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斌
歷史是一門以人為中心,以追問歷史事件對于人的意義、價值和存在本體為己任的人文學科?!镀胀ǜ咧袣v史課程標準(實驗)》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課程目標方面明確提出:“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經(jīng)受挫折、適應生存環(huán)境的能力。”高中時代正是青年學生形成人格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對他們進行良好的人格教育,健全他們的人格,對于他們今后人生的發(fā)展將產(chǎn)生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高度重視歷史人物教學,彰顯歷史人物魅力,健全學生人格。
一、當代高中生人格現(xiàn)狀
人格是指一個人與社會環(huán)境相互作用表現(xiàn)出的一種獨特的行為模式、思維模式和情緒反應的特征,也是一個人區(qū)別于他人的特征之一。人格在一個人的成長與發(fā)展過程中起著核心作用,影響著人的一生。健全的人格是一個人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多種研究證明,成功者和失敗者之間最大的差異不是智力的差異,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異,其中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人格不是天賦的,它是在先天生理結構的基礎上,在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相互作用下形成的。高中生在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都處于發(fā)展階段,是性格形成和完善的重要時期。當代高中生的人格狀況從總體上來看是積極的、向上的、進取的。他們的思想觀念新,創(chuàng)新意識強,遵紀守法,知書明理。在他們身上,寄托著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但是,目前部分高中生身上存在人格方面的缺陷,這不容忽視。有的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感、進取心,缺乏獨立性、自制力,缺乏適應環(huán)境、抵御挫折、戰(zhàn)勝困難的意志和能力。部分高中生在人格方面存在嚴重缺失?;蔚娜烁癫粌H直接妨礙了他們的健康成長,而且關系到家庭的和睦、學校的穩(wěn)定和社會的進步。因此,廣大教師要高度重視對高中生的人格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二、歷史人物對塑造高中生人格的作用
1.運用歷史人物對高中生開展人格教育的優(yōu)勢。歷史教學是人文學科的核心課程,它展現(xiàn)了廣闊的歷史視野,蘊涵豐富的人文素材,積淀了深刻的人類經(jīng)驗。而且歷史是對以往史實的記錄反映,真實可信。歷史學科以其理論的科學性、史料的真實性、內(nèi)容的客觀性令人信服。運用歷史人物開展人格教育能使學生感到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如教師引用司馬遷秉筆直書,魏征耿直諫言,布魯諾為科學獻身,羅斯福身殘志堅等歷史范例教育學生時,均因其真實可信、生動感人而對學生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力??梢?,歷史學科在人格教育方面有著特殊優(yōu)勢,它具有其他學科所無法替代的強大的感染魅力和促進作用。
2.教學中滲透人格教育是歷史學科發(fā)展的需要。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總目標定位是:使學生了解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脈絡,繼承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學習歷史經(jīng)驗,弘揚民族精神;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個性的健康發(fā)展,學會用科學的歷史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習從歷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而關注中華民族和全人類的歷史命運,為學生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和走向社會奠定必要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因此,歷史教育的目的不僅在于讓學生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而且在于開發(fā)學生持續(xù)發(fā)展的潛力,促進學生不斷完善人格。著名史學家白壽彝先生曾說:“歷史教學關鍵主要有三條,第一條講做人的道理,第二條講人類改造自然的道理,第三條講歷代治亂興衰。在這三條之中,第一條是最要緊的。也就是說學歷史首先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睔v史教師必須確立歷史教育的人格本位,變“知識形態(tài)的歷史課程”為“生命形態(tài)的歷史課程”,為學生開創(chuàng)歷史教育的新局面,讓學生從歷史課程中學到樂趣、學到技能、學到智慧、學到自信。
