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闡述高職幼師“藝術教育教師工作坊”的類型,從建立開放的系統(tǒng)組織、實行自我管理兩方面論述高職幼師“藝術教育教師工作坊”的構建,并探討該工作坊的價值。
【關鍵詞】高職幼師藝術教育教師工作坊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5C-0162-02
“工作坊”即英文“workshop”的中文譯意。根據《朗文當代英語大辭典》中的定義,學術性的工作坊就是專題討論會、研討會或研習班等。工作坊一般是由少數(shù)人面對面地就某個問題進行密集討論的集會形式。工作坊在提供思想碰撞、建立共識、構建公開透明的行動平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高職幼師“藝術教育教師工作坊”作為一種群體途徑,是以“作坊”為載體,以藝術家、幼兒園教師及高職在校教師為參與者主體、幼兒藝術教育為核心內容的教師教育發(fā)展的新形式。
一、高職幼師“藝術教育教師工作坊”的類型
根據參與者的特點,高職幼師“藝術教育教師工作坊”共有三種發(fā)展類型。
(一)多學科教師工作坊
高職幼師藝術教育中,價值取向的偏技藝、內容的狹窄單一、方法的單調守舊等現(xiàn)狀呈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現(xiàn)行高職幼師藝術教育教學中“幼兒教育的教師”與“藝術教育的教師”在各自教學上的局限性。長期受學科限制的各學科教師,一般都各自為營。但幼兒教師藝術教育的特點要求,幼兒教師既要有幼兒教育又要有藝術教育的知識素養(yǎng)、技術技能等。
正如有學者所提出的:“學科知識的交叉與融合,既孕育了精彩紛呈的原創(chuàng)性成果,又造就了善于打破學科壁壘,把不同學科理論與方法有機融合的創(chuàng)新性人才”。因而,多學科教師工作坊就是要打破傳統(tǒng)的封閉體系,將幼兒教育與藝術教育不同觀點、理論、技術之間的教師進行相互碰撞,不斷調整教師智力結構,實行開放性的學術思想交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準幼兒教師。
(二)綜合藝術教師工作坊
藝術綜合性課是指將具有內在關聯(lián)功能的感統(tǒng)、情感價值等藝術課程內容與其相關的非藝術課程內容合二為一的課程;分科式綜合課是指在教學中以音樂、美術、舞蹈、戲劇中的某一門作為學科主題的主要教學內容達到綜合藝術教學,其學科目標的設定,是以“切入”的藝術學科為主的課程。
不管是藝術綜合課還是分科式綜合課,與傳統(tǒng)的藝術分類教學相比,綜合課的優(yōu)勢主要是軟化了各個藝術學科之間的界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藝術的整體認知能力,并且從生活、社會的實際出發(fā),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藝術課程的綜合化是世界藝術教育的發(fā)展主流。因而,綜合藝術教師工作坊就是將幼兒教師藝術教育涉及的各類藝術單科教師,如聲樂教師、鋼琴教師、美術教師、手工教師、舞蹈教師、攝影教師、戲劇表演教師、藝術傳媒教師等通過教師工作坊中提供的平臺,進行深度卷入、無隙互通后,使幼兒教師藝術教育回歸綜合的本質。
(三)校企合作教師工作坊
校企合作教師工作坊,即“校內教師”+“行業(yè)專家”工作坊,是包豪斯學院的創(chuàng)建者、現(xiàn)代建筑設計的奠基人之一格拉皮烏斯“藝術與技術相統(tǒng)一”的教育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為教師學習準幼兒教師藝術教育的理論及實踐服務。此工作坊倡導一種具有民主色彩的集體協(xié)作精神,改變了以往“學完再做”的學習與操作順序,通過“邊做邊學”、“在做中學”的方式,強調教師理論與實踐互動的同步性與時效性,并將經驗的學習提到教學日程之中,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中理論與實踐、藝術與技術脫節(jié)的問題,也使教師在盡量避免“重技輕藝”或“重藝輕技”的過程中,受到藝術與技術的雙重熏陶。
二、高職幼師“藝術教育教師工作坊”的構建
(一)建立開放的系統(tǒng)組織
