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力馀
《詩緯》云:“詩者,天地之心?!贝搜圆惶?。中華文化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在中國人看來,大自然充滿生香活意,大化流行,處處宣暢一種蓬勃的生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它并非僅僅是物質(zhì)集聚的場所,而是生命繁衍的息壤,道德充盈的園地,詩意盎然的境界。王國維對此頗多精辟論述,清人蔡宗茂在《拜石山房詞抄·序》里也有一段對意境的三個層次的形象化闡釋。正如宗白華所說,藝術(shù)意境不是一個單層的平面的自然再現(xiàn),而是一個境界層深的創(chuàng)構(gòu)。這位先生就是著名編輯出版家、藝術(shù)活動家、書法家沈鵬。年高耄耋的沈老數(shù)十年來與病魔作頑強的斗爭,懷著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之情,艱辛探索,以卓越的成就而高視上京,鷹揚天下。沈老在三馀之時,將心血吟成1000余首詩篇,或素淡,或雄渾,或幽邃,或高華,無不輪扁運斤,境生象外,這無疑為當代詩壇的重要收獲,他的創(chuàng)作為繼承民族藝術(shù)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指明了方向。
沈老的創(chuàng)作,始于不惑之年,自古稀至耄耋為創(chuàng)作之高峰期。高潔之人格,清雅之意緒,淵深之學養(yǎng),外化為藝術(shù),自然臻至落花無言、人淡如菊之境界?;ㄖ咂湎闱?,友之淡者其情厚,意境中的淡遠決不是膚淺浮泛,而是淡而彌永,淵然而深。讀沈老的部分優(yōu)秀作品,往往能把讀者帶入澄深精致、無言獨化的藝術(shù)意境之中,尤其是晚近以來的創(chuàng)作,多用白描,用賦法,其旨遠,其辭微,清淡雅潔,委婉幽深,映射著詩人一顆晶瑩靈澈的道心?!巴拼澳[平湖,夾岸桃花有若無。苔濕方知昨夜雨,頻年難得聽鷓鴣。” (《鎮(zhèn)江·晨起》) 平湖漠漠,桃花夾岸,夜雨初霽,鷓鴣鳴叫,呈現(xiàn)于讀者眼前的是一幅超曠淡遠、聲色俱清的山水圖卷,主客交融,物我為一,而詩人身世之感,鄉(xiāng)國之思,交織一片?!把墐砂稘庥谒?,鐵骨毛錐鑄墨魂。相問君家何處???廈門咫尺是金門?!保ā吨袊鴷ǖ谒膶谜龝箷娊痖T書法代表團》) 先生為書壇領(lǐng)軍人物,長期致力于我國藝術(shù)事業(yè)之發(fā)展繁榮,為推進兩岸和平統(tǒng)一而不懈努力。此詩的形式一問一答,無疑化用王維、賈島的詩意而來,而同胞之間的依依深情,對民族藝術(shù)的無比珍愛,對統(tǒng)一大業(yè)的殷切期盼,一切均在不言中,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天真者,自然也,清新也,李白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备璧抡f:“藝術(shù)無非是自然之光?!雹龠@均是天真之境的最好注釋。藝術(shù)家若能在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意境中求真,而藝品往往呈現(xiàn)出瀟灑空靈的美學特征。沈老的美學理想多以天真自然為指歸,他說:“浮華散盡真淳現(xiàn),剪醉西風未落花?!