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娟
(江蘇省溧水高級中學,江蘇 南京 211200)
歷史課堂教學的問題探源
談娟
(江蘇省溧水高級中學,江蘇 南京 211200)
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提問是教學知識點得以深入的階梯,善教者,必善問。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可以啟迪思維、觸發(fā)靈感,但是乏味無效的提問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繼而挫傷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依據教材和學生實際,不時提出切實有效而發(fā)人深省的問題,使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處于和諧的信息交流中。
歷史教學 課堂教學 問題探源 課堂提問
清人唐彪說:“有疑者看到無疑,其益猶淺,無疑者看到有疑,其學方進。”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習從質疑到釋疑再到質疑、釋疑,在疑問中不斷循環(huán)往復,從而使學生的成績得到進步,能力獲得提高??梢?,“思”是學習的重要方法,“疑”是啟迪思維的鑰匙。
提問分課前和課時兩種。課前類包括教師問教師答,學生問學生答;課時類包括學生問教師答,教師問學生答。最常見和效果較顯著的當然是學生提問教師答,教師提問學生答,學生主動并善于提問,通過提問加深對知識的領悟,進一步鞏固知識,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尤其是課堂教學時,要求學生問教師答,活躍整個課堂教學氣氛,開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其善問能疑的學習作風。它的教學效果良好,但是涉及的重要因素必然是學生敢疑、能疑而且會疑。怎樣激發(fā)學生的提問,讓學生提出既有深度又切合課文要求的有質量的問題就成了教師們要鉆研的課題。
高一歷史課文內容理論性強,比較深奧,寥寥幾句就概括了整個事件,由于學生知識面狹窄、基礎淺薄,提不出問題就會冷場。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很容易傻眼,干等著學生開口提問,沒有任何實踐經驗的教師更是干巴巴地說一句:“請大家積極提問?!奔葻o啟發(fā)性又蒼白無力。久而久之,課堂氣氛就會僵化,變成教師的獨角戲,學生則默不作聲。
課文中有的內容雖然簡單但比較繁瑣,比如必修2經濟史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這三篇課文,時間事件眾多,容易混淆,難以理解。學生抓不住知識要點,只能提出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問題。于是課堂就陷入學生無休止的提問引發(fā)的爭論中,在雞毛蒜皮上糾纏不休。良好的學習氛圍就被破壞殆盡,學生難以把握教學重難點,不能有效提煉課堂教學的要點,甚至養(yǎng)成鉆牛角尖的壞習慣。所以,經常有同行抱怨:“學生從不積極發(fā)言”或者“學生散漫亂提問?!?/p>
其實,學生的思維是由他的心理發(fā)育水平和已有的知識體系基礎決定的。他不懂得提問或者對難以理解的知識進行請教都是應該的。作為教學主導的教師應當擔負起導師的責任,課前在充分鉆研教材的基礎上,盡可能深入、準確而詳盡地發(fā)掘問題,科學地設計問題,以便隨時掌握教學的主動權。在遇到教學過程中的難題時,應當迅速調整提問的方式,自然而巧妙地向學生發(fā)問,以盡快扭轉被動沉悶或旁枝逸出的局面。在課堂上,教師是靈魂,主宰課堂教學氛圍。只有教師掌握了主動權,課堂才會充滿生動有趣的質疑和釋疑。掌握課堂提問的主動權,應把握好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課堂教學問題應當分兩種:“顯性問題”和“隱性問題”?!帮@性問題”主要是指課文后面的“練一練”和“活動與探究”,教師在課堂上就會要求學生完成。“隱性問題”,是指隱藏在課文的字里行間和涉及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規(guī)律。因此,在發(fā)掘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里,最重要的目標就是發(fā)掘“隱性問題”,從看似沒有問題的字里行間發(fā)掘潛在的問題或者言外之意。