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晉,侯丕華
(中日友好醫(yī)院 干部保健科,北京 100029)
體位性低血壓(postural hypotension,PH),又稱直立性低血壓(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是由多種原因所致的血壓調(diào)節(jié)異常的臨床疾病。 OH 為老年人常見疾病之一,在老年人中的患病率可高達30%[1],部分調(diào)查顯示,>65歲老年人OH 約占15%,>75 歲甚至可高達30%~50%[2,3],由此可見,其患病率隨增齡而增加,是老年人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4,5]。 OH 的發(fā)病機制多是由于有效循環(huán)血量減少、心血管反應(yīng)性降低、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障礙、舒血管因子釋放增多等因素導致。 老年P(guān)H 更多見于其心血管系統(tǒng)老化,從而使心房容量感受器和頸動脈竇、主動脈弓壓力感受器產(chǎn)生退行性病變,心室舒張早期充盈不足,體位改變或使用藥物可使心排血量減少,從而導致PH 出現(xiàn)目前對于PH 的研究,多采用的是美國自主神經(jīng)科學學會(AAS)和美國神經(jīng)病學會(AAN)1996 年的診斷標準[6],即從臥位轉(zhuǎn)為站立位后3min 內(nèi)出現(xiàn)收縮壓下降≥20mmHg和(或)舒張壓下降≥10mmHg。 OH 輕癥患者,臨床常出現(xiàn)頭暈、頭痛、乏力等癥狀;嚴重者則表現(xiàn)為心悸、呼吸困難、共濟失調(diào)、發(fā)音含糊、昏厥,最終導致心、腦、腎等重要靶器官損害,影響患者預后[7]。 本文將近年來對于OH 的中西醫(yī)治療綜述如下。老年P(guān)H 的治療旨在升高立位血壓,緩解站立時的不適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延緩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和進展。 根據(jù)病情的輕重程度,選擇和擬定不同的治療方案,個體化醫(yī)療、同病異治。 對于輕癥老年患者,可以通過非藥物治療以改善臨床癥狀,對于重癥患者,則需要藥物治療,中西合參、并可合理配合針灸等療法,綜合治理,使患者最大獲益。
適用于不同病情的各類患者,但對于輕中度患者,可以單純采用生活方式干預減少OH 的發(fā)生。 目前被公認的幾種常用方法:①臥位時頭位抬高[8]:對PH 患者采取積極預防措施,效果顯著,即臥床時頭位稍高于下肢15°~20°,頭及軀干斜臥向上;②體位變換時動作要緩慢[8~10],尤其是老年患者,如由臥位轉(zhuǎn)為直立位時,囑咐患者要先活動四肢以增加血液循環(huán),起床時先緩慢改變?yōu)榘肱P位,再改為坐位,而后雙腿下垂床邊坐位,適應(yīng)后緩慢站立,無明顯不適再開始行走。 亦可從床上坐起或下地時,先活動雙腿幾秒鐘再緩慢站起。 ③穿彈力襪和使用彈力繃帶[11,12]:給OH的患者選擇尺寸合適的齊膝彈力襪,除臥位時其余時間均穿,干預3 周后即可見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減少暈厥發(fā)生,臥、立位血壓的差值亦會明顯下降;或給患者使用下肢及腹部加壓彈力繃帶(踝部壓力為40~60mmHg,臀部為30~40mmHg)10min,再接受腹部壓力(20~30mmHg)10min,治療1 個月后可顯現(xiàn)療效。 以上2 種方法宜長年堅持,老年患者尤需注意。 ④綜合健康教育[13]:對于體弱多病、住院的PH 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chǔ)上應(yīng)給予綜合管理、健康教育,進行飲食指導(少量多餐)、運動指導(適度步行、慢跑、游泳)日常生活指導(不宜久站及熱水?。?、用藥指導(慎用抗高血壓藥、硝酸酯類藥物)等,可收到顯著效果。另外,老年患者服藥品種較多, 尚需注意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對于前列腺增生合并高血壓的老年患者,使用α 受體阻滯劑治療時應(yīng)特別注意導致PH 的發(fā)生。
