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南宋詩人朱熹的這首詩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學習并積累新知識才能使自己不斷進取。通過不斷閱讀,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作者如何思考人生,如何面對人生,如何探尋生命的價值,進而升華我們的情感,引發(fā)我們的思考,提升我們生命的內(nèi)涵,成就我們的人生!是啊,閱讀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1.依照學生學段的不同推薦書籍。據(jù)有關(guān)方面調(diào)查,因?qū)W生年齡、學段、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閱讀興趣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小學低、中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而高年級學生除故事外還對傳記、傳奇、驚險小說等感興趣,可以說進入了文學期。女生一般喜歡看有故事情節(jié)的書,而男孩則對史地、體育、科學等方面感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愛好進行了解,到介紹時就有的放矢了。
2.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激發(fā)閱讀興趣。低年級學生思維以直觀思維為主,對抽象思維的理解,需要以直觀形象來加以輔助,而語文教材中插圖豐富,畫面形象、鮮明,在閱讀教學中,根據(jù)學生形象思維特點,巧用這些插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1.推薦合適的書籍。興趣是學生閱讀的動力,枯燥之物誰也不想領教,嚼蠟之味誰也不肯品嘗。我們不指望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肯去吟誦“之乎者也”,也不妄想他們會去玩弄“科學家”的天文數(shù)字。只有《天方夜潭》才是他們一千零一夜的美夢,只有《安徒生童話》才是他們最親密的朋友。因此,我們只有向?qū)W生推薦那些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guān),與學生的心靈息息相通的書籍,學生才會讀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書中的世界里,和書里的人物同喜同悲。
2.選擇合適的報刊。指導學生選擇報刊,必須注意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選擇的報刊更應注意適合黨的教育方針和兒童健康成長的需要。諸如《童話大王》、《故事會》、《小學生周報》、《小讀者》等有趣味性、知識性和文學性的少兒讀物,均是孩子們愛看的“花”。我們要讓孩子在這樣的“花叢”中健康成長。
3.引導學生廣泛閱讀。魯迅先生曾告誡少年朋友:“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jié)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yōu)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還說,“??次膶W書,也不好的”,會變成連常識也沒有的糊涂蟲,“研究文學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來也糊涂”。這富有哲理的話,正是指導孩子選擇課外讀物的“金口玉言”。我們只有指導孩子廣泛地閱讀文學、數(shù)學、理化、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兒讀物,才能實現(xiàn)博覽群書、厚積薄發(fā)的宗旨。
1.協(xié)調(diào)好課內(nèi)、課外閱讀的關(guān)系。學了《鄭和遠航》、《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等,我推薦孩子讀《上下五千年》;學了《王獻之練字》就可指導學生看《中國古代勤學故事》叢書等。
2.方式要靈活,注重差異。課外閱讀是不在教師直接幫助下的閱讀,要對學生的閱讀態(tài)度、方法和習慣上重點指導。因?qū)W生情趣不一,學習成績和自學能力的差異,對學生的指導方式也要隨之而變。
1.建立“三級書庫”。一是要利用學校的圖書室、閱覽室。學校每年要增購書籍,以滿足孩子閱讀的需要。二是要建立班級圖書角。三是要幫助孩子建立家庭小書庫。我們可以建議家長一個月陪孩子逛一次書店,根據(jù)學校推薦的書目自主選購書籍,與孩子一起讀書,營造親子讀書氛圍。
2.保證閱讀時間。教師除了要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及時推薦合適的讀物或文章,實現(xiàn)課內(nèi)外的溝通,同時還應減少書面練習,增加閱讀作業(yè),為孩子課外閱讀提供空間和時間。我們學校提倡“一日三讀”。
在重視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讓學生的能力和素質(zhì)得到全面的鍛煉和發(fā)展已被擺在了教學目標的首位。替學生甩掉沉重的學習包袱,“使每一個學生在書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是大勢所趨,讓我們都來重視課外閱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