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海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6-0105-01學生寫作文是在教師的控制下進行的有序化的寫作訓練??梢哉f,學生作文帶有某種程度的被動性。所以教師批改作文時,應盡量通過語言媒體和分數誘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因此,無論是在評語、打分,還是在作文講評上都應堅持鼓勵性、針對性、啟發(fā)性和及時性的原則。下面就批語與打分兩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1.作文批改藝術性
1.1多批少改,意在啟發(fā)。葉圣陶老先生說:"教師改文、業(yè)至辛勤,茍學生拂曉其故,即決同于虛擲。今責令探索,彼此將用心而得之矣。"這即要求教師的批語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調動他們的知識儲備量,促進學生思考,并從中獲得一種積極進取的力量。
首先,對學生習作中存在的缺點,教師要少該多設疑,要多運用批注的方式指出穩(wěn)重的問題,給予學生一定量的暗示信息,啟發(fā)他們自己修改。例如學生作文中常常出現語病,許多老師在批改時,總是一一替學生去改正。結果,這回改了,往往下回照樣出現。其原因就在于未能真正弄懂病因,不會舉一反三。因此,教師在批語中要注意多啟發(fā),不應在學生未經過思考就注入式地做結論。如四年級學生已掌握一定量詞語搭配知識,可學生在作文中還常寫出"經過同學的幫助,我的缺點慢慢改進了"這樣的話。我就在"缺點"和"改進"下面打上杠杠,批上"想一想,缺點和改進能搭配嗎?"這比簡單地改掉"改進"這個詞,或批上"注意用詞的確切"要好一些。學生見批語,就會根據老師提供的信息,予以改正,而且,還有效地避免了下次同類錯誤的出現。其次,在啟發(fā)點撥過程中應使用商量式的批語,如"如果……就更好了""這里怎樣改會好些?""想想看"之類的話。美國專門從事中小學寫作教學研究的格雷夫斯教授認為"師生之間正常的個人磋商才是真正的寫作教學的基礎。"我想他所指的"個人磋商",大概不只局限于師生間面對面的交談,也應包括"作文批語"這一形式。一個學生寫《我的同學》,當中用較多的篇幅寫了自己是如何頑皮,上課不認真聽,作業(yè)不按時完成等等,最后才用一句話點到:"就在XX同學的耐心幫助下,我的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在旁批中我就這樣寫,"題目是《我的同學》那段文字是否扣題?現在處理它有兩種方式:或刪或改。如果不刪,怎么改才不離題?再者,'耐心'在文中如何較好地把它體現出來?能否把這些問題再仔細想想。"這樣商榷的語氣,利于創(chuàng)造和諧寬松的氛圍,使學生仿佛覺得老師在同他親切交談一樣。于是懷著愉快的心情,樂于去修改、完善自己的習作。
1.2活用名句。我曾實驗著用經典名句或課文原句略改之后,給學生下批語,這偶然的"插柳",竟引發(fā)了他們對批語的關注,對寫作的興趣。當看到立意高遠、構思奇妙、文采斐然的佳作時,我會批上"春色滿園關不住,文采斐然紙上來";當發(fā)現學生有點滴進步時,我會寫下"更上一層樓"、"小荷才露尖尖角";當看到學生寫作中有表達奮進意愿時,我會鼓勵"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當讀到學生對打工父母思念時,我會安慰"人有離合,月有圓缺,但愿你長進,父母得心安"。適當地引用使批語有了吸引力,學生對寫作、對古詩詞都感興趣了,在以后的寫作中,竟然也會引用好詞佳句,使文章的內涵豐富了。老師的付出可謂達到了"潤物無聲"。
2.富于啟發(fā)性、靈活性的評分
許多學生對教師批改過的作文最感興趣的是分數。所以在作文批改中,我不僅注重局部和整體上的批改,還在評分上潛心挖掘,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1盡量少打不及格的分數。語文教師對學生的作文總是按照個人的審美情趣、水準來評估。這個語文教師說這篇作文不及格,說不定那個語文教師說及格,甚至優(yōu)秀。這種現象屢見不鮮。所以給學生打不及格分一定耍慎之又慎。再者打不及格容易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信心,不利于作文興趣的培養(yǎng),也不利于學生良好品質的培養(yǎng)。前蘇聯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你在任何時候也不要急于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要記?。撼晒Φ臍g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
2.2敢于打高分。有人認為,打高分容易使學生產生驕傲情緒,不求進取,滿足現狀。這話是不全對的。事實證明,情況并非如此。其實不敢打高分容易損害學生的作文興趣和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只有敢于給優(yōu)秀作文打高分,優(yōu)秀作文與一般作文、差作文適當拉開距離,作文在語文學習中的地位和價值才能得到學生的重視。有高目標才會有高的追求。語文教師給學生的作文評分不正是為了推動學生向更高的寫作目標努力攀登嗎?
2.3因材施教,因人而異。評分也因材而異,這主要是對學生的平時作文而言。語文教師對學生的作文評分客觀公正,一把尺子量到底,本無可厚非,但我們還要考慮評分給學生造成的不同影響。既然教育中有因材施教的原則。那么給學生的作文評分也可以采用因材評分的做法,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作文評分可以不拘一格。比如說,對作文寫得好的,但易驕傲、自滿。滋生惰性的學生評分可稍微偏高。以資鼓勵。
2.4分項評分。平常對學生作文的評改,我很少精批細改。其實語文教學只要在分數上動一下腦筋,對學生的作文分項作出評估,就會產生事半功倍之效。具體做法是:作文以loo分計,思想內容(觀點和材料)40分,語言表達30分,謀篇布局20分,卷容10分。語文教師只要對某個學生的作文認真看一遍,便可以從這四個方面作出較準確的評估。例如,我這樣給某個學生作文評分:37+25+14+5=8l。那么,我就給學生傳遞了這么一條信息:該生的作文思想內容很不錯。語言表達較好。但文章結構、卷容不夠好,有待改進。一句話。作文分項評分,省時省力。效果好。如果能堅持下去,你會驚奇地發(fā)現,許多學生的作文卷容突然整潔起來了……因為學生都想在各項考評中有良好的表現。
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作文評語就要從作文的情感交流功能入手,激發(fā)學生情感的"火花",讓這一"火花"照亮他們的生活,使其各顯各的思想,各閃各的光彩,從而喚起學生不吐不快的表達欲望,以至文思泉涌,落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