中醫(yī)自古以來并沒有PH 病名, 近年來方開始對本病重視和研究,但資料甚少。從本病典型、較為單一的臨床癥狀辨證分析,中醫(yī)對本病的認識相對集中,多認為其屬中醫(yī)“眩暈”、“頭暈”范疇,證屬氣虛或氣陰兩虛。 趙偉等[14]認為此類患者或因先天不足,或因后天失養(yǎng),致使中氣不足,氣虛而清陽不展,發(fā)為頭暈,當從氣虛辨治;治療重在益氣升陽,使用補中益氣湯。 應(yīng)素芬等[15]認為該病為“氣陰兩虛”所致,使用“參麥注射液”益氣養(yǎng)陰、扶正復麥治療糖尿病PH。老年患者更是虛癥突出,罹患多種疾病,久病不愈、耗氣損陰,正氣難復,清氣不升,導致本病發(fā)生。 鄭義等[16]認為老年心血管疾病并發(fā)PH 是由于高齡體弱、氣虛下陷所致。 潘曉菲等[17]也認為該病的發(fā)生從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養(yǎng),或久病致虛,或思勞過度,致氣陰兩虛、精血不足,升舉鼓動無力,髓海空虛、腦失所養(yǎng)而發(fā)病。
中藥治療主要是在辨證論治的前提下,采用口服湯藥、中藥靜脈點滴、 物理療法合湯藥或中藥注射液靜脈點滴、西藥加口服湯藥等數(shù)種方式,多種方法聯(lián)合治療更多被采用,其中醫(yī)治則總不離益氣升陽、健脾補腎和益氣活血。
OH 的中醫(yī)治療多從先后天之本脾腎入手, 根據(jù)研究人群的不同,辨證有別、治法有異。 張華[18]認為PH 病位在肝脾腎,病性以虛為主,氣陰兩虛;用地黃飲子合補中益氣湯加減化裁,滋補肝腎、補脾益氣;全方滋而不膩,溫而不燥,既可溫補下元以強壯筋骨,又可升陽提陷,收效滿意。晏玲等[19]將糖尿病PH 分為3 型辨證論治,即氣血虧虛型:治以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方用補中益氣湯合四物湯加減;氣虛血瘀型:治以益氣活血,方用補中益氣湯合補陽還五湯加減;脾腎兩虛型:治以健脾益腎,溫補元氣,方用補中益氣湯合腎氣丸加減,臨床效果顯著。 趙偉等[14]在非藥物(增加鹽和液體的攝入、抬高上身約30°睡眠、避免熱環(huán)境、小量進食、戒酒、適度的需氧耐力運動等)治療的基礎(chǔ)上加用“加味補中益氣湯”(即補中益氣湯加炙黃芪60g、龍眼肉30g、人參、白術(shù)、當歸各15g 炙甘草、升麻、柴胡、橘皮各12g,100ml/次,3 次/d)。 治療糖尿病PH 21 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治療1 月后,與單純非藥物治療的對照組相比,治療組患者臨床表現(xiàn)及直立位收縮壓改善更為明顯,2 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并且在繼續(xù)治療2 個月及3 個月后,臨床表現(xiàn)積分及直立性收縮壓仍保持治療后1 個月時水平,療效持續(xù)。
