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佳 林宇彤
(吉林省敦化市職業(yè)教育中心)
很多例子都能夠有力地說明語境對語感培養(yǎng)的重要作用。學習英語除了學生自己要經(jīng)常練習外,還應有良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無意識記和學習的環(huán)境,如學校或教室的標語可用英漢兩種語言書寫,學校可辦英語墻報、英語廣播、英語角等。另外,課堂是學生學習英語最主要的形式。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輔以體態(tài)語言,引導學生盡量用英語參加課堂交際,如,用英語回答教師的提問和與同學用英語進行交談。此外,還可采取學科之間互相滲透的辦法創(chuàng)設英語氛圍,如聯(lián)系許多理科中公式的字母代號是相關英語單詞的首位字母教單詞。這樣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過程有時就成了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深化英語知識的過程,其他學科的某些知識點就成了誘發(fā)學生復習英語的因素。
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朱熹也曾說過:“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讀數(shù)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崩首x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很有作用,英語語言的學習也遵循此規(guī)律。朗讀、背誦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聽說能力的前提。只有多讀,多背誦,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朗讀和背誦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晨讀,要求讀背時注重語音、語調、意群停頓,讀出英語的意味和美感來。同時,還要時刻提醒學生要大聲朗讀,口腔張開,幅度要大。朗讀和背誦的材料以教材為主,適當選一些膾炙人口的英語幽默故事、新聞報道、詩歌等讓學生朗讀和背誦,能培養(yǎng)朗讀愛好,促進語感形成。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應注重讓學生用完整的句子回答問題、課文復述,或讓學生用所學的詞組、句型造句,久而久之,對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也會進一步得以增強。
在課堂上盡量引導學生多聽、多看,認真感受聲情并茂的情景會話,使學生充分感受標準的語音語調、意群停頓、句子重音與節(jié)奏等。也還可以邊聽邊檢查學生聽的效果,如果覺得學生做得不是很好,可以適當減緩語速。個別重點的可能會影響學生聽力的詞組與句子,可以重復播放。還有,多放些英文歌曲和英文影片,給學生帶來樂趣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習英語的興趣。這樣做能使學生在記憶的框架上充分感受語感。平時在進行聽力訓練時,在聽之前可以提一些問題,讓學生有針對性地聽。此外,在選擇聽力材料方面一定要循序漸進,難度要逐漸增加,最好選擇趣味性、綜合性和知識性相結合的材料。實踐證明,利用聽力這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效果是明顯的。
為學生提供說的舞臺,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機會,有編對話、復述文章、提問解答、討論話題、唱英語歌曲等多種形式。課堂授課過程中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親切的語言來帶動和激發(fā)學生想說英語的勁頭,以此消除他們害羞和畏懼英語的心理。比如,每節(jié)課開始的兩、三分鐘做做問候、詢問一下天氣、愛好什么運動、喜歡什么顏色和食物等等,培養(yǎng)他們敢說、敢表達英語之后,慢慢地就放手讓學生自己用英語作“Duty report”和幾分鐘的“Oral English”和“Free talk”,不僅能幫助學生適應英語語感,自然而然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而且也能訓練學生的口語,一舉數(shù)得。
要學好英語,培養(yǎng)英語語感,除聽、說、讀之外,還要多寫。英語的寫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機械的寫,如抄寫、默寫和聽寫;另一個是創(chuàng)造性的寫,即寫作。寫作是對讀、聽、說的最好反饋。英語語感的成熟是形成英語思維的能力,而寫作練習對于英語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有很大幫助。教師要耐心指導學生用英語寫日記方法,時刻鼓勵學生樹立信心,不管寫多寫少都要每天堅持寫,內(nèi)容可由淺入深,讓學生開始從仿寫課文到改詞換句、擴句,最后達到能針對身邊的人和事物獨立地用英文表述出自己的喜好和看法。同時,教師在指導學生們寫作的過程中,還應該采用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法,如從基本詞匯的積累和運用著手,強化基本句型和常用句型的練習,力求表達地道、通順、流暢、得體;然后再逐漸過渡到給材料作文、看圖作文等。并且教師還要指導學生熟練掌握各種文體的組織結構和段落層次的寫作技巧,學會運用過渡詞語和邏輯關聯(lián)用語使短文保持連貫流暢,讀起來有純正的語言美感。
不了解語言交際對象的文化背景,勢必會產(chǎn)生歧義,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有的學生說出的英語是漢式的英語,其句式往往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產(chǎn)生的原因就是由于沒有考慮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而出現(xiàn)的看似正確,實為錯誤的表達。語言離不開文化,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了解某種外語的文化,就無法準確地運用這種外語。教師在語言教學時,要適度地深入到文化教學,善于巧妙地把英美文化涉及的民族性格、行為習慣及風俗等的教學溶入語言教學中,在語言中教文化,在文化中教語言,使二者互相轉化,促使學生取得對英語文化的認同,消除對英語格格不入的情緒和疏遠感,從而轉換英語思維,經(jīng)常得到英語文化的刺激,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促進語感的形成。
總之,英語語感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我們英語教師堅持不懈的努力,需要愛心、耐心和真心的付出,一定會使我們所教的學生們說出一口地道的英語的。
[1]外語教材教法研究與探討.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2]英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3]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