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斌
剖析自身特質與特征,建構自身有效教學風格是當代地理教學的必經(jīng)之路。一個好的教師應具有激勵性人格和以成功為導向的教學理念和專業(yè)化的品行。
一、激勵性人格
即好的教師應擁有激勵、鼓舞性的人格,至少具有對學生和學科知識的熱情、熱心和幽默、可信任感等的特征。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擁有無限的熱情,一個人幾乎可以在任何事情上取得成功”。教育尤其需要熱情、需要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刻骨銘心的摯愛,就成不了有效教師。然而教師對教育的熱愛之情并非生而有之,而是在執(zhí)教過程中萌發(fā),在與學生的相互接觸中日益增長,在自我剖析中升華。著名地理學科特級教師刁傳芳說過:愛是努力工作戰(zhàn)勝困難的動力,愛來自對教育、對學科的了解,了解越深、愛之越切。可見,對于教師來說,愛是不可須臾或缺的,要成為一名好的教師,必須對事業(yè)有著超乎尋常的熱情與摯愛,愛到深處,才會傾盡精力,激活智慧,直至把全部生命與教育事業(yè)融為一體。深愛學生,就不會只停留在教好知識、考好考試上,而要立志教給他們終身受益的東西,提倡有效教學,為他們的成長獻上最好的教育;深愛事業(yè),就不會滿足于一得之功,而要追求卓越,創(chuàng)造“更好”,不斷把自身的教育事業(yè)推向高峰,以摯愛為奠基的教師,就能站在教書育人的制高點,從而具備成為一代名師的可能。王樹聲、刁傳芳等地理學科的教學名師,就是被摯愛與熱情送上教育的制高點的,他們不僅向教育、向學生獻上了最寶貴、最有價值的愛,而且各自創(chuàng)造出了高質量、高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嶄新教學流派。
2.教師的熱心與幽默對創(chuàng)造支持性的、輕松而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起著重要的作用。熱心是通過教師與學生構建積極的、支持性的關系中表現(xiàn)出來的。當你用不帶威脅性的身體接近,表現(xiàn)對學生的開放和信任時;當你鼓勵學生接近你、向你敞開心扉時;當你經(jīng)常開展課堂內的學科知識問題的交流,并表現(xiàn)出愿意與學生討論課堂外的非學科知識問題時;當你將學生的意見、感覺和想法主動融入你的教育教學時;當你表現(xiàn)出愿為所有學生花費時間和提供方法,幫助他們掌握知識,獲得成功時,學生會認為你是一個“真實”的人,師生關系和諧,課堂關系積極向上,教學有效性呼之欲出。在學生經(jīng)常提到的他們所喜歡的教師特點中,幽默感也是其重要特點之一。有幽默感的教師可以使學習成為樂趣,它可以反映出教師的自信與安全感,增進信任,消減緊張,增強記憶力,減少學生不良行為的發(fā)生。熱心與幽默本身不是目的,它們是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途徑。合理運用可以幫助我們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且是有效的教與學的環(huán)境。
3.在學生看來,好的教師是值得信賴的,也就是說可信任感是有效教師的特征。要獲得學生的信賴,首先要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當你開誠布公地對待學生,公開征求并接受學生的評價或批評,展示你的期望和表示對學生成功感興趣或關心時,就會得到信任。其次規(guī)范自己的言語,用正確和可親的語言傳遞信息、內容,用淵博的學科語言傳授學科知識等。
二、以成功為導向的教學理念
好的老師是積極的,他們向學生傳達積極的態(tài)度并感染他們,通常信任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毅力,推動學生自主學習,運用互動式教學方法,通過多元化教學盡自己的能力幫助所有學生獲得成功。也就是說好的教師具有對成功的高期望和不斷鼓勵和支持學生的特點。
1.成功的高期望是人們在對外界信息不斷反映的經(jīng)驗基礎上,或是在推動人們行為的內在力量需求基礎上,所產(chǎn)生的對自己或他人行為結果的某種預測性認知。教師如果在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認知能力和人格特征的基礎上,形成對每個學生恰如其分的、成功的高期望的個性,那么,教師的這種期望可能對學生產(chǎn)生良好的自我實現(xiàn)預言效應,促使學生向好的方向發(fā)展,并營造和諧有效的課堂氣氛。
