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忠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8-0066-01 一位專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中國的老師最能講,中國的學生最能考。"這句話高度涵蓋了我國先前教育形式的弊端,這種教育形式下培養(yǎng)出的學生是"高分低能"的,是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將越來越難以適應時代的需求和社會的發(fā)展。新課標無疑帶來了教育改革的春天,《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它確立了師生的新型關系,這種新型關系將有利于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從而達到高效教學。要想建立這種新型師生關系,關鍵是教師觀念的轉變,角色的轉換。于是,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再也不敢自鳴得意地宣講,而是依據(jù)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走進新課程,盡量演好自己的新角色,具體是這樣做的。
1.激發(fā)興趣、陶冶情操
學習興趣是掌握知識、獲得實際技巧的動力,而它的源泉在于能為學生揭示一種新的東西,激發(fā)學生在自然界、人類社會奧秘面前的驚奇感,并使學生把掌握的知識加以運用,從中體驗到一種理智高于事實和現(xiàn)象的權力感。譬如:筆者在教朱自清的散文《春》一文時,先并不急于要求學生讀課文、分層次、概括層意等,而是借助現(xiàn)代教學媒體,播放一段描繪春天來臨、大地萬物復蘇的錄像,讓學生觀察后,復述見到的情境。學生對錄像片中的優(yōu)美圖景、動植物的勃勃生機,充滿了新奇感,觀后學生爭先恐后的舉手發(fā)言,暢談看到的錄像。同學之間相互補充,相互糾正發(fā)言中的不足和錯誤,但這時學生的發(fā)言多是客觀的敘述,缺少生動具體的描繪,不能使人領略到錄像中的美感,這是什么原因呢?那么,怎樣才能傳達出錄像中的美感呢?于是在此基礎上,引出課文,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有關春天來臨之后的景物描寫的語句,并分析它們運用了什么手法。通過尋找和分析,學生明白了朱自清先生主要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得景物描寫生動、傳神,充滿了情趣和美感。明白了這一點之后,又讓學生看錄像,并要求學生給錄像片配上生動具體的解說詞,學生運用剛學到的景物描寫方法進行寫作。學 生交流后,再播放錄像中的解說詞,并進行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的剖析與原解說詞有許多語句是相同的。同學們從中意識和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了創(chuàng)造的快樂,課堂上學生帶著這樣的情感再進行學習和思考,主動性大大加強了,學習興趣也深厚了,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并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有意識地把我們的生活帶進去,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去解答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把接受問題的新鮮感和親切感轉化為興奮和新奇,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利用質疑,激發(fā)興趣
好奇和疑問是產生興趣的前提,是學習的內在動機。學生帶著疑問學習,心中渴望解決遇到的疑團,對所學內容的注意力就會集中,思維才會活躍,學習效率才會提高。 在教學中,教師的問題要富有啟發(fā)性,才能激起學生的積極思維,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要做到啟發(fā)式提問,首先,教師要圍繞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設問,有利于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其次,問題要在關鍵時刻提出來,當學生思考問題處于平靜狀態(tài)時,用提問巧設疑難,造成懸念,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急于探索。多角度設問,開拓學生思路,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課堂設問要切合學生的心理實際,知識實際,能力實際,使學生恰到好處,切不可拔高。這樣才會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學生也就易激發(fā)出積極的心態(tài)。來調動學生的情感和學習積極性,從而到達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學生心中有了疑問,產生了好奇,想讀、想學這篇課文的興趣便產生了。這樣,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合作探究,激發(fā)興趣
在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他們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地去學習,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的積極性,注意多種教學因素的優(yōu)化組合,可以運用分組討論,同桌互講,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回答問題,采用他們喜歡的方式去閱讀課文,學習生字,為學生提供表現(xiàn)自我、主動參與的機會,把說的權利,想的權利還給學生,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如教《去年的樹》一課時,在學生了解了文中寫的小鳥和樹的特點并掌握了以問對答的方法后,讓學生想一想: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的特點?然后按照書中以問對答的形式練習說一說,學生興致很高。這樣不僅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內容,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想象力,而且讓學生在交流中從他人那里學到了新的方法,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
4.采用靈活多變的電化教學手段
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電化教學手段成了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學習充滿樂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課文內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學效率。 如教《桂林山水》利用多媒體播放桂林山水的精美畫面:漓江水的特點是靜、清、綠;桂林山的特點是奇、秀、險。漓江水靜的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清的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綠的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同學們仿佛置身其中,看到一座挨著一座連綿起伏的山,它們拔地而起,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同學們通過畫面,領悟到了桂林山水的獨特之美。
5.善于表揚和鼓勵學生
有些學生平時很難聽到教師的夸獎,對他們來說受責備則是家常便飯,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自信心和自尊心。作為教師對他們首先要有信心,要多給他們關心和愛護。對他們要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批評和責備。平時多和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心理,傾聽他們的心聲。要常對他們說:"你能行,老師相信你。"這意味著教師的重視、關懷和期待,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于后進生,要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哪怕是微小的進步。教學實踐表明,教師體現(xiàn)個性差異,客觀地評價學生、表揚學生,有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實現(xiàn)質的轉化。我堅信表揚對學生所起的作用要遠遠勝過說教。
總而言之,情感因素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因素,希望我們教育者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切合實際地加以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