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玲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影視學院,重慶 401572)
“戲劇”一詞在希臘文里的意思就是“完成著的動作”。“演員”一詞的意思是“動作的人”。表演藝術(shù)就是以“再現(xiàn)人的動作來再現(xiàn)角色的”。因此稱表演藝術(shù)為“動作的藝術(shù)”,稱演員為“動作的大師”。 亞里士多德認為:一切藝術(shù)都是模仿,戲劇是對各種生物的行動的模仿。
現(xiàn)在的表演教學中,很多時候?qū)W生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劇本臺詞的表達上面,特別是初學表演的同學,好像只會用“有聲語言”來支撐他們的表演,一旦沒有了“有聲語言”——“臺詞”的支撐,他們就失去了方向感,在舞臺上他們就會變得不知所措。這是筆者近年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一個很大的問題,雖然在大一入學的“解放天性”訓練中,我們針對注意力集中、感受力、想象力、交流判斷、有目的性的動作等表現(xiàn)元素做過一系列的小練習,但在進入片段練習以后依然會發(fā)現(xiàn)學生在排練過程中對臺詞的依賴性很強,在臺上往往是在說臺詞,所說的臺詞沒有深意,很蒼白,特別是沒有臺詞的時候就不知道怎么做了。
在之前的教學中也曾反復給學生分析劇本里的動作線索,解釋人物的心理動作,有時候后也給學生一些動作,但是效果都不好,學生從對劇本臺詞的依賴變成了對教師的依賴。他們不能主動而積極的在劇本的規(guī)定情境中“行動”起來。這時候著名表演藝術(shù)家林洪桐教授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讓我給學生做“六句話”練習:
甲:你一定要走嗎?
乙:是的。
甲:不會來了?
乙:嗯。(哪能啊。)
甲:那你就滾吧!
乙:謝謝!
六句話練習要求學生在整個作業(yè)中只能說這六句話,故事必須完整,每一句臺詞說出來都必須有心理依據(jù),要合情合理。
規(guī)定情境在戲劇中的重要性早在18世紀就被法國哲學家D.狄德羅提出。他曾把“情境”看作戲劇作品的基礎(chǔ)。黑格爾在談到戲劇的特性時,也曾把“情境”與“沖突”聯(lián)系在一起,并強調(diào)情境的本體意義。存在主義哲學家 、劇作家J.-P.薩特把自己的劇本稱為“情境劇”,并把戲劇的對象說成是人在情境中的選擇行為。B.布萊希特則把戲劇看作是一種科學的方法,認為:劇院乃是檢驗人類在特定情境中行為的實驗室。這種觀念也從一個特定的角度界定了戲劇的本質(zhì)。
六句話練習首先就要求學生要去思考這六句話要在怎樣的規(guī)定情境下說出來才合理。在這個練習中只有這六句話可以說,并且不能改變它們的先后順序,這讓它看上去在規(guī)定情境的設(shè)定上會有很大的局限性,有人說這只適合分手的戲,其實并不是的。心理學的大量研究表明,一首曲子或一篇文章,如果給它們加上一個標題,就會使聽眾或讀者較快地理解它們的意思或主題;同樣一幅輪廓圖,對不同的人給以不同的提示,人們就會把同一幅圖看成不同的物像,或聯(lián)想起不同的事物。對于這種現(xiàn)象的心理學解釋,就是語言調(diào)節(jié)了人們的注意力,使其按照語言的提示把注意力聚焦在某一點上。
在完成六句話練習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心理引導對于語言的意義是可調(diào)節(jié)的。同樣的六句話,你賦予它不同的規(guī)定情境,它展現(xiàn)出來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樣。