保ā额}畫菊》) 這無疑化用金元好問《論詩三十首》論陶潛明之句:“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闭摷霸姼?,他說:“大師詩偈水云襟,一語天然適我心?!保ā俄n國釜山·讀西山大師詩》)詩尚天然的美學思想無疑源自老莊。老子強調(diào)道法自法,莊子提出“和以天倪”之說,“天倪”者,自然也。道法自然,歸真反樸,發(fā)為藝術(shù),可以讓讀者品賞符合事物本性之真味、正味。藝術(shù)不可為偽,真味、正味是客觀事物固有的深層審美特質(zhì)。當然,藝術(shù)鄰近自然甚為艱難,窮盡詩家畢生之心力亦難臻于極致。自然并非粗率,藝術(shù)非雕之美,大樸不雕,不雕之雕,方入天然之境。讀沈老的詩,時見鉛華落盡、孤迥獨存之句。試讀《海鷗》一詩:“拂浪輕身過,沖霄昂首飛。晴光耀白羽,疾雨浴蓑衣。海闊魚任躍,天高鷹與齊。昊天無織網(wǎng),何事戀林羈?”這是詩人描寫在溫哥華維多利亞海港所見,語言雅潔清麗,意境雄闊清空,這里的海鷗意象應為詩人壯歲豪情的記憶,又可能是表達對年青一代在充滿自由空間應盡舒鵬翼的殷切期望?!盎蒿L催嫩綠,微雨發(fā)新篁”(《第15屆書法蘭亭節(jié)》),和煦的東風催綠了萬山佳木,泠然的微雨滋沐著萬竿修篁,這是多么清新自然的境界,初讀以為僅僅是蘭亭四圍景色的繪神描寫,而仔細玩味,難道不是描寫書壇國手們靈氣暢流的書境么?難道不是描寫蘭蕙爭妍、英才輩出的景象么?難道不是表達對藝術(shù)春天來臨的熱切期盼么?空靈的意象能喚起讀者豐美的想象和聯(lián)想。
沈老的詩作時入海波涌沸、鞭云勒風的雄渾境界之中。沈老胸襟廣闊,學養(yǎng)淵博,而健康狀況欠佳,他何以能神往豪蕩之境呢?大致是因其美學理想趨向崇高、又善于養(yǎng)氣的緣故。沈老的草書或如鵾鵬擊水,洪濤怒翻,或如楊柳迎風,春花映日,均為這種清氣、浩氣、逸氣的藝術(shù)表達。書法抒情的強烈性、直觀性勝于詩,詩歌抒情的濃郁性、持續(xù)性勝于書法。沈老極富才情,亦富理性,其浩氣豪情多發(fā)于書,亦發(fā)于詩歌,其詩歌創(chuàng)作,雖多杏花春雨,而更神往塞馬秋風?!八旌祈甸_宮闕,日月沉浮孕夏秋”(《岳陽樓》),“大江容蜀水,北固臥吳煙”(《紀念阿倍仲麻呂詩碑建立15周年》),鳥瞰取景,雄闊偉麗,塊視寰宇,浩氣四溢,讀這樣的詩章油然想起魏武“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之詩意?!拔搴粎R,美加連壤,波濤詭譎奔騰,絕壁懸崖,神工劈削,橫陳百里銀屏?!保ā堵妹朗耸住ね3薄つ峒永笃俨肌罚?波濤如怒,群山如赴,磅礴氣勢,震人心魄。詩人所追躡的雄渾之美,更體現(xiàn)在人格之偉大崇高,他對民族英烈張自忠將軍的豐功偉績熱情謳歌:“一戰(zhàn)臨沂捷,板垣神話捐;再戰(zhàn)隨棗役,率師凱歌還;三戰(zhàn)敵膽喪,驚呼活神關(guān)?!睂ζ淅诼湫貞延芍远Y贊:“胸中懷日月,軍令仗明蠲?!痹娙说木把鲋闅v歷如見:“我讀回憶錄,字字動心弦;我憶龍戰(zhàn)史,熱淚催詩篇?!?(《張自忠將軍冥誕百年祭二十六韻》)
