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長紅
舞蹈是一種以人體動作為主的表現性的藝術活動,是身體隨著音樂旋律有節(jié)奏的優(yōu)美運動,舞蹈動作富有節(jié)奏性、造型性、準確性和連貫性,它直觀、形象、生動、活潑,是聾生極為喜愛的一項活動。在教學中帶領聾生把舞蹈和音樂很好的結合,那必定能給聾生創(chuàng)造獨特的個性,從而美化聾生的心靈、深入感悟事理、較好地表達情緒和思想。促進聾生在體、智、德、美諸方面都得到和諧發(fā)展,從而全面提高聾校素質教育質量。
1 在課堂中注意激發(fā)聾童學習律動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聾童對律動的興趣,在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僅能促進聾童積極地參與各項藝術活動,使聾童認真自覺地學習舞蹈、掌握節(jié)奏,而且也豐富了聾童的業(yè)余生活,擴大視野,增強了自信心,使他們保持輕松、愉快的情緒。每堂課設計的教學內容,應從聾童心理特點出發(fā),不要讓聾童覺得困難,反之,要讓學生覺得學習舞蹈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每一節(jié)律動課都是和老師的一次愉快合作。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動作協(xié)調能力差的聾童,我們教師也應不辭辛苦,把一節(jié)新課中復雜的動作,做一些改動,使復雜的動作變得簡單。簡單適宜的動作有助于聾生掌握記憶,并且可以增強其對律動這門學科的興趣,這樣他們就能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同時還要讓聾童走出學校,多參加社會活動,與健全學生同臺演出、公平競爭,從而培養(yǎng)他們學習舞蹈的興趣。
舞蹈以其獨特的藝術形象去影響和感染聾孩子的精神活動,使聾生在對美的感受中,心理上產生共鳴,情感上得到愉悅,從而樂于接受律動教學,喜歡上律動課。
2 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進行教學
首先,運用多媒體課件,優(yōu)化課堂教學。聾童除聽覺缺陷外,其它器官均健全,他們也有思想、有感情,只是聽不到聲音,無法體會音樂的內涵,更無法表達出歌曲內容的豐富情感性,只是一味模仿老師,就顯得動作特別僵硬,無法融入歌曲內容的情感。例如在教學《小燕子》時,通過播放flash課件展示一群花羽毛的小燕子在天空中自由的飛來飛去,一邊播出歌詞:“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學生很快就能融入其中,仿佛自己是一只小燕子,并且有的學生還能根據老師的動作做適當的修改,比如老師教的動作是在原地做的,學生就加上轉圈的動作;有的動作課本上規(guī)定是面對面跳對應的動作,但是我為了防止部分聾生協(xié)調能力差,動作易出錯,就全部改成統(tǒng)一的動作,教學的時候播放配套的教學碟片,有些同學居然能夠參照碟片,兩個人一組,把動作修改成和碟片上一模一樣,這不由得不讓人稱贊這些聾生的智商,同時也體現了多媒體課件的影響力。
律動課教學主要目的就是向學生傳授舞蹈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通過各種動作的組合,表現舞蹈作品的內容,也就是音樂的表現力,讓學生掌握舞蹈動作的要領,是律動課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通過多媒體課件中的慢放動作,讓學生看懂動作的先后順序,手、眼、腳的位置,讓學生一個動作一個動作慢慢模仿,這樣就減輕了教學的難度。
其次,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平時的律動課是通過“以手代口”的舞蹈基礎訓練、“以數代樂”的節(jié)奏訓練、以及“以形代情”的情感教學,來彌補聾童學習舞蹈的缺陷。聾童由于聽不見老師數拍子,所以節(jié)奏很難掌握,那么就通過用手勢1、2、3……來表示(一般根據節(jié)奏快慢以1/4和1/8拍為單位),弱拍、強拍可以通過踩腳鼓來表示,學生通過教師踩鼓點的強弱震動感受拍子的強弱,這樣就可以讓聾生邊看老師的手勢,邊通過感受鼓點把握節(jié)奏的強弱與快慢。