在臨床實踐中,對合并心腦血管等疾病的病例、老年患者及中重度OH 更多采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方法。 鄭義等[16]治療心血管疾病并發(fā)PH 患者96 例,對照組46 例,采用非藥物治療(緩慢變換體位、下腹部或下肢用腹帶或穿彈性長襪、常做腿交叉、彎腰、下蹲動作等),治療組50 例,在上述非藥物治療的同時加用參芪扶正注射液250ml 靜脈點滴,1 次/d;連續(xù)使用7~14d。 治療2 周后,治療組立位收縮壓、舒張壓均比對照組高,總有效率82.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吳雨基等[20]治療腦血管病繼發(fā)PH 患者253 例,分為中西藥聯(lián)合治療組和單純西藥對照組, 治療組用靜脈點滴生脈、 黃芪注射液各30ml~40ml(益氣養(yǎng)陰、復脈固脫),1 次/d,同時口服米多君2.5mg,2 次/d,連用7d;對照組單用米多君治療。 結(jié)果顯示聯(lián)合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98%, 明顯高于單純西藥治療對照組(72.50%),2 組療效有顯著性差異(P<0.05)。趙肖華等[21]治療PH 60 例,使用靜脈點滴天麻素注射液15ml/d,15d 為1 個療程,聯(lián)合物理治療(蹲起坐運動、肌肉繃緊練習、床頭墊高)。 在此基礎(chǔ)上,治療組加用補中益氣湯加味口服(每劑煎汁300ml,早晚分服150ml,1 劑/d,餐后1h 服用)。 經(jīng)治療后,2 組患者的立位血壓均都有升高,且治療組血壓升高較對照組明顯(P<0.05),證明在天麻素注射液聯(lián)合物理療法的基礎(chǔ)上加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方煎服,提高PH 患者的立位血壓更有效。 宋宏發(fā)等[22]治療臥位高血壓合并PH 的患者共58 例,對照組23 例患者,單純西藥降壓治療,治療組25 例,在上述治療基礎(chǔ)上加用參麥注射液50ml 加 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液250ml 靜脈點滴,2 周后,立位收縮壓及立位舒張壓總有效率治療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
針灸治療PH 多采用針刺人迎、百會、內(nèi)關(guān)、氣海、關(guān)元、足三里等穴位,起到溫補氣血、升陽舉陷、健脾固元的作用。 多數(shù)研究證明,針刺上述穴位可改善OH 患者的臨床癥狀,同時可增強體質(zhì)、提高機體免疫力,從根本上改善患者氣陰兩虛狀態(tài),提高生活質(zhì)量。
陳瑞等[23]治療36 例有暈厥癥狀的糖尿病PH 患者,對照組單純服用降糖藥, 治療組加用針灸治療 (人迎、百會、人中、關(guān)元、氣海、足三里、涌泉)。 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治愈率(患者由臥位轉(zhuǎn)為站立位時收縮壓下降<4kPa,癥狀明顯改善,不伴暈厥)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李蘭媛等[24]對11 例PH 患者通過針刺人迎穴進行治療,11 例全部有效,其中PH 基本糾正1 例(由臥位、坐位或蹲位突然起立或長時間站立血壓下降≤10mmHg),顯效8 例(由臥位、坐位或蹲位突然起立或長時間站立血壓下降10~20mmHg),有效2 例(由臥位、坐位或蹲位突然起立或長時間站立血壓下降20~30mmHg)。
藥膳療法多適用于輕癥患者, 需要長年堅持服用,主要通過益氣健脾、養(yǎng)血滋陰、升陽舉陷等方法,糾正患者氣陰兩虛的體質(zhì),從而起到治療PH 的作用。 參芪棗粥(太子參20g、枸杞子30g、大棗15g、小米100g),2 次/d,15d 為1個療程。 龍眼蓮子豬肝粥 (龍眼肉20g、 蓮子30g、 豬肝100g、糯米60g、黃酒適量)可健脾益氣、養(yǎng)血補虛,寧心安神,適用于氣血虧虛型PH 患者。 參芪升壓湯(生黃芪20g、黨參15g、升麻10g、瘦肉100g)可補中益氣,適用于低血壓、暈厥者。 參芪麥味湯(黨參10g、黃芪15g、麥冬10g、五味子5g)1 劑/d,分早晚服食之,可益氣補血、滋陰生津,適用于氣陰兩虛證[25]。
