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鑫
沉香,一個古老而清新的事物,自漢代傳入中國起就與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沉香文化。沉香文化由香料、香具和用香方式等核心元素共同組成,在2000余年的歷史進程中,它與人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審美情趣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既是一部卷帙浩繁的社會生活史,又是一幅神奇絢麗的藝術巨制。
以沉香為原材料進行加工雕刻,自古有之,據《陳書·張貴妃傳》記載:“至德二年,乃于光照殿前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閣高數丈,并數十間,其窗牖、壁帶、懸楣、欄檻之類,并以沉檀香木為之”。日本正倉院藏有以沉香制成的唐代書箱、毛筆、刀柄,宋人王仲修在《宮詞》一詩中也提到過沉香筆,“六曲屏風倚殿帷,君王風度欲題詩。卻宣學士書無逸,又賜沉香筆數枝”。這些沉香制品以實用性為主。明清時期,隨著雕刻藝術迅速發(fā)展,沉香雕刻作為新型材質同樣也受到當時手工藝人的關注,出現了大量的沉香雕刻藝術品。沉香雕刻具有獨特的藝術語言,開創(chuàng)性地將視覺欣賞與嗅覺感受結合起來,使觀者在品賞沉香雕刻器物的同時,也能體會其他材質雕刻所沒有的醇郁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