如果我們設(shè)定的規(guī)定情境是待產(chǎn)的孕婦與她即將去執(zhí)行任務(wù)的丈夫的分離,那么整個作業(yè)的基調(diào)會比較悲情;假如我們把規(guī)定情境換為一對小情侶去郊游,女生玩得太得意忘形不小心摔倒了,男生見了想跟她開個小玩笑,不但不拉她還假裝要離開,這樣的規(guī)定情境中我們表現(xiàn)出的是小情侶談戀愛時的小情趣,這樣和上一個作業(yè)的基調(diào)就完全不同。
在語言學中,一個句子的意義可以分為三種意義:邏輯意義、語法意義和語用意義。句子的邏輯意義是由句子中實詞本身的意義和相互間的語義關(guān)系構(gòu)成的,不涉及詞語在句子中的語法性質(zhì)。句子的語法意義是由詞語的語法形式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意義,主要由詞語的語法形態(tài)、虛詞或語序表示。語用意義是說話人說出該句子時的交際意圖和交際價值。交際意圖與語言環(huán)境密切相關(guān)。
同一個句子,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說出來,可能有不同的交際意圖。如:“你生病了”。按邏輯意義來說,這句話沒有什么難理解的,但是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下它的語用意義就會完全不同。如:一對情侶間說出這樣的話是表示關(guān)心,他除了要表達“你生病了”這個事實以外,更多的是要表達“你應(yīng)該好好休息,按時吃藥”這樣的意思。假如這句話是在兩個發(fā)生沖突的人之間說出來,那它的意思就變成了“你現(xiàn)在的狀態(tài)可不好,我勸你老實點不要惹不必要的麻煩”。
由此可見,在生活中我們言語的語用意義更為重要。這就是我們?yōu)槭裁纯倧娬{(diào)演員要挖掘臺詞背后的潛臺詞的價值,而這個潛臺詞就是我們每句話中的語用意義。
六句話練習對學生在挖掘潛臺詞方面有很好的訓練作用。潛臺詞意義的表達我們通常是通過語音、語調(diào)、重音、停頓等方面的處理來表現(xiàn)。如在第一個作業(yè)中待產(chǎn)的妻子對丈夫說:“你真的要走嗎?”她所要強調(diào)的詞應(yīng)該是在“真的”上。她潛臺詞中沒有表達出的是“我們的寶寶就要出生了,我需要你的陪伴,你真的沒有辦法留下來陪我嗎?”而第二個作業(yè)郊游中不小心摔倒的女孩這句話所強調(diào)的就應(yīng)該在“走”上面了?!澳阏娴囊??不拉我起來?你故意逗我的吧?”同樣的話語,在不同的規(guī)定情境中有著不同的語用意義。在這個練習中我們就是要通過這僅有的六句話來訓練同學們在潛臺詞挖掘上的能力。
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的肢體語言在交流的過程中起著比有聲語言更大的作用。如我們想安慰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說“別難過了”;我們也可以用拍拍對方肩膀的動作來表示我們的關(guān)心與鼓勵,我認為使用“別難過了”這句話比起拍肩這個動作就顯得蒼白了許多。而且隨著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些時候一個人的有聲語言所表達的并不一定是真實的情感,現(xiàn)在警察破案時都有專門的行為心理學專家來觀察和分析嫌疑人語言與動作間相悖的地方,來找出突破點,因為一個人對一個事件描述的時候是可能說假話的,但是他身體卻會對他的真實情感作出真實的反應(yīng)。當然這屬于刑偵的范疇,而我們演員所要研究的就是在劇作家臺詞背后的這個角色的真實情感是什么,并選擇用什么樣的動作來更好的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表演視覺化訓練的必要性除了和我們?nèi)梭w的感官功能有關(guān),同時也是這門藝術(shù)特性的需要。試想一下,同是兩個人在舞臺上演出,一組是這兩個人除了少量的來回走動外只剩下在舞臺上不停的說話,而另一組在少量對話的同時加入了豐富的肢體動作的交流,哪一組更容易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呢?
