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園園
摘要:幼兒生活自理行為的建立和發(fā)展有其自身的特點,如自理動作逐步熟練,主動地探索學習生活自理,自理過程需要成人的監(jiān)督和提醒等,這些特點為我們教育者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關鍵詞: 幼兒;自理行為;積極探索;循序漸進中圖分類號:G61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6-0283-011.現(xiàn)代幼兒家庭存在的原因與分析
1.1培養(yǎng)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時缺乏耐心,怕麻煩。一些家長認為,孩子在各個方面的能力都還未完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身的行為,常常會給家長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比如,在吃飯時,由于不能很好地用筷子與調羹,孩子經常會將飯菜撒在桌面上,這時,一些家長就會覺得孩子這樣吃飯?zhí)矣绊懽烂娴母蓛?,索性就喂孩子吃飯。另外,當孩子在穿鞋時,很容易穿反了鞋子,這時家長就會脫下孩子的鞋子,重新幫孩子穿上。其實,他們只要告訴孩子鞋穿反了,孩子就會及時糾正,并自己穿好。這些都是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時缺乏耐心的表現(xiàn),他們害怕孩子因為做不好而給他們的生活帶來麻煩,忽視了培養(yǎng)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1.2家長過度愛護。隨著"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在人們的觀念中逐漸地深入,當今許多家庭里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能夠得到家長全部的愛。像我們班的孩子多數是隔代教育,他們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爺爺奶奶們對孫子孫女都是百依百順,對孩子的生活起居也是精心地照料,包括喂孩子吃飯,幫孩子穿衣服,抱孩子上廁所等。他們這種做法無法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使得孩子產生了過分依賴的心理,影響了孩子的健康發(fā)展。
1.3孩子年紀太小,怕他們做不好。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孩子的這些請求:"我來洗,我來拿,我自己……"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還小,不會做。"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到了一定年齡,自然而然地就學會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現(xiàn)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讓他們自己動手,而且越小越難教,孩子大了,學得也快。家長只是從自我角度出發(fā),一味地覺得孩子的自理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而然就能具備的,他們沒有注意到一個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從小就養(yǎng)成的,長時間地對孩子的生活進行包辦,很容易使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所有問題都要依賴家長。家長的這種心理抑制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養(yǎng)成,對孩子的自身發(fā)展有著負面影響。
2.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2.1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
2.1.1對幼兒進行正面教育,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如通過"我是乖寶寶""我長大了""我和小手做朋友"等活動,利用提問、討論、行為練習等形式,讓幼兒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為自己會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興。再如在語言活動(詩歌、故事、看圖講述等)中,幫助幼兒充分理解作品內涵,通過作品中角色的行為,使幼兒受到感染、教育。例如:我們班多數小朋友不會穿脫、不會整理衣服,我就給他們分步講解并做示范,讓他們進行練習。并且鼓勵他們說:"老師知道你們是最棒的!你們一定能夠學會的"。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增強小朋友的自信心,鼓勵其自己動手做事的意愿,提高他的動手能力。
2.1.2通過分辨不同行為(能自理的與不能自理的),鞏固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我為幼兒準備了不同行為表現(xiàn)的各種圖片等,讓幼兒在比較中提高對自理行為的認識。老師適當地講解圖片,然后問幼兒哪個圖片上的寶寶最棒,并鼓勵幼兒像 圖片上的寶寶學習。還可以舉例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較,來激發(fā)幼兒上進的意識。
2.2教給幼兒生活自理的技巧,采用多種形式,形象地教孩子學習各項生活自理
2.2.1兒歌。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還可以通過簡短通俗的兒歌形式及設計成饒有趣味的情節(jié),提高幼兒學習自理能力的興趣。比如讓孩子吃飯不掉飯粒,我們可以這樣說:寶寶乖,寶寶乖,寶寶飯桌不用揩,不撒飯,不掉菜,氣的桌子臉發(fā)白。再如在教幼兒學習如何扣紐扣時,我們可以結合兒歌《扣紐扣》來進行:扣紐扣、扣紐扣,一個眼一個扣,我?guī)退鼈兪掷?,結成一對好朋友。讓幼兒在富有節(jié)奏和韻律的兒歌中,輕松自主地學習扣紐扣的方法。
2.2.2游戲。根據《綱要》精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注重活動過程,也不是結果,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比如表演和角色游戲:《日常生活模仿動作》,"給布娃娃穿衣服,穿鞋子","喂娃娃吃飯"等,這類游戲是用擬人化手法的構思情節(jié)來鞏固自理能力的。孩子們在這些游戲中,會學到一些吃飯、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幫助孩子過移到他自己的實際生活中。這種方法,符合幼兒心理特點,自然親切,生動活潑,收效較明顯。再比如競賽游戲:此類游戲主要是通過競賽活動來鞏固生活只能,培養(yǎng)自立和競賽精神的。有穿衣、穿鞋、疊被子比賽、用筷子等等。 2.3做好家長工作,形成家園教育合力。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僅在幼兒園培養(yǎng)還不夠,需要家園一致。一方面能使孩子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另一方面,對孩子來說,學到一個新的本領會無比高興和自信。如早晨起床后的穿衣,晚上臨睡前的脫衣和晚餐、早餐等都需要家長在家庭中加以督促。為此,我們召開了家長會,向家長詳細地介紹了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意義及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希望家長盡量讓孩子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好家長工作,使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形成合力是培養(yǎng)幼兒自理生活能力的關鍵。
總之,幼兒生活自理行為的建立和發(fā)展有其自身的發(fā)展特點及規(guī)律,我們教育者所能做的就是順應幼兒生活自理行為的發(fā)展規(guī)律,施以針對性的、適宜的、循序漸進的教育,讓幼兒在不斷探索和學習中健康快樂地成長。參考文獻:
[1]秦金亮.兒童發(fā)展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0.
[2]蘇霍姆林斯基著.唐其慈等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32.
[3]楊麗珠,宋輝.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發(fā)展的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01).26.
[4]楊麗珠,董光恒.依戀對嬰幼兒情緒調節(jié)能力發(fā)展的影響及其教育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06,(04):23.
[5]但菲等.教師態(tài)度--言語指導對3-6歲幼兒堅持性的影響[J].學前教育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