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青
1573年,瀘州第一家正式掛牌上市的大曲酒生產作坊“舒聚源”,建立起了“瀘州大曲老窖池群”。連舒家先祖自己都不曾想到的是,這幾座老窖池從建成至今四百年間酒香不斷,成為瀘州老窖的“鼻祖”?,F今,原來的8座老窖池(今存4座)已演變升華為10086座,其中最為神奇的,則是其中的1619座超過百年的神奇老窖池群,它們也是目前中國唯一保存完整、建造生產持續(xù)時間最長的老窖池群。
瀘州的窖池,筑窖原料用的都是瀘州本地特產的細膩無沙的黃泥,這也是最好的建窖材料。不過,雖然老窖釀出的酒格外醇香,但要讓一個新建的釀酒泥窖成為老窖,最少也需要50年的等待,并且窖池在這期間還需要不間斷地使用,一旦停止,便將前功盡棄。
歷代瀘州釀酒大師們,除了傳承下如“指評法”(以手指感覺判斷酒的純度)、“看花摘酒”(以酒花大小、持續(xù)時間長短來分析蒸餾白酒的老熟程度)等高超釀酒技法外,還將《周易》中的陰陽學說融入老窖之中……所以在2009年,從窖池中釀出的瀘州老窖酒,曾售出單瓶101萬元的天價,舉國震驚,此為中國單瓶白酒拍賣最高紀錄,至今未被人打破,酒業(yè)界紛紛感嘆:“此非惟人力,亦賴天時”。
國窖在1573年開元
世界上最龐大的古老窖池群
現今,走在瀘州城區(qū),依然能隨處感受到泥窖釀酒這項中國人最偉大的發(fā)明對這座城市的影響:現今,瀘州老窖的古老窖池群除在國窖廣場附近較為集中外,還零星分布在小市、羅漢鎮(zhèn)等地,或與民居相伴,或以古宅為鄰,整座古城,無不透出一種屬于酒的獨有滄桑。
瀘州這片神奇的窖池群,開元在明萬歷元年(1573年),這一年中,瀘州第一家正式掛牌上市的大曲酒生產作坊“舒聚源”,建造了瀘州大曲最初的老窖池群——或許連舒家先祖自己都不曾想到,這幾座老窖池從建成至今四百年間酒香不斷,成為瀘州老窖的“鼻祖”?,F今,原來的8座老窖池(今存4座),已演變升華為10086座,其中最為神奇的,則是其中的1619座超過百年的神奇老窖池群,它們也是目前中國唯一保存完整、建造生產持續(xù)時間最長的百年老窖池群。
這些瀘州窖池的建造,云集了從遠古開始中國釀酒人所有的智慧:筑窖原料用的都是瀘州本地特產的細膩無沙的黃泥,黏性很強,所以無須經過防滲處理即能保水。而這些用作窖泥的黃泥在漫長的歲月中,經過酒液浸潤,泥色會由黃變?yōu)?,再成為灰色、烏黑色、最后成為灰白色,泥質也會由柔變脆,在光線的照射下,還會顯現出紅、綠、蘭等彩色,且隨時散發(fā)出香沁脾胃的香味。
從現代生物技術角度看,泥窖釀酒是集多種生化反應于一體的釀酒過程,而泥窖本身又是多種微生物的載體,養(yǎng)護得好的泥窖是最好的反應容器,窖齡越長,產出的酒也就越好——因為老窖中的微生物在釀酒的特定環(huán)境下逐漸累積沉淀,久而久之,窖池就形成了優(yōu)良菌種的繁衍地,微生物的生命活動中產生香味,時間越長,微生物產生的香味物質就越多,用這樣的泥窖釀出的酒,必然具備濃郁誘人的香味。
不過,雖然以此老窖釀出的酒格外“醇香濃郁、清洌甘爽、飲后尤香、回味無窮”,但要讓一個新建的釀酒泥窖成為老窖,最少也需要50年的等待——新窖池的初產,僅僅能釀出質量一般的三曲、二曲酒,約經十年后,才可生產部分頭曲,而釀制特曲酒的窖池窖齡,必須在30年以上,最后有50年窖齡的窖池才可被稱為老窖。
從“指評法”到“看花摘酒”
神奇窖池中的“陰陽哲學”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老窖池群,瀘州的這1619座神奇的老窖池,無疑成為了世界酒行業(yè)的專家們最好的參考范本。在歷史記載中,曾有無數釀酒大師專程前來考察:為什么瀘州產好酒?