戲劇或者電影都是敘事性的,它不同于音樂表達的抽象性,它是以具象的、流動的影像和動作來呈現(xiàn)故事。匈牙利理論家伊芙特·皮洛認為:電影思維的素材只能是動作。動作是構(gòu)成思想的基石,因為一段故事的基礎(chǔ)始終是人的生活與活動。因此,對于電影來說,只能通過動作展現(xiàn)和跟蹤一個思想。美國戲劇家貝克指出:“動作是激起觀眾情感最迅捷的手段,一個行動者與一個思考者,誰最受群眾歡迎?舉世公認的信條是‘行動比言詞更響亮’”。
俄國的導演、戲劇理論家梅耶荷德曾提出了“生物力學”理論,讓演員進行“動態(tài)的”動作訓練,使之學會了最大限度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并在演出中充分利用自己的整個身體,而不只是聲音和面部表情進行表演。波蘭導演、戲劇家格洛托夫斯基主張,演員要不斷挖掘和發(fā)展生動的外在表現(xiàn)手段,且要通過嚴格的形體訓練為內(nèi)在的戲劇組成部分服務(wù)。
六句話練習要求學生只能通過更多、更細、更有代表性的動作來充分的揭示規(guī)定情境和人物內(nèi)心的潛臺詞。一共就六句話,如果只是單純的說出來恐怕連故事都很難表達清楚,更談不上吸引觀眾了。這幾句詞什么時候說、怎么說,這都是需要用心思考的。落實在對話練習中也可以訓練學生對戲劇中道具的選擇與運用。下面舉其中一個實例來說明學生怎樣一步步去豐富、去完成這個六句話練習。
一組學生最初的作業(yè)講述的是一對剛結(jié)婚不久的夫妻,丈夫因工要出差,妻子對其進行挽留??赐晁麄兊淖鳂I(yè)后我首先要求對規(guī)定情境進行深化,普通的人物關(guān)系和普通的事件讓這六句話說得太直白,無法激起學生內(nèi)心積極的行動欲望。我們將妻子設(shè)置成為一位即將待產(chǎn)的孕婦,這樣她挽留的動機就更加強烈,把丈夫設(shè)置成為一名軍人,作為一名軍人當上級下達命令的時候他只能選擇服從。這樣的一個改變讓這兩個人物在行動的過程中就有了不得不這樣去做(挽留/離開)的理由,讓他們的內(nèi)心有了一個支撐點。接下來我讓他們對動作進行了豐富和選擇,讓他們?nèi)ニ伎歼@僅有的六句話要如何說,什么時候說,怎么說,在對話的空隙中要怎樣的動作才能充分的揭示這特有的規(guī)定情境。
經(jīng)過整理,整個作業(yè)比之前完整了許多。一開場丈夫在家里收拾行李準備出發(fā)。收拾完后丈夫拿出給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準備的小禮物。看著禮物丈夫想到快要臨盆的妻子和即將出生的孩子心里充滿了不舍。將禮物放好后看了一下時間,馬上就要集合了,丈夫起身拿著箱子往外走。妻子從外走進來擋在了門前,丈夫停住,兩人對視無語。妻子從丈夫手上奪下了行李往屋里走去,丈夫來到妻子面前想要拿回行李,妻子把行李藏在了身后:“你真的要走嗎?”“是的?!闭煞蜉p聲說道。妻子看了丈夫一眼,走到沙發(fā)前慢慢的坐下,丈夫來到妻子身邊拿起給妻子買的包想哄妻子開心,妻子把包打開了,丈夫又拿起了給未出生寶寶買的玩具熊逗妻子,妻子看了他一眼沒理他,最后丈夫從包里拿出一套給小寶寶準備的小衣裳遞給了妻子,妻子慢慢的接過來開始哭泣:“再也不會來了?”丈夫抱住了妻子,貼著她的臉說:“哪能?。 闭f完停頓了一下,然后起身拿著行李快步往外走,妻子再次追上來擋在了丈夫的身前。她緩緩的從自己的脖子上取下一個護身符給丈夫帶上,“那你就滾吧!”妻子轉(zhuǎn)過身去不看丈夫。丈夫放下行李來到妻子的面前單膝跪下來抱著她聽著肚子里孩子的動靜。丈夫輕輕的吻了一下妻子的肚子說了聲:“謝謝!”然后拿上行李走出了門。妻子慢慢轉(zhuǎn)過身看著丈夫的背影眼淚流了下來……
在完成“六句話練習”的過程中不僅同學們有所進步,我也從中獲得了啟發(fā),有好的也有不足之處,在揭示規(guī)定情境的行動中有一些動作和道具的選擇比較雷同,比如告別的時候大都選擇送禮物,而送什么樣的禮物能更好的揭示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呢?送的過程選擇什么樣的動作更具有戲劇性呢?這都是我們在教學中需要進一步思考和挖掘的內(nèi)容。
注釋:
①《表演美學手冊》林洪桐著 中國電影出版社2010年出版第214頁
②http://baike.baidu.com/subview/43208/7537206.htm?fr=aladdin
③《世俗神話——電影的野性思維》(匈)伊芙特.皮洛著 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13頁
④《表演美學手冊》林洪桐著、中國電影出版社2010年出版第2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