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祁宏彬
體育新聞和法制新聞、財經新聞一樣都是新聞的一種,但它又有其特殊的報道對象和范圍。
體育的特點決定了體育新聞采訪報道的豐富多采。隨著中國體育的日益強大,中國體育越來越與世界接軌,不僅參與重大的國際賽事,也開始組織、策劃與承辦各類重大的國際體育賽事,如北京馬拉松比賽、中國武術與美國拳擊對抗賽等。從一定意義上說,體育作為走向市場的一個產業(yè),變得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有活力,而這一切都擴大和豐富了體育新聞采訪報道的范圍和領域。
中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許多熱點人物與受眾所關心的焦點問題。如聘請洋教練和外國運動員的問題,幾任國家男足洋教練施拉普納、霍頓、米盧也相繼成為我過新聞媒體報道的熱門;此外,關于運動員轉會、運動員出國、運動員退役后上學深造與介入商務活動等,都曾引起受眾的興趣,為體育報道增添了許多色彩。
當然,體育界存在的一些陰暗面也是體育采訪報道應予注意的部分,而且頗為受眾關注。如某些國家申奧過程中向國際奧委會官員行賄、運動員服用違禁藥品的問題、裁判員吹黑哨的問題、運動員場上交易和罷賽的問題、球迷的不文明行為問題等,也都成為體育新聞采訪報道的焦點。
總而言之,體育報道的對象就是各類體育活動和體育新聞人物以及與體育相關的各項活動。
體育報道的范圍與內容是非常廣泛的,它不僅包括各類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還包括釣魚、健美、橋牌、江河漂流、登山探險等等,凡能促進人類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體育運動及與其有關的活動,都是體育報道的范圍與內容。
此外與體育有關的企業(yè)贊助、廣告、公關等經濟活動,新聞競爭、俱樂部動態(tài)、運動員轉會、體育知識競賽等,也是體育報道的內容。
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與革新,對體育運動的影響也與日俱增。科技正在改變著體育訓練、比賽、裁判的格局與方式,同時也改變著人們休閑娛樂與運動的生活方式。因此,體育科技也成為體育報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各類體育競賽是體育新聞采訪報道的中心內容,其特點是時間性強、競技性強、專業(yè)性強,報道重點常為激烈競爭中的瞬間角逐與拼搏,稍一疏忽,就會失之交臂。這就決定了體育競賽采訪報道的特點。
采訪的成敗,關系著報道的成敗,對瞬間萬變的賽事報道,更是如此。任何較為重大的比賽,對記者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戰(zhàn)。賽前沒有充分的準備,缺乏預見性,在采訪中就抓不住重點,在復雜的賽程中不是捉襟見肘,就是措手不及。體育采訪的準備,要求記者熟悉所報道的比賽項目的比賽程序、規(guī)則、戰(zhàn)術、記錄、參賽雙方的實力與特點,充分占有大量的背景資料;把握采訪重點,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尖子”與“明星”身上。這種賽前準備可以在運動員創(chuàng)下優(yōu)異成績或破記錄時及時發(fā)稿,大大提高新聞的時效性。
準備工作還包括這樣的內容:對某些可能破記錄的運動員,為了爭取發(fā)稿時間,賽前可先寫出“預制件”。比賽結束后,立即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修改,這樣很快就可以發(fā)稿。但要注意的是,“預制件”不等于定稿,定稿一定要在比賽結束之后,這是新聞真實性的要求。
