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迪爾
預測2型糖尿病伴CAD患者長期死亡率的新指標
古迪爾
研究發(fā)現(xiàn),鐵儲備標志物可以預測2型糖尿病伴冠狀動脈疾?。–AD)患者的5年死亡率。該研究表明患者血清鐵蛋白水平或高或低,或血清轉鐵蛋白受體增加,均是死亡的高風險因素。
這項研究由波蘭弗羅茨瓦夫醫(yī)科大學Ewa Jankowska博士領導完成。她在寫給路透社健康的電子郵件中說,“我們的研究證明,雖然鐵代謝并不是T2DM伴CAD患者的常規(guī)篩查項目,但這些指標可能對患者預后提供有用信息。因此,這些在臨床實踐中能簡單獲取的檢驗項目,可以而且應該被更頻繁地進行。此外,在鐵缺乏患者中補充鐵劑可以改善心血管預后。
在這項為期五年的研究中,研究者對287名2型糖尿病伴CAD患者進行了隨訪。
研究者檢測了血清鐵蛋白,作為評估血液中鐵水平的替代指標,結果發(fā)現(xiàn)其與死亡率呈“U”形相關。也就是說,與鐵蛋白水平處在中間五分之一的患者相比,血清鐵蛋白處于最高和最低五分之一水平的患者死亡風險顯著增高。
多變量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發(fā)現(xiàn),鐵蛋白水平處于最高的五分之一的患者死亡率的危險比為7.18,處在最低的五分之一的患者死亡率危險比為5.12。
血清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和死亡率呈指數(shù)關系。
轉鐵蛋白飽和度(即血清鐵除以總鐵結合力的百分比)可以定量分析鐵結合量,但在多變量模型中并不能用于預測死亡率。然而,與血清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一樣,它能預測死亡的復合終點或因心血管疾病住院。兩者與終點都呈指數(shù)關系,而血清鐵蛋白再次呈“U”形關系。
Douglas Kell博士是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生物分析科學的研究教授,他并沒有參與這項研究。Kell博士認為,這項研究中觀察到的效果是很明顯的。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各種炎癥性疾?。òㄌ悄虿。┲?,血清鐵蛋白水平會出現(xiàn)變化,但通常是增高。有假設認為這其中涉及細胞損傷和鐵失調。血清鐵蛋白含鐵低,假設是丟棄了鐵,而所丟失的鐵會造成損害。所以安全的螯合鐵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Kell博士還強調說,患者應該常規(guī)檢測血清鐵蛋白和血清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
(易波 編譯中南大學糖尿病中心/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
10.3969/j.issn.1672-7851.2014.02.006
路透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