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志宇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討CT和X線檢查對慢性肺氣腫患者肺功能的診斷價值。方法:選擇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間確診收治的40例慢性肺氣腫患者,同時選擇同期非慢性肺氣腫40例患者,對兩組患者同時采用CT以及X線檢查。結果:研究結果顯示,X線診斷僅能從肉眼中分辨慢性肺氣腫患者的影像情況。而CT掃描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TLC指標以及其他肺功能指標方面比較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CT掃描對于慢性肺氣腫患者的肺功能檢查具有極高的診斷價值,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關鍵詞】CT;X線;慢性肺氣腫;肺功能診斷
慢性肺氣腫具有發(fā)展緩慢以及發(fā)病率高等特點。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采用CT后處理軟件進行功能成像,對慢性肺氣腫患者的肺功能進行定量診斷是目前臨床醫(yī)學所關注的熱點[1-2]。本次研究,筆者就分析比較多層螺旋CT與X線檢查對慢性肺氣腫患者肺功能的診斷的差異,從而探討兩者對于慢性肺氣腫患者肺功能的診斷價值,現(xiàn)將部分研究資料整理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本組研究選擇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間確診收治的40例慢性肺氣腫患者作為觀察組,同時選擇同期非慢性肺氣腫患者40例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均符合國際慢性肺氣腫診斷標準,其中排除胸廓畸形以及其他影響肺功能疾病的患者。觀察組中男27例,女13例,患者年齡16~72歲,平均50.2±4.9歲。對照組中男25例,女15例,患者年齡20~74歲,平均52.5±3.3歲。
研究方法:CT診斷:深吸氣末及深呼氣末進行低劑量全肺MSCT掃描,掃描方向為肺底至肺尖,圖像重建方式選擇為層厚1.25mm,間隔為1.25mm標準進行重建。X線診斷:選擇合適的X光機對所有患者進行X線掃描。
統(tǒng)計學處理:研究選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組間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 ±s)形式表示,配對t檢驗,P<0.05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X線診斷:兩組患者的X線掃描診斷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雙肺紋理增強、明顯紊亂、邊界不清,以中下肺葉最為顯著,比側肺葉中帶有顯著肺紋理走行分布的斑片狀多發(fā)囊狀透亮影。膈肌較為光滑,肋膈角銳利。對照組患者的雙肺紋理清晰可見,并無任何陰影出現(xiàn)。CT診斷:兩組患者在TLC指標以及其他肺功能指標方面比較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具體數(shù)據(jù)比較。
討論
肺氣腫是一種終末細支氣管以遠氣腔的持續(xù)性擴張并伴有管壁的明顯破壞的病癥。目前臨床對于肺氣腫的診斷主要依據(jù)臨床影像學以及肺功能檢查。以往的研究中對一組健康人進行胸部CT檢查以及肺功能檢查,結果顯示,在60例吸煙者中有27例有較為明顯的肺氣腫改變,但臨床的常規(guī)肺功能檢查并不支持肺氣腫。這顯示了肺部形態(tài)的變化的時間早于臨床癥狀以及肺功能異常。因此,僅僅憑借臨床表現(xiàn)以及常規(guī)肺功能檢查并不能正確診斷肺組織的破壞[3-4]。
螺旋CT對于呼吸系統(tǒng)的診斷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臨床診斷中在顯示肺部解剖結構的同時,還能依靠定量指標對肺功能狀況作出評估。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多排螺旋CT逐漸得以在臨床應用,螺旋CT不僅能夠進行高速容積掃描,分辨率高,圖像處理功能好,同時借助三維重建技術可以評價興趣區(qū)的空間分布以及其容積。本次研究中,采用重建技術能夠從形態(tài)上較好的顯示肺氣腫的分布,結合工作站軟件可以對患者的氣腫部位以及殘留正常肺組織的體積進行測定。本次研究結果顯示,X線診斷僅能從肉眼中分辨慢性肺氣腫患者的影像情況。而CT掃描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TLC指標以及其他肺功能指標方面比較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CT掃描對于慢性肺氣腫患者的肺功能檢查具有極高的診斷價值,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張偉宏,蔡柏薔,王京嵐,等.肺氣腫的CT肺功能成像:CT技術與肺功能檢查的對照研究[J].中華結合和呼吸雜志,2010,2(5):150.
[2]韓正平,李祥平.CT和X線檢查對慢性肺氣腫患者肺功能的診斷價值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1,32(23):4758-4759.
[3]李杰,易星航.64層螺旋CT肺容積成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診斷價值[J].臨床肺科雜志,2014,19(03):476-478.
[4]田媛,馬少林,張葉娜,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膈肌形態(tài)學的CT三維重建技術研究[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36(2):9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