藝術(shù)創(chuàng)作要有較大的突破,必須以奇制勝。沈老的部分優(yōu)秀作品往往能把讀者帶入風雨爭飛、魚龍百變的藝術(shù)意境之中。當然,藝術(shù)創(chuàng)作光有奇思妙想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前提,那是修養(yǎng)、學問、功力三者到位,否則不為奇美,而為奇丑。沈老曾為《辨丑歌》 一詩,那種“丑”其實是大巧若拙之美,非狂怪恣肆之丑。一段時間藝壇有些先生為利所惑,以奇為高,而學問功力不及,東施無鹽,弄姿斗丑。已故美術(shù)界泰斗蔡若虹先生曾批評有人總以外國人的好惡來衡量中國藝術(shù)家水平的高下,其實,真正理解、欣賞中國文化的外國人不是太多,有些外國人還別有用心,希望中國人把自己畫得越丑越好,楚人不識鳳,重價求山雞,這也刺激了尚丑之風的盛行。而沈老摯愛中華文化,根植于傳統(tǒng)藝術(shù),真體內(nèi)充,英華外發(fā),以追光躡影之筆,寫通天盡人之懷。詩人自云:“帆過五亭云水闊,垂楊細雨入清奇?!保ā稉P州瘦西湖泛舟》) 詩境也是如此。讀沈老的部分優(yōu)秀作品,有如王安石游褒禪山,入之愈深,其見愈奇。又如置身極地,奇葩異卉,燦然耀目,極光閃爍,五色交輝。詩人熱愛自然,致仕之后特喜游歷,足跡半天下,名山勝水的萬千氣象匯于筆端,尤其對異域風光的描寫,奇情異采,動心駭目。試讀《旅美雜詠·舊金山金門橋》:“激蕩宏聲千疊浪,送迎駁色萬噸船。金門寬坦疑天近,隧道幽深恐獄邊?!痹娙藢ξ幕顬殛P(guān)注,如訪西夏王陵,觀三星堆遺址,賞吳歌古窟,表達了對人類文明的贊美、驚嘆,這些詩也多奇語奇境。沈老的尚奇并非屈原、李白的神游天國、翱翔仙界,而往往體現(xiàn)在平中見奇,微中見幽,試讀《金魚》一詩:“變種絕夸顏色好,悠悠尾大總難調(diào)??蓱z兩眼琉璃罩,不識江湖與海潮?!苯痿~是通過變異原理培養(yǎng)出來的一種觀賞魚種,詩人所見的金魚顏色雖佳,而尾大難調(diào),兩眼如罩,有一種病態(tài)之美,生機活力遠不能與江海中的其他魚類相比,詩人由此聯(lián)想到人類應在急流轟浪中鍛煉自己,才可能彰顯強勁的優(yōu)勢,真是思出意表。沈老的尚奇,還帶有科幻色彩。先生為大藝術(shù)家,大詩人,但對物理、化學、生物、天文等自然科學具有濃厚興趣,他提倡藝術(shù)家多讀科學著作,開啟既多藝術(shù)靈性而又合乎科學原理的思維空間。他寫過《魚化石》 《朝陽化石歌》兩首長詩,神思飛越,時空浩渺,詩人仿佛看到了遠古魚游鳥飛、龜伸龍嘯的情景,仿佛看到天崩地裂、微軀永隔的一幕,把讀者帶入科幻境界,贊賞人類對大自然的探索精神,題材的新穎,想象的豐富,意境的瑰奇,大大拓寬了傳統(tǒng)詩詞的表現(xiàn)空間。
詩是心靈之歌的吟唱,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哀婉悲慨之詩往往深摯感人。沈老是深受儒學精神影響的杰出藝術(shù)家、詩人,常以悲天憫人之情懷看待社會人生,其仁愛之心、赤誠之心折射于藝術(shù)之中,自然吟唱至真至純、哀婉凄惻的心靈之歌。詩人云:“不惜杜鵑啼血紅,心無二用亦稱雄。東陽太守吾先祖,辛苦早生華發(fā)中。”(《自述雜詩·之十八》) 故鄉(xiāng)是生命的根源,文化的搖籃,詩人回到故鄉(xiāng),百感交織:“手捧家門土,含淚灑襟袍。”(《返里吟》) 愛情是人類圣潔崇高的一種情感,莎士比亞熱情歌頌過生死不渝的純真愛情,詩人漫游異域,經(jīng)過傳為羅米歐與朱麗葉相會之處曾這樣低吟道:“哀史不期離咫尺,傳聞故事叢林側(cè)。頻頻回首寄神馳,決眥夕陽終入黑?!保ā斗▏⒁獯罄o游·車經(jīng)凡隆尼,羅米歐與朱利葉相會處》) 通過“頻頻回首”“決眥夕陽”兩個細節(jié)的描寫,含蓄地告訴讀者:真情偉大,真情感人,真情難得!