他們在這里也研究出了統(tǒng)一的答案:瀘州老窖產出的酒之所以名揚四海,除了爐火純青的釀制工藝外,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正是因為瀘州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神奇的老窖池群。而最讓大師們稱奇的是:除了歷代瀘州釀酒大師傳承下的如“指評法”(以手指感覺判斷酒的純度)、“看花摘酒”(以酒花大小、持續(xù)時間長短來分析蒸餾白酒的老熟程度)等高超釀酒技法外,偉大的祖先甚至還曾將古老的陰陽哲學融入到瀘州的泥池酒窖中,對瀘州乃至全國的釀酒技術,產生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謂陰陽哲學,最早見于《周易》,其核心內容就是講求平衡,認為萬事萬物都不可失去平衡——而從古至今瀘州的各位釀酒大師們,也都一直以此作為釀酒的最關鍵一環(huán)來看待:如在瀘州老窖首創(chuàng)的“低溫入窖”釀造工藝,因為剛剛釀出的酒暴烈而不柔和,容易上臉上頭(行業(yè)語稱為“陽氣上沖”),必須經過長期儲存“損陽益陰”,酒才柔和好喝,所以,瀘州人從宋代開始的規(guī)則是:剛從老窖中釀出的酒絕不會馬上飲用,他們將其封入陶壇,經過長期在地窖或山洞內的低溫儲存,用地氣的“陰”來平衡酒糟的“陽”,而這樣釀出的酒香醇驚人,一時成為宋代王公貴族的最愛,瀘州釀酒大師們的這門技法也隨之流傳到全國……
“酒城幸保身無恙”
朱德與1619個窖池的不解之緣
從宋元時期開始,歷史的戰(zhàn)火曾多次洗禮過瀘州。不過,令人驚奇而欣慰的是:即使江山幾易,但這些老窖池依舊在鐵蹄與屠刀下完整地被保存下來。
時間到了1916年,一位年輕的將軍隨蔡鍔起兵,由云南入川討袁,駐防瀘州。因屢建戰(zhàn)功,晉升為護國軍十三旅旅長兼瀘州城防司令,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駐就是5年。
這位年輕的將軍名叫朱德,后來成為新中國的開國元勛,十大元帥之首。
戎馬之余,朱德邀集數位瀘州釀酒大師如溫筱泉、艾承麻、羅小吟等29人結成“振華詩社”,銜觴賦詩,宣傳革命。時值韶華之年的朱德面對江陽勝景,豪情激蕩之時,也時常與在座諸位暢飲瀘州老窖酒。而在某一次對話中,朱德從幾位釀酒大師的口中得知這些國寶級的窖池的珍貴性后,竟一時呆住了:因為在和平發(fā)展時期,百業(yè)興旺,酒類需求增長,便會出現大批新興釀酒作坊。但凡遇戰(zhàn)亂兵燹,世事不寧,百業(yè)蕭條,釀酒業(yè)也會一蹶不振,很容易造成窖池閑置或破壞,而釀酒窖池的閑置,將直接導致所產基酒品質的低下,甚至閑置1個月左右,這座窖池就將荒廢,前功盡棄……
朱德百感交集,想到即將到來的戰(zhàn)火,朱德下令護國軍將士必須保證這些酒窖的安全,如有叛軍入侵破壞,堅決予以消滅。他還賦詩一首抒懷:“……酒城幸保身無恙,檢點機韜又一年……”
2009年,一瓶從瀘州這國寶級窖池釀造出的瀘州老窖“國窖1573”國禮酒,曾售出單瓶101萬元天價,此為中國單瓶白酒拍賣最高紀錄,且記錄至今未被打破。消息傳出,舉國震驚,不僅酒業(yè)界感嘆:“此非惟人力,亦賴天時”,就連史學界也被這神奇的窖池所征服:“就像1619個夢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