習這些字的經(jīng)驗和方法。這樣,不僅把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還給了學生,充分發(fā)揮了學生主體性的作用,還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三、為學生創(chuàng)設識字情境,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利用已有經(jīng)驗和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
在課堂上,我在因地制宜地運用掛圖、表演等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識字情境的同時,還注重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如在教學字形復雜的獨體字“事”時,我裝扮成一個賣糖葫蘆的人,在班上吆喝幾聲“賣糖葫蘆喲”,學生的熱情一下子高漲起來,注意力高度集中。這時我告訴學生我們現(xiàn)在要來學習如何“串糖葫蘆”,首先我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制成糖葫蘆狀的“事”字的零部件“一、口、彐”,問學生這三個“糖葫蘆”分別叫什么名字;然后再出示筆畫“豎鉤”,邊演示串糖葫蘆,邊告訴學生要把三個“糖葫蘆”按筆畫從多到少的順序串成串;最后把串成的“糖葫蘆”貼在黑板上,給它注音,最快記住這個字的學生可以獲得一次做“糖葫蘆”的機會。通過這樣的識字活動,學生不但學會了“事”字,而且還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實踐活動課。在課外,我還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識字的有心人,見到什么字認什么字,然后定期在班上進行課外識字成果展示。在班內(nèi)開展認商標比賽活動,鼓勵學生主動去認識各種商標上的字,并把自己認識的商標積累起來,定期安排學生在班上介紹自己認識的新商標。這樣把識字牽出課堂,引入生活,既增強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以上這些識字方式既簡便易學,又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枯燥的漢字。課堂形“玩”而“神”不散,學生在玩中認識了漢字,記住了字形,提高了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興趣,為學生盡早進入進行閱讀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