蒼深的詩篇蘊含凄清和感傷,但更多的是喚取讀者的沉思,沉思使我們更好地認識歷史,珍愛生活,感悟時代。沈老的部分詩作往往把讀者帶入筆深意長、獨立蒼茫的藝術(shù)意境之中。沈老是深于情、豐于情,同時也是富有理性精神的藝術(shù)家,受杜甫的影響較大,部分作品寄慨遙深,可用他的兩句詩來描繪這種詩境:“關(guān)河回望遠,歲月漸知深?!?(《過長沙橘子洲》) 沈老的蒼深大致表現(xiàn)為三個方面。其一,對高潔情操的禮贊。詩人懷有一顆仁愛之心,他愛自己的親人,愛弱勢群體,愛故鄉(xiāng),愛國家和民族,這部分詩作大多凄清深婉。詩人的部分詩作表達了對巾幗英豪高潔人格的謳歌。明末李香君為有俠骨柔腸的奇女烈女,有人因其校書身份而加輕視,而詩人甚為欽敬其氣節(jié):“倚水香君舊閣廂,玉奩錦被沁馀芳。只緣誤識侯公子,扇濺桃花血未涼?!保ā独钕憔示印罚?凄清感傷,深切動人。其二,對藝術(shù)的感悟。藝術(shù)是苦澀的,大器成于堅忍,卓越出自艱辛,對此詩人感觸良多:“藝術(shù)真筌含隱痛,霧云詭譎謂諧和?!保ā短扃骶?夢棠吟痕>》) 詩人從優(yōu)秀的藝術(shù)作品里讀出濃郁凄惻的情愫:“湖水沉沉云欲佇,舊俄辛苦深如許。柴氏悲愴普氏詩,畫境詩情凝凍雨?!保ā吨袊佬g(shù)館觀俄羅斯畫·列維坦<湖>》) 詩人將多種藝術(shù)打通,深悟到了畫作意境的沉郁悲涼,這是19世紀俄羅斯社會生活的反映,畫家的創(chuàng)作與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交響曲》,普希金的一些凄清詩章有異曲同工之妙。其三,對歷史的深入思考。詩人是藝術(shù)家,更是思想家,對歷史的思索是較多的。他的許多詠史之作,寄托無端,直逼劉長卿、杜牧之的藝術(shù)境界。 《桂枝香·金陵憑高》 一詞,意象壯闊,浩氣如虹,絢麗的色彩反襯出一種歷史的肅穆感,蒼涼感。試讀下闋:“任晝夜,江濤競逐。恨一百余年,國恥頻續(xù)。卅萬頭顱落地,幾多羞辱。雨花臺上殷紅血,但幽潛、芳草凝綠。舞臺歌榭,應猶未忘,奏英雄曲!”品讀如此蒼深詞章,中華民族的熱血男兒,誰不拔劍擊案,中宵起舞?全詞用王安石原韻,卻能脫胎換骨,立意不凡。
幽默詼諧既是語言風格,也是美學意境。朱光潛在《詩論》中論及詼諧,大致分為悲劇的詼諧和喜劇的詼諧。悲劇的詼諧是拿命運開玩笑,在悲劇中洞徹人生世相,這種詼諧出于至性深情,而骨子里是沉痛,這是一種大智慧、大胸襟的表現(xiàn),筆者所論的幽默偏于這種悲劇的詼諧。沈老頗具幽默品格,兩種詼諧形式兼而用之。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深受聶紺弩的影響,曾以力助聶氏《馬山集》的出版作延陵之劍。聶為一代奇才,他以雜文入詩,獨辟新境,胡喬木在《散宜生詩·序》中說:“希望一切舊體詩新體詩的愛好者不要忽略作者以熱血和微笑留給我們的一株奇花——它的特色也許是過去、現(xiàn)在、將來的詩史上獨一無二的?!甭櫾娭卸嘤斜瘎〉脑溨C,他蒙冤判刑在北大荒服苦役,而仍苦中作樂,調(diào)侃自己:“如笑一雙天下士,都無十五女兒腰?!保ā妒八胪婀狻罚?“眠于軟軟茅堆里,暖過熊熊篝火邊?!保ā恫菟尥h沛家》)②文豪國士,竟然白天拾麥穗,夜晚睡草堆,可謂慘絕人寰,而詩人竟然在苦難中尋找歡樂,凄苦的笑聲把我們帶入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歲月之中。沈老是極具哲學智慧的藝術(shù)家,他的詩中也不乏這種笑中有淚的幽默。詩人在文革中亦飽受苦難,而最使他痛苦不堪、終生難寧的是疾病的折磨,他與困難、與病魔作抗爭的精神最令人欽敬。他與病魔開玩笑:“數(shù)九寒天異常暖,成群細菌不畏冬?!