對于本病的治療,有因可尋者,首先要盡可能去除病因;針對中、重度患者需要藥物干預。對癥治療用藥主要有以下幾類:鹽皮質(zhì)激素類(氟氫可的松)、鹽酸米多君、膽堿酯酶抑制劑(吡啶斯的明)、促紅細胞生成素、雙氫麥角堿、非甾體類消炎藥(如吲哚美辛)、生長抑素等。 上述藥物分別通過不同的作用機制,可不同程度的改善PH 的臨床癥狀和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但大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鹽酸米多君是美國FDA 批準治療OH 的唯一藥物。該藥通過激動α 腎上腺素能受體,收縮小靜脈及輕度收縮小動脈,提高外周血管阻力,減少靜脈血容量。 姚愛明等[26]給予31 例脊髓損傷后PH 患者口服鹽酸米多君5mg,3次/d,2 周后對其中24 例患者再次進行臨床斜立試驗后顯示,癥狀改善率87.5%,治療前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氟氫可的松通過潴水保鈉的作用增加血容量,同時還可提高α 腎上腺素能受體的敏感性,使血管收縮。 徐曉穎等[27]應(yīng)用該藥物治療家族性自主神經(jīng)病變合并PH,結(jié)果顯示患者立位血壓明顯升高。但該藥長期應(yīng)用可導致血容量增加,有引起臥位高血壓及低鉀血癥、免疫抑制、消化性潰瘍等副作用,尚有個體化差異,尤其是老年患者,不建議常規(guī)使用。
膽堿酯酶抑制劑——吡啶斯的明通過增強神經(jīng)節(jié)傳導、增加外周血管阻力而產(chǎn)生升壓作用。 機械性腸梗阻患者忌用,泌尿道梗阻及支氣管哮喘患者需慎用。
促紅細胞生成素是腎臟和肝臟分泌的一種激素樣物質(zhì),可在骨髓造血微環(huán)境下促進紅細胞生成。 該藥通過增加血粘度及增加外周阻力而改善PH。
其他如雙氫麥角堿、非甾體類消炎藥(如吲哚美辛)、生長抑素等藥物,均可用于治療OH,但普遍存在發(fā)生臥位高血壓、肢體壞疽、消化性潰瘍等風險,故尚未被廣泛應(yīng)用于臨床。 治療OH 理想的藥物應(yīng)該是選擇性增加立位時交感神經(jīng)的傳出沖動而不升高臥位血壓,副作用少、可以長期服用。
另外老年人基礎(chǔ)疾病多,用藥復雜,在使用上述方法治療OH 的同時尚需注意合并用藥與合并癥的影響,如降壓藥物(鈣離子拮抗劑、α 受體拮抗劑)、鎮(zhèn)靜劑、抗腎上腺素藥物(妥拉蘇林、酚妥拉明)、血管擴張劑(硝酸甘油)等均可誘發(fā)OH 的發(fā)生;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若血糖控制較差,發(fā)生OH 的幾率更大等,只有綜合協(xié)調(diào)控制好患者多種危險和可控因素,方可提供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PH 在老年人尤為多見, 可嚴重影響其生活質(zhì)量。 近年來中醫(yī)在該方面的研究逐漸受到重視,但對本病的認識尚未形成體系,研究樣本量少,設(shè)計不甚嚴謹,觀察周期短,治療方法尚有待于開發(fā)。
[1] Ansoor GA.Orthostatic hypotension duet autonomicdis-orders in hypertension clinic[J].Am J Hypertens,2006,19:319-326.
[2] Feldstein C,Weder AB.Orthostatic hypotension:a common,serious and underrecognized problem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J].J Am Soc Hypertens,2012,6(1):27-32.
[3] 姜紅艷.淺談老年人體位性低血壓的病因與預防[J].中外醫(yī)療,2009,5(17):171-171.
