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偉強
摘要:法律功能的實現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制約。在社會大的環(huán)境下,一個國家法律功能要怎樣實現,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受到這個國家采取什么樣的社會制度的影響。國家采取的政治體制對這個國家法律的功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在當前的國際社會中,主要存在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即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本文將通過對兩種社會制度的社會結構進行闡述、分析和比較,分析這兩種社會制度對法律功能實現的影響。
關鍵詞:社會制度;社會結構;法律功能
一、 兩種社會制度的社會結構分析
社會結構是指全社會各個要素之間在相互的作用中形成的比較穩(wěn)固的關系,簡而言之就是指社會關系。社會結構構成了整個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的基礎。由于思想和信仰等不同因素的存在,使社會人為地分成不同的制度形式。法是隨著社會的產生而產生的,有什么樣的社會相應就會有什么樣的法律與之相適應,社會趨于穩(wěn)定,法律的功能及其實現也相應會穩(wěn)定下來。不同意識形態(tài)的社會制度所導致的社會結構的不同。在資本主義國家中,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使資產階級在國家的階層中處于主要的地位,壟斷資產階級成為國家的統(tǒng)治者,其他的社會階層是相對弱小的,對于國家的話語權影響較小。資產階級占據了大量的社會公共資源,使其為本階級的利益服務。在社會主義國家中,無產階級通過社會革命取得了國家政權,無產階級掌握了國家的權力,無產階級成為社會生活的主導者,在社會階層中,無產階級的力量變得逐步強大,為維護本階級的統(tǒng)治地位和利益,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和手段來對其他階級的力量進行限制。
二、 兩種社會制度對立法的影響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法律作為社會中的上層建筑,是由國家與社會實行什么樣的經濟制度,以及經濟的發(fā)展程度所決定的。法律是掌握國家政權的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表現,立法權掌握在統(tǒng)治階級的手中,其所制定的法律本質上就是為例維護自身的利益。在實行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國家中,資產階級在國家的社會結構中處于主導地位。以美國為例,美國的立法權是掌握在由大資產階級組成的議會手中,那么,其所制定的法律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在美國的利益。在社會主義的國家中,無產階級額掌握國家的政權,立法權掌握在無產階級的手中,其在立法的同時要維護本階級的利益,無產階級在立法時,要求對社會資源進行較為合理公平的分配,使無產階級能夠更多地享有社會資源,即將社會的大部分資源都收歸國有,由全體國民享有,并且通過立法的形式加以確定,同時限制資源的過分集中避免造成壟斷(排除國家壟斷)。因此,在社會主義的國家中,國家的立法主要體現在對社會全體公民的利益保護上。
三、 兩種社會制度對法律功能實現的影響
法律功能能否實現是法律存在的價值體現。法律通過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來對社會產生作用。但是一部法律所被賦予的功能要得以實現,受到國家政治體制的影響,法律功能的實現需要國家在政治、方針以及政策上的支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權利意識的增強,法律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法律的完善為法律功能的實現提供了必要的前提。社會制度是由占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所決定的,社會的歷史與現實的不同,使社會的社會階層的構成形式也是不同的。無論是資本主義社會還是社會主義社會,不同的社會制度對法律功能的實現是有不同的影響。決定社會制度的階層由于其具有的等級序列屬性,使其從自身利益出發(fā)對法律的功能的要求也就不同,都希望法律的功能能最大限度的實現本階層的利益。
在任何社會制度的國家里,和諧永遠是法律功能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在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里,其經濟基礎是財產的私有制,國家制定的法律的功能是為了保護私有財產。其次,由于市場經濟發(fā)展較為成熟,相應的法制建設也比較成熟,這對于法律功能的是有積極作用的。以美國為例,美國的市場經濟發(fā)展較早,其法治建設也比較成熟。各種法律制度和國民的法治意識導致在全國范圍內實行法治則較為容易。同時,在資源配置和利益分配上,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整體利益從而使保障自己權益的法律功能順利實現,促使美國政府積極地推進各項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地推出新的政策來縮小社會貧富差距。資本家也會讓渡部分利益給工人階級,從而來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維護其更多的階級利益。即使這樣,美國制定這些這些妥協(xié)性方針、政策在社會中一般是通過法律的制定來規(guī)定和通過法律實施來體現的,目的就是為了緩和社會矛盾,實現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從而維護資產階級在美國的統(tǒng)治地位和利益。在不斷地調整資產階級與其他是階層的關系中,平衡各個階層的利益,不斷地解決利益糾紛,減少各個階層的摩擦,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這樣從而妥協(xié)和忍讓制定出來的法律,使人們都自愿地去遵守,從而使法律的功能得以實現。
法律功能的實現是建立在社會發(fā)展的基礎之上的,社會的發(fā)展程度對法律功能的實現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在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里,社會的經濟基礎是公有制,國家制定法律的首要目的是為了維護公有制。再者,社會主義國家社會發(fā)展的起步較晚,市場經濟發(fā)展較為緩慢,從而導致法制建設得不健全,導致現階段的資源分配不均衡,社會貧富差距較大,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增加。為了保證社會的平穩(wěn)和諧地發(fā)展,就要求法律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其功能,指引人們的社會行為。以我國為例,隨著我國社會的發(fā)展和社會結構的轉型,人們素質的普遍提高,人們都希望法律功能的實現來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保障自己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我國社會階層已經確立且較為穩(wěn)定的情況下,各個階層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不得不尋求法律的幫助,從而使法律功能的實現減少了阻礙。
社會性質的不同導致法律功能所實現的目的在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是不同的。但是,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其制定的法律都是統(tǒng)治階級為了維護自身的統(tǒng)治地位和整體的利益,而與其他社會階層做出的妥協(xié)和忍讓,其他社會階級亦為了保護自己現得的利益也愿意去遵守這樣的法律,這樣就使法律的功能得到順利地實現。
結束語:不同意識形態(tài)的社會制度對法律功能的實現的影響是不同。雖然其所產生的目的以及使法律功能實現的方式不同,但根本上來說,還是為了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法學院)
參考文獻:
[1]付子堂、胡仁智著《關于法律功能實現的若干思考》,法學評論1999年第5期(總第97期)。
[2]林林著《中國法治進程三十年:法律功能的嬗變及啟示》,2010年黑龍江大學碩士畢業(y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