保ā缎了炔∑稹罚?寒氣能把細菌凍壞一點就好,然而細菌們在暖和的身子里還人丁興旺,一點也不怕冷哩,實際上為病魔困苦不堪。眼睛上出了“飛蚊”,肯定不是好事,而詩人笑語自嘲:“舉世目盲因五色,平生心累為深情?!保ā赌考病帮w蚊”》)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世人為利所惑昧于心,盲于色,萬劫不復,而自己為深情所累,眼睛也出現(xiàn)“飛蚊”,憐世又嘲世,悲己又慰己,一語雙關(guān),妙趣橫生。
詼諧偏于語言的風趣,帶有較多的喜劇色彩。沈老心許聶紺弩,其實聶氏既善悲劇的幽默,又善喜劇的詼諧。他的詩,比喻、對偶、雙關(guān)的適用,出神入化,還把富有現(xiàn)代感的新詞用在精工高雅的藝術(shù)形式之中,靈光四射,妙趣橫生:“小姐香江百分百,先生昏事拖復拖?!保ā墩堊婀鉃樯髦畬懸环帧罚?“昏”古通“婚”,百分百,意為真正的淑女,“拖復拖”即言愛情長跑,詩句充滿戲謔之意,語言近乎生造,但沁人心脾。“嵩衡泰華皆0等,庭戶軒窗且Q豪”(《九日戲柬邇冬》),言五岳雖為名山,空中鳥瞰,與零相等;詩人住處雖為簡陋,而有阿Q一般自豪,真是奇語,奇詩。沈老的創(chuàng)作,頗多喜劇的諷刺意味,2012年傳言所謂“世界末日”,國外的一些媒體故加炒作,造成一種恐懼心理,而先生為詩道:“末日臨頭倒計時,吾今安在故吾思。風從空穴驟掀浪,事出無端定限期。畏死貪生憐本性,悲天憫地仰真知。敬崇瑪雅超人慧,伊甸家園共護持?!雹墼娙嗽谖⑿χ牛磉_了對愚昧的卑視、對怯懦的揶揄、對真理的堅信之情?!捌嚿钕锺Y金笛,寵物高樓搭電梯?!保ā镀叨醵任缧选罚?寫鬧市之喧囂,時風之不古,幾分諧趣,幾分苦澀?!敖饒A早盼月銀圓,攬抱金銀傾蓋歡。銀圓哪比金圓好?此夜清光不共看?!保ā毒泳╇s詩·黃金月餅》) 中秋佳節(jié)送月餅本來是傳遞一份美好的情感,而送的是極品——黃金月餅,這就不是一般的傳遞感情了,而是變相的行賄受賄,有此月餅連月亮清光也不清了。在語言上詩人也著意求新求奇,顯得別有風趣:“誦經(jīng)新進CD片,凈土往生都靠它。”(《無題》)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詩道幽渺,高境難臻,韻外之致,美在無言。詩人用汗水、用深情、用熱血催開的這株株藝術(shù)之花,將在華夏民族的藝苑永放沁人的幽香。寒山詩云:“圓滿光華不磨瑩,掛在青天是我心。”(《眾星》) 的確,這些意境圓融的詩篇,均為詩人仁心、赤心、壯心、慧心之折光,是其清氣、靈氣、浩氣、逸氣之湛發(fā)。正如王夫之說:“天壤之景物,作者之心目,如是靈心巧手,磕著即湊,豈復煩其躊躕哉?”④先生以雄邁俊爽、險絕厚澀的草書獨步天下,而其詩章多為書法載體,詩書雙美,淋漓酣暢,先生以其藝術(shù)實踐告訴讀者:大用外腓,真體內(nèi)充,擁有潛通的素質(zhì)方可能養(yǎng)出藝術(shù)的高境。在先生的詩國里流連,春花妍笑,月華皎潔,長風浩蕩,溪水潺湲,方知美原來是那么豐富,那么多彩,那么暢神,那么洗心,方覺天空更藍,陽光更燦。
注釋:
①轉(zhuǎn)引自[德]謝林著,魏慶征譯:《藝術(shù)哲學》,中國社會出版社2005年版,第353頁。
②所引聶紺弩詩均見:侯井天句解、詳注、集評:《聶紺弩舊體詩全編》,山東省新聞出版社1990年版。
③《“末日”》,《新華每日電訊》2012年12月21日。
④熊考核:《王船山美學》,中國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1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