3.用歷史人物傳遞學生人格形成的正能量。高中歷史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歷史事件走進“人”創(chuàng)造的歷史,感受歷史的氣息,觸摸歷史的靈魂,追尋屬于人本身的精神與力量。費尼克斯說:不經(jīng)學問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穩(wěn)定健康的人格的。借助知識的點滴積累,才能培養(yǎng)穩(wěn)定持續(xù)的人格。離開具體的知識和環(huán)境,人格教育只能變成空洞的說教,而無法收到應有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歷史教材中所蘊含的豐富的人格魅力,不斷對學生進行人格熏陶和激勵,潛移默化地施加影響,傳遞學生人格形成的正能量,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運用歷史人物推進學生人格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1.引入其他學科的教學手法讓歷史人物更鮮活。在歷史人物教學中,可以借鑒語文教學的人物刻畫手法,利用各種直觀的手段,通過引用詩、詞、曲、民謠、對聯(lián)、評論、小說等方法把歷史人物講“活”;用反襯法在講述正面人物的同時,對歷史上的民族敗類、國家的蟊賊、革命的叛徒、反動勢力的首惡等的嘴臉和罪孽,進行揭露和有聲有色的講述,培養(yǎng)學生愛憎分明、疾惡如仇的革命正義感。如在講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一課時,可以通過多種史料和革命細節(jié)講活孫中山先生的一生是為中國民主革命艱苦奮斗,百折不撓,鞠躬盡瘁的一生。同時用慈禧太后、袁世凱等賣國行徑的丑惡嘴臉加以襯托,從而使孫中山百折不撓、勇于獻身的革命精神和民族國家利益至上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手法,能使歷史人物更加鮮活,從而使學生受到震撼,有利于學生明辨真善美與假惡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2.發(fā)揮歷史影視作品在人格教育方面的優(yōu)越性。歷史影視作品能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把宏觀、微觀及不能親眼目睹的中外歷史事件的過程、歷史人物的音容笑貌及動作展示在廣大學生眼前。這種教學手段以視聽并重、聲畫并茂的優(yōu)勢,使歷史課上得更生動形象,把中外歷史人物的心理刻畫得更加豐滿深刻,對中外歷史事件描繪得更加具體逼真。它能把平面變成立體,把靜態(tài)變成動態(tài),把無聲教材變?yōu)樾?、聲、圖統(tǒng)一的教材。因此,這種教學手段更容易激發(fā)廣大學生學習興趣,對學生的感染力更強。
3.開設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小專題。目前,高中歷史教材對人物刻畫存在弊端,導致人格教育存在缺陷:一是教材中出現(xiàn)的歷史人物越來越少,鴉片戰(zhàn)爭中的愛國英雄關天培、葛云飛、陳化成等人的名字都被刪除;李四光、茅以升等人的事跡更是難覓蹤跡。二是教材中對歷史人物的描寫過于片面、抽象和枯燥,只講其一言或一事,不能貼近學生心理。講屈原只知《離騷》名,不知《離騷》事;談絲綢之路卻不知張騫通西域;講鄧小平卻不知其三起三落的傳奇人生;談羅斯福卻不知他是如何用頑強的毅力與病魔作斗爭的。教材存在弊端,導致教師所講的歷史人物不完整、不豐富、不立體,只講形,不講神,難以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產(chǎn)生積極影響。因此,教師要精心遴選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如:古代中國的政治家、歐美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代人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杰出的科學家等,構建一個中外歷史人物的知識體系,通過對這些歷史人物的了解、學習和探究,使學生初步掌握觀察歷史人物的角度,學會科學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從而進一步提高人文素養(yǎng),形成健全人格。
4.開展課外歷史人物研究性學習。歷史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僅憑課堂開展歷史人物教學對當前的高中生是遠遠不夠的,應該盡力設計和開展一些課外活動,拓寬學生視野,加深學生對歷史人物的了解,促進學生學習其優(yōu)良品格,達到健全學生人格的目的??梢詮囊韵聨追矫嫒胧郑阂皇蔷帉懼匾宋镄?。每一個歷史時期的內(nèi)容學完后,教師布置學生寫人物小傳。二是舉辦歷史人物圖片展覽。教師搜集有關歷史人物圖片后,分階段、分類型整理,通過辦墻報、圖片展等形式進行展出和講解,弘揚歷史人物的先進事跡和優(yōu)秀品質(zhì)。三是召開歷史人物主題班會。就某一歷史人物召開主題班會,讓同學們各抒己見,展開深入討論。四是組織參觀采訪活動。組織學生參觀歷史人物紀念館、碑刻、遺址等,在活動中加深學生對歷史人物的認識。通過各種研究性學習活動讓學生了解優(yōu)秀歷史人物的人生軌跡,感受他們偉大的人格魅力,學習他們優(yōu)秀的品質(zhì),促進人格的完善。
總之,歷史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zhì)是人類的寶貴財富,對高中學生形成健全人格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歷史教師要高度重視歷史人物教學,充分挖掘各種教學資源,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彰顯歷史人物魅力,塑造學生健全人格。
參考文獻:
[1]趙亞夫.歷史教學中的人格教育.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2(1一2).
[2]林建華.中學生心理教育原理與教程.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
[3]林凡.在歷史教學中塑造學生健全人格.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2006,3(1).
[4]馬廷喜,鄭庭.重視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寧夏教育,2001(6).
[5]黃莉.開展歷史人物教學活動塑造初中學生健全人格.基礎教育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