此外,重大國際比賽的采訪準備工作,還要求記者注意該屆賽事與以往有什么區(qū)別,有什么特點,以便報道出新,更好地吸引受眾。
比賽前瞄準尖子和明星,對報道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是指這種準備大大加強了記者采訪中的心理定勢,即強化了記者采訪中對新聞選擇的趨向性;不利的一面是指這種強化容易成為記者采訪中的一種干擾因素,使記者“一葉障目,不見森林”。因此,記者在瞄準尖子和明星時還要百倍留心。注意那些隨時可能殺出來的“黑馬”。
比如:2002年男足世界杯的塞內加爾隊在揭幕戰(zhàn)中戰(zhàn)勝衛(wèi)冕冠軍法國隊,令人始料未及。記者在采寫稿件的時候感覺到很倉促。
在今天電子信息系統(tǒng)檢索資料十分迅捷的時代,重大比賽每場賽事結束后不久,記者們便可以從終端機上得到完整的材料。因此,大型比賽中,記者之間的競爭往往不表現(xiàn)在對這些“死”材料的占有上,而在于對“活”材料的準備上,如運動員的個性、志趣、家庭、訓練和心理等等。由此不難得出結論:平時對運動員情況的追蹤和資料積累,是比賽中預見“黑馬”的前提。
體育比賽,激烈異常,賽場情況瞬息萬變,有時甚至險象環(huán)生??梢院敛豢鋸埖卣f,體育競賽的成敗常常取決于比賽瞬間的發(fā)揮。如跳高、跳遠、跳水、標槍、體操、等競技項目如此,即使是持續(xù)90分鐘或更長時間的足球賽,勝負也往往系于瞬間的一個妙傳和臨門一腳。因此,對于記者來說,這些關鍵的取決于勝負的瞬間是采訪的重點。從這個意義上甚至可以說,體育采訪是瞬間藝術,它要求記者不僅要深入現(xiàn)場,更要敏于觀察,善于在激烈的角逐中,捕捉關鍵時刻運動員的表現(xiàn)、動作或表情,及時記錄下來,最好也有記者自己當時的感受與評價,這樣報道才不會“一般化”。
當前,在電視的挑戰(zhàn)面前,文字記者的動作日益艱難,大量的現(xiàn)場直播與轉播,幾乎把文字記者逼上絕路。這也要求文字記者在采訪中要有一雙更敏銳的眼睛,它要比攝像機更靈活,視野更開闊,見解更深刻。許多情況下,激烈角逐的一個場面、一個鏡頭,或是運動員的一舉手、一投足,都需要記錄下來,展現(xiàn)給讀者,甚至于將其放大、放慢,或是運用電影蒙太奇的原理,將幾個鏡頭“剪接”到一起,展開細節(jié)。這些,離了敏感入微的觀察都是難以做到的。
運動員比賽時全神貫注,賽后有往往精疲力竭,心情與心境都不會那么輕松??捎浾哂植坏貌蛔プC會采訪。這就增加了采訪的難度。特別是對創(chuàng)造優(yōu)異成績的運動員和失敗的運動員,采訪時記者不能不考慮其心理因素。
一般地說,比賽結束后立即采訪獲勝的運動員,是一個好時機,也較為容易,因為此時此刻運動員雖然精疲力竭,但勝利的喜悅對此足以補償。而這些成功者總是希望能與廣大觀眾一同分享勝利的喜悅,這已為許多記者的采訪經驗所證實。
對于失敗的的運動員,提問則應盡可能掌握好分寸感,避免刺激對方。要以對方便于接受為準。否則,非但得不到有價值的材料,往往還會碰一鼻子灰。如1987年5月在北京舉辦的世界羽毛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人們普遍看好丹麥選手弗羅斯特,因為在過去的10年里,他曾贏得了除世界冠軍外的20多項國際比賽冠軍稱號。賽后,一位記者采訪弗羅斯特,開口就問:“你發(fā)揮是否正常?”弗羅斯特面帶怒色地回答:“我認為這是一個無聊乏味的問題?!?/p>
如果記者采訪時忽略了失敗運動員的心理,提問毫無藝術可言,結果自然是不歡而散。
體育報道離不開比分、數(shù)字和戰(zhàn)術,但更要有生動傳神的描繪,才能引入。特別是當代傳播手段的改進,光導纖維與電視接受機的廣泛應用,大大打破了人類傳播的時空限制。古人企盼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真正成了現(xiàn)實。對于體育報道來說,更是如此。