在實際教學中,還有很多教學方法,可以提高聾生的舞蹈能力和基本功,然而培養(yǎng)聾童學習舞蹈的能力和基本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還需要聾童自身的不斷努力和老師孜孜不倦的激情鼓勵。
3 自我表現讓聾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舞蹈的要義之一即自我表現。尤其是低年級的舞蹈教學更應時刻記住這一點??v觀平日聾校的舞蹈課多是教師跳,學生做,一堂課學生們在教師的指揮下,重復練習。時間長了,學生疲憊不堪,這種簡單反復的訓練會使感情割裂,讓聾生無休止地接受他人強加于已的東西,動作不再是來自聾生內心或外部印象的第一反應,變得機械枯燥,難以實現舞蹈教育的目標。如果一節(jié)課內留點時間讓學生自己做一做、想一想、調換一種學習形式,重新調整學習狀態(tài),能更好促使聾生大腦活躍、興奮,讓學生“有的放矢”的學習,以通過自己的體驗和理解,有所擇重地練習,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更加主動,效果則會更好些。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在舞蹈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做,盡情的表現自我。這樣才使學生在一種愉悅、寬松、自主的氛圍下學習優(yōu)美的舞蹈。
4 舞蹈使聾生感悟人生真諦、笑對生活
著名聾人舞蹈家邰麗華曾經說過:“殘疾不是缺陷,而是人類多元文化的特點;殘疾不是不幸,而是不便;殘疾人,也有生命的價值;我們不僅僅渴望平等、參與、共享,還希望以自己的意志和智慧,與大家共創(chuàng)人類美好?!敝袊鴼埣踩怂囆g團中的一些聾人舞蹈演員,他們精彩絕倫的表演,給人以極大的震動。他們今天所取得的成績,離不開聾校的舞蹈教育。而在我們學校學習的聾生們,經過很長時間的刻苦訓練,也曾多次獲得市級的多個獎項。這些聾孩子每次動情的演出總能博得觀眾長時間熱烈的鼓舞。這陣陣掌聲說明:聾生們不負各界愛心,以頑強的生命力沖破殘疾束縛,向社會展示了新時代聾生樂觀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創(chuàng)造了人類向生命潛能挑戰(zhàn)的一個實實在在的奇跡,這是爭得全面參與與社會權利的一個良好的開端。既為特校爭了光,也擴大了殘疾人在社會上的影響。更重要的是使聾生看到了自身潛能的決心和自信心。這股強大而持久的動力驅使聾生點燃心靈美的希望之火,同時也喚起更多的殘疾人自強不息的行動去爭得社會的尊重、理解和信任。讓聾生們明白, “是金子總有它發(fā)光的時候”,不要太自卑,其實,人生是美好的,要笑對生活!
5 轉換角色,注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過:“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钡诼蓜訉嶋H教學中,我們往往走入單純“老師教動作,學生學動作”的誤區(qū)。教師是課堂的主人,照著教材教動作;學生跟著模仿,兩者都成了教材的奴隸。甚至有的時候,有的學生自己設計的動作明明跳的很好,因為與教師教的有區(qū)別或者和書本上的有出入,教師就立即給予批評糾正,長此以往,就容易壓制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甚至對律動課產生逆反心理。
學生也喜歡過把癮──當老師,我們可以在復習課堂中,把他們分成A、B兩組,A組先充當老師的角色,B組充當學生,A組的同學先欣賞B組同學做動作,然后調換,A組作學生,B組作老師,最后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對好的進行表揚,說說值得學習的地方,認為動作不到位的,講講應該怎么做,給予糾正,這樣就避免了老師直接批評而造成的聾生心理上的傷害。
總之,律動課教學在聾校諸多學科中是比較重要的一門學科,也是一門特殊的學科,還需要我們特殊教育工作者不斷摸索,不斷探究,以期研究出最適合聾童的律動課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