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瑞軍
(昌邑市圍子街道民豐小學)
閱讀是一種高度個性化的心智活動,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顯得尤為重要?!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绷己玫拈喿x能力不但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而且能讓學生學會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從中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豐富其情感體驗,發(fā)展健康的個性。培養(yǎng)、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語文教育走向成功的基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的魅力是奇妙的,它能激發(fā)學生內在的潛力,促使學生積極深入的思考。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的效率,關鍵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梢詮囊韵聨讉€方面入手。首先,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閱讀興趣。恰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從視、聽等方面給學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創(chuàng)設有趣的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樂中學,趣中獲”。領悟到課文的意境,感受到美的愉悅,自然也就培養(yǎng)了閱讀的興趣。其次,要發(fā)揮想象,培養(yǎng)閱讀興趣。課文的內容是有限的,但是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內涵是無限的。只有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才能從“有盡”的“言”中領悟到“無窮”之“意”。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帶有興趣與思考余地,逐步提高閱讀能力,自然也就“愛讀”了。再次,可以組織課堂游戲,培養(yǎng)閱讀興趣。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愛表演。可以讓學生扮演成文中的角色進行分角色表演,或讓學生排演課本劇等方式,在編一編、演一演的過程中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又能使學生有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從而達到享受閱讀的樂趣。
精讀課文,品味詞句,感悟課文中蘊含的思想和情感。閱讀教學淡化內容分析,加強朗讀,背誦訓練。《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各年級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重視語言的積累?!币讯嘧x作為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手段,在讀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課堂上要讀得多,讀得好,要指導學生一邊讀,一邊要想,要“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在讀的過程中,去感知語境,想象課文中的所描繪的景物和影像。對精彩的文段更要精讀熟讀,要細細品味,通過品析詞句來實現(xiàn)積累語言,從而加強閱讀的效果。學生從上學起,就開始接觸到了許多優(yōu)美的課文。作文時卻“語言貧乏”,這是因為學生對課文所出現(xiàn)的語言材料,還未能使其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語言訓練的重要目的在于貯存豐富的語言材料。比如,積累詞語這件事情,可以通過找近義詞和反義詞,仿寫詞語等方法引導學生學習新的詞語,有利于積累語言材料。語言材料積累的越豐富,學生的閱讀興趣就越高,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就顯得事半功倍。
隨著閱讀教學的不斷深入,老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語文課后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這個平臺,進一步引導他們去閱讀,并且學會有選擇的讀書,查找相關資料,這樣學生的能力會得到不斷的提高。不僅僅會讀書,還懂得把讀的書為我所用。學期一開始,我就要求學生充分利用閱讀筆記本,要求學生學寫周記,摘抄自己喜歡的語段,積累好詞佳句,形式多樣,學生很有興趣,逐漸改變學生不喜歡寫日記或小短文的毛病。例如,我教關于名人的一組課文時,我就布置學生回去查找你了解的名人的故事,摘抄其中好的語句。讓學生讀一本關于寫名人的書。談談喜歡的名人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層層深入,學生不但要找書,還要讀、抄、同時還要思考。這樣就把閱讀滲透到活動中,增強了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閱讀能力也會逐漸提高。
在閱讀教學中,把情感帶入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和諧的學習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如在學習《桂林山水》一課時,我把讀的訓練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腦、眼、口、耳等器官活動,把無聲的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從中理解、體味和欣賞景物美、情感美。我讓學生把課文中的好句子連起來讀。這種讀的訓練不僅有層次,而且有質量,在身臨其境中訓練了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了閱讀能力。
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第一,要重視課前預習的習慣。課前充分預習是上好課的關鍵,教師在布置預習時不僅要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還應教給他們預習的步驟。例如,應首先認識并初步理解文中字、詞,讀通課文,再借助工具書了解課文作者及寫作背景,最后結合課后思考題感知課文,只有學生學會了預習在閱讀課文時才會思路清晰、有的放矢,才會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第二,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也有利于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閱讀時隨意性很大,我要求學生充分利用好自己手頭的閱讀筆記本。每天閱讀適量的書籍,將認為好的詞語,警句或感悟深的句段進行摘抄,并寫出簡短評論或體會,通過做讀書筆記,豐富學生的感悟,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進而促進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闭n本內數(shù)量有限的文章只能舉其一,只有課外閱讀拓寬知識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應用中化方法為能力,使閱讀能力越來越強。學生每學一篇課文,只要有相關的資料,我都會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去搜集與這篇課文有相關內容的課外書,然后介紹給大家。加強方法指導,讓學生去讀自己的書。比如,在講授《將相和》一課時,我就要求學生把自己搜集的材料介紹給大家。讓學生了解當時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軼事……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大大提高,讀書的熱情也提高了,閱讀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漫長的活動過程。我們只有在日積月累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拓展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才能提高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