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教育部正式印發(fā)《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兑庖姟吩谔岢雠囵B(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實的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審美情趣的同時,突出強調要使學生具有中華文化底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國際視野,力求使立德樹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時代性更加鮮明。
有評論指出,這一改革指向極具現實性、針對性和緊迫性。
立德樹人,體現了育人與育才目標的一致性,凸顯了德才兼?zhèn)錁藴实娜瞬庞^。需要指出的是,在下一代教育問題受到空前重視的今天,因急功近利的應試教育等弊端所導致的育人與育才、成人與成才相脫節(jié)的現象,也日益令人糾結,令人困惑,令人憂慮。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解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時曾經表示,我們要培養(yǎng)的人才,最終不是只會考試的人才,而是會解決實際問題、會做事的人才,是在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工作中做出業(yè)績和貢獻的人才。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其核心是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重大問題。
半年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擺在重要位置。其中,“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等提法備受關注與期待。即將推進的全面深化課程改革,意味著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正在以此為突破口,逐漸步入深水區(qū)。
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教育的改革,不僅僅是一個領域的改革,而應該是全社會的改革。如何讓教育回歸其育人本位,如何化解功利化教育之憂,如何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如何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時代提出的嚴肅考題,而考生不僅僅是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每個家庭也應交出自己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