但是,許多教師認為,對每個學生寄予高期望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xiàn)實的,原因是學生是有差異的。因此,如何估價學生,這是教師設置自己對學生的期望值的起點和依據(jù)。學生的差異是客觀的,但不妨礙教師對每個學生寄予成功的高期望。這不僅是基于對學校中學生群體95%以上都屬智力正?;蛳喈?shù)墓纼r,而且基于這樣的事實:學生的智能差異不僅有發(fā)展水平的差異,還有智能類型的差異,而智能類型之別是難于評高低的。美國心理學家加得納的智能多元理論揭示了語言、數(shù)學邏輯、空間知覺、肢體運動、音樂、人際交往、自我感知等智能類別。由于機會和動機等主客觀條件不同,這些智能類別在每個學生身上的發(fā)展存在差異或不平衡。如有的學生空間智能發(fā)展較快,但語言智能發(fā)展緩慢;有的學生語言智能優(yōu)先發(fā)展,而數(shù)學邏輯能力發(fā)展滯后,使學生有著各不相同的智能結構??梢哉f每個學生都可有自身的強項和優(yōu)勢,都存在發(fā)展?jié)撃???傊?,教師沒有理由只視珍寶已露者作寶,珍寶深匿者當廢石而棄之;尋找和發(fā)現(xiàn)寶石是教師的天職。一位好的教師就是善于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征制定“成功的高期望”,并持續(xù)、不斷地修改以更精確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等能力,使之獲得成功。
2.有效地、不斷地鼓勵與支持學生,使學生具有歸屬感、成功感等是好的教師的又一個性。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沒有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边@段話告訴我們,情感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和質量。而要使學生對你的教學產(chǎn)生興趣和情感,做到鼓勵與支持學生,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要認識到當學生有了進步時,最需要得到的是認可;當學生獲得成功時,最需要給予的是贊賞;當學生犯了錯誤時,最需要給予的是寬容;當學生遇到挫折時,最需要得到的是鼓勵;當學生有某一興趣時,最需要得到的是支持,只有這樣做,教育才能產(chǎn)生預期效果。
三、專業(yè)化的品行
有效教師不僅通曉自己的學科知識、具有極強的教學能力和教學適應性,而且知曉教育學、心理學,在課堂教學中表現(xiàn)為條理性、靈活性與適應性及知識的淵博性。
1.條理性:課堂上的任務就是學習。有效教師是有條理的教師,要使自己成為有條理的教師,必須具有以目標為中心的專業(yè)化品行。為了構建以目標為中心的專業(yè)化品行,我們首先要研究學科的課程目標,課程目標是制定課程內容和確定教學方法的重要依據(jù),是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努力實現(xiàn)的要求,是實現(xiàn)教學條理性的關鍵。其次要善于研究學科考試大綱和考試真題。研究考綱不僅能激勵教師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而且能明確教學改革的方向和目標,把握新課程改革的內涵和意義,更能實現(xiàn)課堂教學及課堂復習的有效性,避免出現(xiàn)“題海戰(zhàn)術”、“以練代教”和“以練代學”的粗放式的課堂教學及復習模式,走向以犧牲學生課外時間為手段、以犧牲學生自主探究時間為策略、以教師包辦學生思維為方法等換取學生的“發(fā)展”的應試教學。再次,有條理的教師往往能跳出單一的課堂教學,從整體上規(guī)劃整個學科教學。也就是說,有條理的教師不僅能深刻理解學科知識的內容,并能運用眾多教學方法與策略,優(yōu)化自己的課堂教學結構,而且能從整個學科知識系統(tǒng)的角度把握學科教學。
2.適應性和靈活性:教學設計的全部意義就在于滿足教學活動的實際需要,在于為實現(xiàn)這種需要提供最優(yōu)的行動方案。因此,教學設計最基本的依據(jù)就是教學活動的實際要求,離開了教學的現(xiàn)實需要,也就談不上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具有適應性。現(xiàn)代教育教學改革下的教學設計還應體現(xiàn)顯著的多元解讀特征,其過程與程式是難以依靠教師的意向進行固定和預設的,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課堂教學的生成性學習等,都存在無法預計性,并且顯現(xiàn)出即時性和多樣性,伴隨一個“變”字,這就是教育教學改革下的教學設計的靈魂所在,所以一名有效教師必定是靈活的,其“靈活性與適應性”的品質是當代教育教學的改革下教學設計視角的必然指向和新策略。
3.博學:美國著名學者布羅菲和行為學家波特指出,學科知識對于有效教學很重要,但并非全部。更重要的是,只有將學科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實踐與學生有機結合起來,教師才能實施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