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兆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精神活動的先導,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學生沒有感受到寫作的樂趣,從而覺得寫作太乏味單調(diào),害怕寫作文。因此,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讓學生在習作中感受到快樂。那么,如何才能培養(yǎng)學生寫作文的興趣呢?
一、博覽群書,積累好詞佳句
詞和句是寫作的基礎,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詞句基礎,很難寫好作文。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根據(jù)學段,要求學生博覽群書,多積累好詞佳句。我要求學生隨身準備一個記錄本,每當看到好的句子就摘錄下來,隨時積累寫作素材。在一年級和二年級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分類積累一些描寫人物外貌、心理、動作的句子,描寫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句子,描寫景物、動物的句子等。在三年級和四年級的教學中,我要求學生根據(jù)每天發(fā)生的事情寫下自己的見聞和感受,同時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片段或印象深刻的內(nèi)容寫清楚,會用比較簡單的書信、便條進行溝通。在寫作過程中,學生應該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同時注意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到五年級和六年級的時候,學生已經(jīng)能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了,并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能根據(jù)內(nèi)容表達的需要進行精確表述。
作為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多看一些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書。在課內(nèi)閱讀的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材料去閱讀,材料的來源應該是多渠道的,可以去圖書館閱讀,也可以在網(wǎng)上閱讀。除了讀各種各樣的書,還應要求學生精讀,對所讀內(nèi)容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材料,使之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運用到作文中去。通過閱讀的積累,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提高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多寫日記或片段,提高寫作能力
一般來說,學生的課外時間有限,過多地布置學生寫整篇文章會使他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平時可以要求學生多練筆,多記日記,多寫片段,讓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這不僅可以表達學生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大大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班會課或演講比賽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講講身邊發(fā)生的事,引導他們注意有目的地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側面進行日常的觀察思考與交流。教師還要多開展一些如放風箏、踢毽子、拔河等比賽活動,使學生不斷積累大量的生活素材,使寫出的文章不空洞,有真情實感。
三、注重觀察體驗生活,在體驗中尋找寫作興趣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是文章寫作的源泉。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有很多的課文都是以生活為寫作素材,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感受和思考,才把景色寫真了,把人寫活了。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全方位觀察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點滴,理解和感悟生活,深入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真實、最能打動心靈的寶藏,寫真人真事,抒真情實感。在生活中,任何一件事物都可以成為學生觀察的對象,學生只要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就能讓他們的文章充滿真情實感。在生活的天空里,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而多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有意識地進行觀察,就會讓他們的作品打動人、感染人,寫作水平也會與日俱增。
四、引導學生構文,教會學生寫作方法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都知道寫作雖然沒有定法,但還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學生在初寫作文時,經(jīng)常出現(xiàn)無從下手、沒有條理、雜亂無章、不生動、不具體等問題,覺得作文無規(guī)律可循,困難重重,從而影響了寫作文的興趣。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就應該不斷總結經(jīng)驗,探索作文教學的規(guī)律,找準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成長經(jīng)歷,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通俗易懂、由淺入深地教學生寫作方法。小學生的習作一般包括開頭、中間和結尾三部分,在具體指導學生寫作時,最主要的是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框架,傳授學生寫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生寫作文的興趣,使他們會寫作文,愛寫作文,從而能夠寫好作文。
總之,只有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熱情,才能使他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樂于寫作,只有經(jīng)常不斷地練習,才能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才能使他們真正會寫、愛寫、愿寫。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