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林
盡管我們常說“寫作沒有捷徑”,但掌握一定的寫作方法,對改善學生寫作狀況,還是有幫助的。提升寫作水平的方法有很多,但總體來講,還是以廣泛搜集素材、醞釀情感和感受生活哲理三項為主。
“言之無物”是當前很多小學生寫作中的通病,平時擅長講故事的學生怎么提起筆來也會“詞窮”呢?這是由于小學生處于感性思維階段,想象力豐富但觀察力不足,而小學階段的習作訓練要緊密聯(lián)系生活,缺乏生活積累,自然“無處落筆”了。
首先,廣泛搜集生活素材。從觀察生活開始,引導學生從點滴的生活觀察逐漸積累。觀察的事物不用限制,重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習慣。比如寫“月”這一自然物,顯然這是一篇狀物類習作,細致入微的生活觀察是寫好狀物類作文的基礎(chǔ)。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月亮的不同變化,廣泛搜集與“月亮”相關(guān)的資料,經(jīng)過整理使用,可顯出文章素材的厚重。
其次,于細微處巧妙過渡。充足的材料固然能使文章顯得有深度,但僅僅羅列素材,便會如同一篇科普教材的縮寫版。在狀物類作文中,各個素材巧妙連接、相互關(guān)聯(lián),是使文章畫龍點睛的精要之處。在寫“月”的習作中,在從地球觀察月亮的素材與介紹月亮與地球的素材間,可采用擬人化的語言過渡,如“當我們習慣仰望月球的角度后,不妨再換個角度來欣賞月球之美,從太空的角度繼續(xù)觀察這個神秘的星球?!边@樣處理,一篇狀物類作文便會變得生動富有靈氣。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一再強調(diào)“觀察”的重要性,可供選擇的素材越豐富,寫作也就變得越容易。但“觀察”需要提高學生的眼界見識,同樣一件事,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會產(chǎn)生不同的體會。寫作也是如此,從不同的切入點進入主題,會為文章奠定不同的基調(diào)。
首先,作文框架從大處著眼。提綱是寫作前期準備的關(guān)鍵之處,是文章的龍骨。有些學生不喜歡事先撰寫提綱。在寫作訓練的初期,教師還是要引導學生撰寫提綱,越詳細越好,可以提升學生謀篇布局的全局觀,培養(yǎng)從大處著眼的能力。在寫人習作中,以“外婆”為題,要體現(xiàn)外婆的辛苦之處,可引導學生多搜集外婆的故事,站在“外婆一生”的高度來選取最能體現(xiàn)外婆形象性格的素材,并以此撰寫作文提綱,使作文從準備之時就具備了大氣的底蘊。
其次,作文開篇從小處切入。作文的布局要有縱向深度,但并非在開篇就呈現(xiàn)出宏大的背景。優(yōu)秀的文章,其開篇往往切入點很小,使讀者形成抽絲剝繭細細品讀的樂趣,以小見大,才能體現(xiàn)人物的命運,使讀者讀來有跌宕起伏的愉悅。在上面的習作中,可以外婆蒼老的手為切入點,也可以外婆樸實的言語作為切入點,寫外婆年少時沒接受過教育,卻用身體力行的方式將母親教育成人,現(xiàn)在又不辭辛苦地培養(yǎng)自己??傊?,以作者的觀察作為謀篇布局的視角,開篇便給讀者設(shè)置懸念,才能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在記敘文中,敘事是寫作的重點,要以事抒情,不要以情敘事。很多學生本末倒置,所以寫作時往往不得章法。
首先,在敘事中抒發(fā)情感。敘事是記敘文情節(jié)發(fā)展的主線,使文字富有生命力的不是絢麗的詞藻,而是真實的故事。小學生寫記敘文要注意故事情節(jié)的真實性,因為真實的故事才能抒發(fā)真實的情感。在“溫暖他人”的敘事習作中,引導學生將寫作的落點放在“溫暖”行動上,可寫學生自身的經(jīng)歷,如向雅安地震的孤兒郵寄愛心包裹的過程;在學生得到雅安孤兒郵寄的“感恩卡”這一情節(jié)中抒發(fā)情感,使作文在結(jié)尾處得到升華,更能打動讀者。
其次,小情感展現(xiàn)大人生。要使作文深刻、富有內(nèi)涵,展現(xiàn)人生的哲理,往往在作文結(jié)尾處蘊含一個人生哲理。以“溫暖他人”習作為例,一張簡單的“感恩卡”,同齡人之間未曾謀面的感恩,可能在平常人看來過于簡單,但放在這篇作文結(jié)尾,與雅安地震的宏大背景相結(jié)合,即可體現(xiàn)出樸素的人文情懷,使學生的行為變得溫暖。這樣的小情感處理,雖然細微,卻能以小見大,展現(xiàn)出人生的大道理,從而提升整篇作文的層次。
寫作教學的任務(wù)是教學生放眼大處,廣泛取材,才能充分表達主題思想;提升眼界,多讀范文,提升謀篇布局的整體性,學會以小見大;在抒發(fā)情感時,以事作敘,以事牽情,使文字真實而生動。通過不斷訓練,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習慣與方法,以及“大處落墨,小處顯鋒”的文風,會切實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