由于“顯性問題”通常缺少獨特的個性、開放性和進取性,因此,教師理應把發(fā)掘“隱性問題”當做鉆研教材的重要任務,設計出不落俗套的教案,最大限度地激活課堂,充分誘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推動課堂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例如《國共的十年對峙》這篇課文,內容并不深奧,條理也比較清晰。在導入課文、創(chuàng)造歷史教學情境時,教師一般所關注的“顯性問題”不外乎:“為什么要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紅軍為什么要長征?”等。多年來已經形成了傳統(tǒng)。經過反復鉆研教材,我最終發(fā)掘出課文中的兩組“隱性問題”:中共在幼年時期所犯的“左”傾錯誤和右傾錯誤的危害;戰(zhàn)爭中正確和錯誤的作戰(zhàn)方針所帶來的不同結果。引入課文時,我提出中共在國民大革命時,由于陳獨秀等人所犯的右傾錯誤,把軍隊和革命領導權讓給兇惡的敵人,結果使共產黨遭到屠殺,差點葬送了中國革命。接著向學生提問:“在中共幼年時期,由于經驗的不成熟還犯過什么錯誤?”學生幾乎異口同聲說道:“‘左’傾錯誤。”我接著問:“‘左傾’錯誤給紅軍帶來什么危害?”學生踴躍回答:“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長征?!边@樣就很自然地把前面右傾錯誤和“左”傾錯誤的知識點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使學生掌握兩個要點:(1)中國共產黨是在不斷實踐中,由理論經驗不成熟的幼年期轉為成熟期的。(2)中國共產黨的每一個成長和革命的每一次勝利都是以巨大的代價換來的。
在長征過程中,遵義會議更換了黨內主要領導,糾正了軍事上的“左”傾錯誤,肯定了毛澤東正確的軍事主張,成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我把第五次反圍剿、湘江血戰(zhàn)的慘敗和遵義會議以后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勝仗進行比較,讓學生講講作戰(zhàn)中的軍事策略對整個戰(zhàn)役的關鍵作用,從而讓學生總結遵義會議是“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的重要性。整個過程水到渠成,非常自然,不但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使學生深刻地了解了正確軍事策略的重要性。課堂氣氛輕松而活躍。
發(fā)掘了問題,更重要的是以學生能夠接受的形式和難度問出來。但是有些教師并不十分注重“怎么問”,而誤以為只要提問的內容有價值,“怎么問”都無所謂。課堂教學中的隨便問、模糊問和高難度問使得學生很難準確把握“問點”,要么無法回答,要么答非所問。例如對有關人物評價的提問,如果問:“怎么評價這個人物?”學生根本摸不著頭腦;倘若問:“他有什么功過?”學生仍然感覺問得太泛,難以回答;假如問:“他做了幾件什么事,你覺得哪件對哪件錯?”或“你最欣賞他什么地方?”學生就容易回答了。
教師在每次執(zhí)教之前都應該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包括:學生有沒有這樣的知識體系?有沒有相關的生活經歷?有沒有共同的心理素質?根據這些情況精心設計好每一個問題。一般來說,設計問題時要遵循六大原則:“具體”、“明確”、“精簡”、“適度”、“生動”、“生活”。就是說,提問要具體,不要過于抽象;指向要明確,不要模棱兩可;切入要小巧,不要漫無邊際;難易要適度,讓學生覺得答題時稍有難度,不要太易或太難,讓學生覺得沒有答題的恐懼感;要多用生動活潑的口語,不要使用文縐縐的書面語,給學生提供展示個性和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不要刻板僵化;要貼近生活并有一定開放性,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可以和教師產生共鳴。
例如,《“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這篇課文,設計的問題都遵循了上述六大原則。如,你知道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思想學派?(教師引導學生講述各個學派的主要思想。)你最欣賞哪個學派,為什么?(在爭辯中,讓學生了解隨著春秋戰(zhàn)國社會轉型,出現(xiàn)了新興地主階級和自耕農,一些知識分子代表不同階層著書立說,宣傳各自思想)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不同學派百家爭鳴的情況?(引導學生了解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歷史背景)如此,學生一聽就明白“問點”是什么,因而競相發(fā)言,非常踴躍,不需要老師反復引導、暗示或糾正,基本做到一次性回答成功,避免因提問不得法而“冷場”、“砸鍋”的尷尬局面。