“藝術教育教師工作坊”應是一個與它所處的高職幼兒藝術教育環(huán)境發(fā)生互動,并受其藝術環(huán)境的影響的一個開放系統(tǒng)。在這個開發(fā)組織中,不管是何種類型的幼兒教師及行業(yè)專家,當他們?yōu)榱烁呗毜挠變核囆g教育聚集在工作坊中,便可通過對幼兒藝術教育中原始素材、人力資源、教學技術、信息等的交流、碰撞,集思廣益并轉換成新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溝通方式等,最終以創(chuàng)意教學、藝術作品、職業(yè)能力、信息整合等形式推廣輸出(見圖1)。在輸入、轉換、輸出的整個過程中,都是圍繞培養(yǎng)幼兒教師藝術教育為目的而產生工作坊的主題。主題可以是比較棘手、迫切、尖銳的,也可以是經驗交流、常見普適的,只要在充分調動教師的興趣和參與欲望下,每次解決一個較具體的問題即可。
圖1 作為開放系統(tǒng)組織的工作坊
(二)實行自我管理
根據團體動力學理論,為使每個參與者在工作坊中都有機會深度卷入,參加藝術教育工作坊的教師規(guī)模應比較小,以 8至15人為佳。適當?shù)娜藬?shù),可使教師間的互通比較充分、反饋比較及時。由于藝術教育教師工作坊中的參與者都是平等自愿的,沒有職稱限定、沒有領導壓力,任何人都可在工作坊內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互為導師。因而,必須加強參與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只有參與者在以幼兒教師藝術教育的內容為核心,在不同的教師工作坊中,經過不斷的反復學習、反思、實踐后,才可以促進其職業(yè)發(fā)展。實現(xiàn)自我管理的途徑見圖2。
圖2 實現(xiàn)自我管理的途徑
(三)采用多方評價體系
教師工作坊中經團隊共同擬定、實際解決的問題,或提出的新理論、設計的新項目等,如何才能更好地為高職幼師藝術教育理論服務、不斷提高高職生的藝術教育教學的質量、開展藝術教育的創(chuàng)意實踐等,都因教師本人自評、合作團隊互評、行業(yè)專家反饋、學生實踐回饋等多方評價而臻于完善(見圖3)。
圖3 多方評價體系
三、高職幼師“藝術教育教師工作坊”的價值
(一)完成實踐導向下的問題解決
高職幼師“藝術教育教師工作坊”是以幼教市場為實踐導向,以高職藝術教育需求為目的,訂單式地進行培訓研討、項目設計。在實踐導向下,教師通過工作坊中開展的多形式的活動,了解到高職幼師藝術教育的現(xiàn)狀,并發(fā)現(xiàn)、識別真問題,再經過集體擬定議題后選擇最佳方案,開展實施教學以解決問題、深化理論,提高教學的質量(見圖4)。
圖4 實踐導向下的問題解決
(二)實現(xiàn)共同愿景下的自我超越
教師工作坊作為一個組織,一個整體,需要不斷超越自我。而組織的自我超越,又離不開工作坊中每一位教師個人的自我超越。超越自我不是不考慮教師個人利益,而是工作坊要有更遠大的目標,要從長期利益出發(fā),從全局的整體愿景出發(fā)。
愿景是指對未來的愿望、景象和意象。在以教師個人為單元的工作坊中,共同愿景的建立不是某個人的單方設計,而是對每一位教師的利益的融合。也只有在共同愿景下,在全體教師共同認同的目標中,才能發(fā)揮每位教師的力量,實現(xiàn)自我超越(見圖5)。
圖5共同愿景下的自我超越
由上述可知,高職幼師“藝術教育教師工作坊”由于規(guī)模小、時間短、主題明確、參與者平等自愿等特性,對在職學前藝術教育教師職業(yè)發(fā)展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使教師在接受藝術、技術雙重影響的過程中,能夠發(fā)展其藝術思維的開放性、包容性。
【參考文獻】
[1]周毅剛.袁粵工作坊——實現(xiàn)公眾參與規(guī)劃設計的一種有效易行模式[J].新建筑,2006(6)
[2]郝鳳霞.張春美原創(chuàng)性思維的源泉——百年諾貝爾獎獲獎者知識交叉背景研究[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9)
[3]胡知凡.藝術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吳振利.美國大學教師教學發(fā)展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
[5]斯蒂芬·P 羅賓斯,瑪麗·庫爾特.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趙海燕(1975-),女,甘肅蘭州人,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育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責編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