如今凡國內、國際重大的體育比賽和體育活動,電視臺幾乎毫無例外地予以實況轉播,如奧運會、世界杯。
可以說,在電子時代,文字報道再也不能惟我獨尊了。
但這并不意味著文字的體育報道早形象上就無所作為了。相反,電視的挑戰(zhàn)把文字報道“逼上梁山”——首先,文字報道不能不更加重視體育報道的形象性、現(xiàn)場感,也就是視覺效果了。
盡管視覺效果并不是文字報道的優(yōu)勢所在,但文字報道的確可以使讀者產生視覺效果。文字記者可以通過對一個畫面、一個場景或一個細節(jié)的特寫式描寫,類似電視或電影的分鏡頭劇本或慢鏡頭,來給讀者造成一個“視覺效果”,使讀者通過生動、傳神的描繪和刻畫,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在眼前形成畫面。
在體育比賽中,技術動作的難點或決定勝負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都需要記者給以細致、立體的刻畫,因為這些難點或關鍵情節(jié)是讀者最渴望了解的。甚至可以說,體育比賽是瞬間發(fā)揮的比賽。而體育報道,也是刻畫瞬間的藝術,特別是將激動人心的瞬間“再現(xiàn)”給讀者的藝術。
另外,文字報道在現(xiàn)場景形成效果方面,也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就電視傳播而言,它可以將比賽的場景與情形再現(xiàn)出來,甚至于絲毫不差。但攝影、圖象報道僅僅如此而已。在比賽緊張的時刻,攝影記者往往沒有時間去感受、咀嚼攝入鏡頭的畫面。他們傳達給受眾的往往是外在的、直觀的,而文字記者“再現(xiàn)”的同時,卻可以將自己的感受傳達給讀者。
新聞分析與評論,對體育記者來說是最嚴峻的挑戰(zhàn),也是體育報道中最具深度、最有理論色彩的文體。許多重大的新聞現(xiàn)象,往往深藏著豐富的內涵。而它的現(xiàn)象又往往是錯綜復雜的,且各界對某些新聞現(xiàn)象仁者見仁,各執(zhí)一詞,莫衷一是,有時甚至大相徑庭。而這時,記者只會客觀地報道這些事實就不夠了。受眾不但要問為什么,還要求記者加以評論,指出得失,找出癥結所在,并分析其對未來的影響。這就要求記者對新聞事實進行分析、評論,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梢院敛豢鋸埖卣f:記者有多深刻的思想,就有多深刻的新聞分析與評論。
人物報道,是體育報道最豐富的領地。舉凡明星健將、體育迷、教練、觀眾、裁判、經紀人、后勤服務人員,都可以是報道的對象。特別是,體育明星的事業(yè)、生活、幸福、痛苦、歡樂、成敗,都是受眾所關心的。
人物報道,當然要報道他們的成績、訓練、專業(yè)水平,這類內容在賽事報道中多有所反映。這也是人物報道的重點內容之一。
人物報道中,把握人物對比賽的追求是打開人物心扉的鑰匙。除此之外,受眾還希望了解運動員在比賽場之外的為人、愛情、家庭、軼事,這樣可以多角度、多層次、多側面地表現(xiàn)人物,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更真實,更有血有肉或更加可親可愛??梢哉f,有關體育人物的社會新聞,是體育新聞報道的富礦,也是受眾感興趣的話題。比如,關于跳水“皇后”伏明霞與香港財政司長梁錦松的婚戀新聞、體操名將為瀏陽河酒做形象代言人的新聞、莫慧蘭從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畢業(yè)后到香港鳳凰衛(wèi)視主持大型特別節(jié)目“走進2008——三星中國奧運行”的新聞……都曾引起媒體和受眾的關注。
體育新聞作為一種特殊的新聞形式,具有它特殊的性質和規(guī)律,如果想采訪報道好體育新聞,務必要抓住這些規(guī)律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