如果草率應對評點學生的回答“這個環(huán)節(jié),即使前兩個環(huán)節(jié)很完美,也會影響教學效果。任何學生回答問題,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或贊揚。如果老師對學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只是面無表情地讓學生“坐下”,則會令學生失望。慢慢地,學生的熱情就減退了,不愿意回答老師的問題。更應該注意的是,當學生偶爾答錯時,老師應避免冷漠地批評甚至粗暴地指責,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與積極性。因此,老師必須十分重視評總這個環(huán)節(jié)。
必須小心呵護每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答題熱情。學生回答正確,應當表揚;學生回答錯誤,也應婉轉表達。例如,可以說“他回答的角度比較獨特,誰還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也可以說“他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還不完整,誰還能幫他補充一下”等等。面對學生的誤答,老師首先應充分肯定他勇于發(fā)言的精神,然后再委婉地要求其他同學糾正??傊瑢Υ龑W生的答題評價,應當遵循“肯定為主”的原則,對年齡小的孩子越應該如此。
如果有學生的回答超出老師擬定的答案范圍,又比較有道理,思維方式獨到,老師就應當及時利用這次機會,公開認可學生在這個問題的理解上比自己高明,自己應當向學生學習。韓愈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做教師的總有疏漏之處,而學生也有很多值得教師學習的地方。老師這樣做不但不會引起學生對老師的輕視,反而會贏得學生的信任與尊敬,從而更加深師生之間的情感,融情于教,使教學效果更顯著。
例如,在必修2《古代的經濟政策》中,我設計了一個問題:“明清時期經濟發(fā)展對我國現(xiàn)實經濟發(fā)展有什么啟示?”并預先估計學生的回答會有幾種可能。課時同學們根據平時對經濟問題的了解發(fā)表各自看法。有的說,吸取閉關鎖國政策的歷史教訓,堅持對外開放,加強與外國的經濟聯(lián)系,推動本國經濟發(fā)展;有的說,農、輕、重比例要協(xié)調,在抓好農業(yè)發(fā)展的同時,不能輕視工商業(yè),使各行各業(yè)平衡發(fā)展;還有的說,明清時期經濟發(fā)展落后的一大重要因素是科技落后于世界,現(xiàn)在發(fā)展經濟要加大開發(fā)高科技產業(yè)的力度。上述回答大體沒有超過我預想的范圍。誰知一位同學卻說:“清朝中前期政治清明,列數(shù)清代幾位帝王都是以身作則,艱苦樸素,百官廉政,社會矛盾緩和?,F(xiàn)在地方官員貪污腐敗,貧富懸殊,百姓怨聲載道,很多人偷搶賭劫不事生產,要想使百姓安居樂業(yè),必須加緊廉政整頓政務?!币陨舷敕ǔ鑫业念A料,但又不無道理。于是,我當場鼓掌,誠懇地表揚他思維獨到,眼光銳利。
任何層次的學生都是需要鼓勵和肯定的,適當?shù)乇頁P學生、鼓勵學生的獨創(chuàng)思維,對于學生主觀能動的思維習慣及培養(yǎng)他熱情探究的學習方法非常有好處。長期使用肯定和鼓勵的方法,效果將很明顯,甚至對學生的一生都有巨大的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發(fā)掘問題、設計問題和評點答案是歷史教學課堂提問不可或缺的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事實上,不僅在歷史教學方面適用,只要面對的是孩子,那么無論什么教學場景、教學環(huán)境,這種課堂教學模式都將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要確保課堂問答順利實施,教師必須在課前鉆研教材,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體系、心理發(fā)育水平、能力素質等綜合情況,科學設計課堂教學中的提問,對于學生的回答給予熱忱評點,適當加以表揚,牢牢掌握教學的主動權,力爭讓孩子在歡樂積極的學習氛圍中牢固掌握知識,進而掌握質疑答疑的學習方法,成為能學會學的自主型人才。
[1]朱筱新,主編.歷史課堂教學技能訓練.東北師大出版社.
[2]鐘啟泉,主編.歷史課程與教學論.浙江教育出版社.
[3]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