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念 黃柏機 杜海燕
(廣東省德慶縣人民醫(yī)院 德慶526600)
上消化道異物是指各種原因造成的非自身所固有的物質潴留于上消化道內,是急診內鏡的常見病。經胃鏡取異物方法簡單、易行,患者免遭外科手術,并發(fā)癥少,成功率高,已成為治療上消化道異物的首選方法。因吞入的異物不同,胃鏡取異物的難度也不同。大量的文獻報道總體成功率為90%~95%[1],失敗的原因多數與異物的種類、大小、所處消化道位置、嵌入的時間及患者的人群特點等有關。對于一些比較尖銳異物,或食管狹窄處的異物,我們在胃鏡取異物時在胃鏡前端裝上透明帽,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來我院就診已確診為上消化道異物的60例患者,均為單件異物。將病例隨機分為治療組(透明帽輔助胃鏡法)及對照組(直接胃鏡法)各30例:治療組男23例,女 7例;年齡 18~65歲,平均(36.5±1.3)歲。對照組男25例,女5例;年齡19~68歲,平均(37.1±1.2)歲。異物種類有魚刺、小雞骨、條形小金屬等。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儀器 Olympus電子胃鏡、異物鉗、活檢鉗、圈套器、透明帽等。
1.3 方法 術前詳細詢問病史,異物吞服時間、異物的性質、臨床癥狀及體征,常規(guī)行相關部位攝片。術前按常規(guī)上消化道內鏡檢查做準備,含服2%利多卡因膠漿10 mL。治療組在胃鏡頭端裝上透明帽,對異物進行處理,共30例。對照組30例,胃鏡下直接對異物進行取出處理。兩組均記錄異物取出時間及數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比較兩組異物取出成功率、操作時間是否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5 結果 治療組30例共30件異物,29例成功取出異物29件,取出異物的成功率為96.7%,異物取出操作時間為(11.5±6.5)min。對照組30例共30件異物,成功取出23件,成功率為76.7%,異物取出時間為(14.5±7.5)min。對照組中3例未成功者為食道入口段小魚刺,改為透明帽輔助法后,成功取出。治療組異物取出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操作時間也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上消化道異物的治療已經很成熟,不斷有新的方法出現,比如套管法、透明帽輔助胃鏡法等。內鏡下取異物成功率較高,失敗的原因主要與異物的類型及大小、嵌入消化道的位置和嵌入的時間等有關[2]。我們在胃鏡前端裝上透明帽協(xié)助取異物,與直接胃鏡下取異物相比提高了成功率,縮短了操作時間。其主要優(yōu)勢和特點是:(1)胃鏡前端裝上透明帽,可以增加內鏡前端的外徑及阻力,使其頭端在操作時容易固定;(2)在狹窄管腔如食管入口處,透明帽能撐開貼近鏡頭的黏膜從而使食管管腔暴露更清楚[3];(3)對于鋒利尖銳異物,透明帽可以將鋒利異物的邊緣與黏膜隔離,避免其造成腔壁和黏膜的損傷[4]。
總之,在胃鏡下采用透明帽輔助取異物,有較多優(yōu)點,可以縮短胃鏡操作時間,提高異物取出成功率,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是一種簡單、安全、高效的取異物方法,而且醫(yī)療成本低,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在基層醫(yī)院推廣。
[1]Li ZS,Sun ZX,Zou DW,et a1.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foreign bodies in the upper-GI tract:experience with 1088 cases in China[J].Gastrointest Endosc,2006,64(6):485-492
[2]朱泱蓓,柏愚,鄒多武,等.中國上消化道異物內鏡取出失敗的系統(tǒng)評價[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2,29(6):332-335
[3]雷平光,吳建維,崔毅,等.胃鏡下采用透明帽在食管細小異物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醫(yī)學工程,2008,16(3):175-179
[4]晏潔影,雷平光,李秋蘭,等.復雜上消化道異物的內鏡處理[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0,19(7):66l-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