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秋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當前小學音樂中的低段多聲部教學問題,針對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課前應該為學生提供多聲部的感受氛圍,課堂上學生創(chuàng)造多聲部的體驗機會,課后還應該為學生營造多聲部表現(xiàn)機會,希望對于今后的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多聲部教學具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小學 音樂 聲部教學
分析當前的小學音樂教材,不難發(fā)現(xiàn),歌曲總量中具有一定數(shù)量的多聲部歌曲,這也說明了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就是合唱,隨著年級增高,在五六年級的階段內(nèi),合唱歌曲占到一半左右的比例。在小學音樂教師中,一直認為多聲部教學存在一定難度,往往不能取得較好的課堂效果。本文主要探討了如何把多聲部教學滲透到低段教學中,能夠有效保障高年級多聲部教學的有效性。結合筆者教學實踐,在音樂課上有意識進行低段多聲部教學活動,使得學生參加多聲部歌唱興趣大大激發(fā)。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多聲部和聲方面的能力,能夠夯實中高段的多聲部教學基礎,使得簡易多聲部歌唱的能力和多聲部聽覺能力能夠得以有效培養(yǎng),并在實踐中具備一定的較好效果。
一、課前為學生提供多聲部的感受氛圍
進行上課前的準備中,對于優(yōu)秀的國內(nèi)外合唱資料進行有選擇性地收集,比如去音像店購買,或者從網(wǎng)絡上下載,包括國外的奧地利威爾頓童聲合唱團、英國圣菲利普童聲合唱團、維也納少年合唱團等優(yōu)秀合唱團體的資料,也包括國內(nèi)的上海少兒廣播合唱團、中央少年廣播合唱團等優(yōu)秀合唱作品,涉及到的作品有《瑤山夜歌》、《歌唱二小放牛郎》、《蟲兒飛》、《山童》、《鱒魚》、《我和你》、《閑聊波爾卡》等。還需要對比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相關合唱曲目作品,以及學校合唱隊的表演和比賽視頻等,把上述資源都建立在“課前音樂資源庫”中,定時定期在每節(jié)課前進行播放,在音樂聲中迎接學生進入課堂,這樣自然會使得更多的學生來感受到合唱藝術的魅力,能夠無意識地接受一定的感官刺激,更能有效充分感受和聲的魅力。
二、課堂上為學生創(chuàng)造多聲部的體驗機會
多聲部歌曲教學要在課堂上進行有效教學,就應該做好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豐富化,這點在低段音樂常態(tài)教學中較為重要。要想能夠為學生更好創(chuàng)造多聲部的體驗機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優(yōu)化歌唱材料,能切實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感受和體驗多聲部音樂,讓學生由淺入深地體會到和聲的和諧、變化和豐富的內(nèi)在之美,從而使得多聲部歌唱的實踐活動能夠吸引更多的學生。
(一)充分重視多聲部常規(guī)訓練
多聲部聽覺能力是培養(yǎng)多聲部歌唱能力中的重點問題。相關的基本訓練則應在每節(jié)課中安排幾分鐘來完成,或者通過一定的小組比賽來進行訓練,這樣有助于學生培養(yǎng)一雙具有音樂素養(yǎng)的耳朵。比如,我們進行過“蹲下起立辨音高”的游戲,教師先后彈兩個單音,第一個彈標準音“5”,第二個音如果比標準音低的則蹲下,比標準音高的就起立。又比如,辨音高的左右手指法,教師先后彈出的兩個不同高低的音,學生通過朝下指或朝上指的方式表示高低,可以用左手表示第一音,用右手表示第二音。同時,也應該把多聲部教學滲透到歌曲教學前的發(fā)聲練習中。比如,在進行相關的“音符寶寶你我他”的聯(lián)系中,訓練過程可以包括任意運用音的三度關系等,這樣并沒有花費太多時間在每節(jié)課中,但是,通過有趣、形象、簡單的游戲來保證學生感知音樂的能力,使得學生自身對于音準和聽覺的敏感性不斷加強。
(二)積極搜索多聲部歌曲材料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音樂教材起到比較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在備課階段就充分重視低段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相關特點,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教材中的涉及到的歌曲,能有效讓學生不斷積累歌唱中的經(jīng)驗,了解多聲部的特點,從而使多聲部歌唱能力進一步加強。
第一,歌曲和聲進行簡配。教師對于相對簡單的低段歌曲材料,具有比較大的創(chuàng)編空間,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對于和聲音程進行簡單的設計,使得簡易多聲部歌唱實踐在學生中能夠有效實施,讓學生感受到多聲部延長的魅力。比如,在進行《小雨沙沙》的教學中,相應的簡易和聲音程則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讓第一聲部的學生進行積極想象,感受那種小芽的葉子上滴落小雨的氛圍,第二聲部則能夠表現(xiàn)小雨落在泥土里面,從而唱起了快樂的歌。
第二,已會歌曲巧妙利用。在幼兒時期的歌曲可以在教學中再次利用,這部分經(jīng)典歌曲能夠有效引導低段學生進入多聲部的歌曲進行學習。比如,《新年好》、《小烏鴉愛媽媽》、《數(shù)鴨子》、《小紅帽》、《閃爍的小星》等,由于降低了一定的難度,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在進行《閃爍的小星》過程中,由于學生能夠基本掌握歌詞、節(jié)奏以及音準等方面問題,這里筆者就把輪唱練習加入課堂中,整個過程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多聲部聽覺水平,學生也能感受到教學的有趣性。
第三,增添引子尾聲。教師對歌曲進行再加工,創(chuàng)造相關的引子和尾聲,讓多聲部的體驗獲得更好的體現(xiàn),還能賦予歌曲更強的表現(xiàn)力。比如,在《跳繩》課堂中,把二聲部加入到歌曲的前后,學生會比較喜歡這種符合情景的設計。
三、課后為學生營造多聲部表現(xiàn)機會
另外,只有教師把多聲部歌曲教學的理念在整個的低段音樂教學中進行更好的貫徹,有計劃地安排進整個學年的學習,才能讓每個學生積累相關的多聲部合唱知識。還能通過學生的全員參與,在各個小組、各個班級以及各個年級之間開展一系列的交流和展示活動,最終評選出一定的最佳默契獎、最佳表現(xiàn)獎等,讓學生更加了解所在的班級、小組的優(yōu)缺點,能夠促進教師更好指導學生學習,學生則能夠激發(fā)起學習多聲部合唱的積極性。
四、結語
在了解低段學生生理、心理特征的基礎上,教師應該對于教材進行充分挖掘,有效地把多聲部歌曲教學提前在低段音樂課堂中進行,使得多聲部的豐富之美、和諧之美更好讓學生去欣賞,去感受,能夠更好走進合唱的音樂世界,從而提高中高段多聲部歌曲教學的水平。
參考文獻:
[1]蘇偉香.讓多聲部合唱更有吸引力的教學策略[J].廣西教育,2013,(33).
[2]潘秀姣.小學低段多聲部節(jié)奏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北方音樂,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