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蒹葭
(山西省左權縣衛(wèi)生監(jiān)督所 山西 晉中 032600)
高血壓是內科常見病多發(fā)病,其較高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使其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高血壓疾病可導致血管病變,從而影響了心腦腎眼等重要器官病變,嚴重影響人們身體健康;同時,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病及腎臟病的直接危險因素,是心血管患病率和病死率最常見的危險因素。臨床根據高血壓的危險分層,早期采取預防措施,延緩病情進展,可減少相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本文就我院高血壓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收集我院心內科門診及住院部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間診治的高血壓患者10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齡在38-78歲之間。所有患者依據2010年頒布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1]明確診斷。危險分層低中危組46例,高危組31例,極高危組23例,
1.2 方法:①分析方法。所有患者隨訪一年,進行臨床資料分析,按《指南》規(guī)定分別計算三組患者靶器官損害、腦卒中、冠心病、腎臟病及其他伴隨臨床癥狀的發(fā)生率,比較分析。②評估指標。所有患者隨訪一年,觀察其靶器官損害、腦卒中、腎臟疾病、冠心病及伴隨臨床癥狀的發(fā)生率,三組間進行比較。
1.3 數據處理:采用SPSS10.0軟件來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應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隨訪一年后,靶器官損害發(fā)生率低中危組為12/46(26%),高危組為11/31(35.4%),極高危組為18/23(78.2%);腦卒中發(fā)生率低中危組為11/46(23.9%),高危組為12/31(38.7%),極高危組為15/23(65.2%);冠心病發(fā)生率低中危組為20/46(43.5%),高危組為15/31(48.4%),極高危組為12/23(52.1%);腎臟疾病發(fā)生率低中危組為21/46(45.7%),高危組為16/31(51.7%),極高危組為13/23(56.5%);伴隨臨床情況發(fā)生率低中危組為20/46(43.5%),高危組為16/31(51.7%),極高危組為12/23(52.2%)。經過分析極高危組靶器官損害、腦卒中的發(fā)生率均較高危組、低中危組明顯增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極高危組冠心病、腎臟疾病及伴隨臨床情況發(fā)生率較高危組、低中危組亦有明顯增加,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1 高血壓危險分層的定義:早在1999年就開始強調高血壓的危險分層,主張依據心血管危險水平對高血壓疾病進行危險分層。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既往病史,存在的相關危險因素以及當前血壓的水平,將高血壓患者進行危險度分層,主要分為低危、中危、高危以及極高危。其中低危層,指高血壓水平1級,無其他危險因素55歲之下的男性、65歲之下的女性患者。中危層指高血壓水平2級,或高血壓水平為1-2級但具有1到2個危險因素患者;高危層指高血壓水平3級,無相關危險因素;或高血壓水平為1-2級但同時具有3種或3種以上危險因素、或糖尿病,或靶器官損害的患者。極高危層指高血壓水平3級,具有1種以上危險因素或糖尿病,或靶器官損害;或高血壓1-3級合并臨床相關疾病的患者。
3.2 高血壓危險分層的意義:高血壓是心血管患病率和病死率最常見的危險因素。在高血壓的診斷治療上,人們已經作出巨大努力,但血壓<140/90mm Hg(1mm Hg=0.133kPa)達標的患者還不到30%。即便達標也僅有1/3的患者可幸免于腦卒中和心臟事件。因此對高血壓患者的風險評估在高血壓治療中就顯得極為重要。臨床上要根據患者癥狀、病史及輔助檢查,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危險分層,其臨床意義在于:通過進行危險分層,明確患者選擇藥物治療或非藥物治療,明確高血壓的治療方案,針對性實施個體化治療;通過進行危險分層,明確高血壓患者存在何種可干預因素,采取干預措施,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及延緩病情進展;明確高血壓用藥的強度;預測高血壓患者的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性,早期做好相應的預防。
本文將高血壓患者進行危險分層,研究其間相關臨床資料的關系,結果顯示極高危組患者的腦卒中、靶器官損害等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低中危、高危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高血壓危險分層越高的患者相關疾病的發(fā)生率越高,因此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危險分層,有針對性的做好預防及控制工作,對高血壓患者的預后有著極大的臨床價值。在對高血壓危險分層過程中,可篩查出亞臨床靶器官損害患者,也可診斷出有相關心、腦、腎疾病的患者。根據高血壓的危險分層來決定高血壓的治療方案,針對性的用藥,實施個體化治療,達到最大程度保護器官,延緩終末期疾病的進展,利于患者的預后。高血壓患者進行危險分層,是臨床重要的治療決策,也是每位臨床醫(yī)師應當給予高度重視的治療原則。
[1]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742
[2] 俞鳳,鄒爾試,鮑正毅.高血壓病病人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與靶器官損害關系的研究[J].高血壓雜志,2000,8(3):23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