[4] 于普林,覃朝暉,吳迪.北京城市社區(qū)老年人跌倒發(fā)生率的調(diào)查[J].中華老年醫(yī)藥學雜志,2006,25(4):305-308.
[5] 中國老年高血壓治療共識專家委員會.中國老年高血壓治療專家共識[J].中華老年心血管病雜志,2008,10(9):641-649.
[6]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definition of orthostatic hypotension,pure autonomic failure,and multiple system atrophy.The Consensus Committee of the Autonomic society and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J].Neurology,1996,46:1470.
[7] 林仲秋, 謝志泉. 老年人體位性低血壓[J]. 中國臨床醫(yī)學,2011,18(1):51-54.
[8] 吳曉萍,何方.老年高血壓病患者體位性低血壓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與康復,2007,10(9):614-615.
[9] 沈月秀.內(nèi)科老年住院病人體位性低血壓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4):47-48.
[10] 洪達春,侯正瑞.個體性低血壓合并餐后低血壓1 例[J].武警醫(yī)學,2013,24(11):1010.
[11] 邵紅艷,盧梅,李歡利.齊膝彈力襪用于老年體位性低血壓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1,13(2):205-207.
[12] Podoleanu C,Maggi R,Brignole M.Lower limb and abodominal compression bandages prenvent progressive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in elderly persons [J].J Am Coll Cardioiol,2006,48(7):1425-1432.
[13] 于永芬,鄧曉玲.體位性低血壓的健康指導[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6,8(16):87-88.
[14] 趙偉,李雙蕾,唐愛華,等.加味補中益氣湯治療糖尿病體位性低血壓臨床觀察[G].北京第十二屆全國中醫(yī)糖尿病大會論文匯編,2010,367-370.
[15] 應(yīng)素芬. 參麥注射液治療2 型糖尿病體位性低血壓療效觀察[J].江西醫(yī)藥,2012,37(3):184-185.
[16] 鄭義,王樹樓,范麗娟,等.參芪扶正注射液救治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并發(fā)體位性低血壓療效觀察[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29):133-134.
[17] 潘曉菲,周海純,黎超明.溫針灸“百會”“內(nèi)關(guān)”“足三里”治療體位性低血壓的個案報道[J].中醫(yī)藥信息,2012,29(1):93-94.
[18] 張華,高穎.滋補肝腎升陽益氣法治療多系統(tǒng)萎縮[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6,33(5):539-540.
[19] 晏玲,胡愛民.胡愛民醫(yī)師運用補中益氣湯治療糖尿病體位性低血壓經(jīng)驗[J].光明中醫(yī),2008,23(5):585-586.
[20] 吳雨基. 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腦血管病繼發(fā)體位性低血壓253例[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急救雜志,2004,11(3):172.
[21] 趙肖華. 補中益氣湯聯(lián)合物理治療體位性低血壓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J].新疆中醫(yī)藥,2012,30(5):1-3.
[22] 宋宏發(fā),柳韶真,董妙偉,等.參麥注射液對高齡臥位高血壓患者伴體位性低血壓的療效觀察[J]. 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34(1):58-59.
[23] 陳瑞.針灸治療糖尿病體位性低血壓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學刊,2005,15(12):2290-2291.
[24] 李蘭媛.針刺人迎穴治療繼發(fā)性體位性低血壓11 例[J].上海針灸雜志,2004,23(7):23-24.
[25] 李國民.老年體位性低血壓的藥膳療法[J].健康人生,2010,5(6):34.
[26] 姚愛民,關(guān)驊,張貴平,等.鹽酸米多君治療高位脊髓損傷后體位性低血壓31 例分析[J]. 中國臨床康復,2003,7(4):612-613.
[27] 徐曉穎,方寧遠,金賢.老年人體位性低血壓的研究進展[J].老年醫(yī)學與保健,2010,16(6):385-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