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鴿 陳曉艾
【摘要】孩子的成長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在教好孩子的問題上,究竟誰應該承擔責任,似乎“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教師”一句話,就是最好的答案。深究這句話顯然只看到了教師的重要引導作用,卻忽略了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孩子個人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本文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這句話,力求做到全面,正確的理解和認識。
【關鍵詞】孩子;教師 ;教不好;不會教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我國教育家陳鶴琴所說的?,F(xiàn)在被教育界廣泛引用,但也存在頗多爭議。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不能簡單地用一個“好”或“壞”去評論,而應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這句話的深刻內(nèi)涵。
一、“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教師”具有的啟示作用
1.尊重孩子在學習上的主體性
如何正確認識教育對象?是首先要弄清楚的問題。孩子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一直以來都存在爭議。其中“教師中心說”和“學生中心說”是兩種對立的觀點?!敖處熤行恼f”認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居于中心地位,教師怎么教孩子就怎么學。而“學生中心說”認為孩子是教育的中心,每個孩子都是可塑之才?!皼]有教不好的孩子”傾向于站在“學生中心說”的觀點告訴我們,孩子的成長是全方位的。在學習過程中,孩子以其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自我意識的充分發(fā)揮而實現(xiàn)著自身的發(fā)展。因而在教育孩子時候,教師要將他們作為完整的人來對待。只有將孩子視為一個生命完整的人,樹立科學的孩子觀,教育才會正確地向前邁進。
2.科學地界定“教好標準”
什么是“教好標準”是要明確的核心問題?!皼]有教不好的孩子”反映出“教好標準”應具有兩個特征:第一,評價一個孩子的好與壞,不能單獨就某一階段的狀況來做定論。如一個孩子今天的表現(xiàn)比昨天好就是教好的體現(xiàn)。第二,“教好”的評價標準應該是全面的、多樣的?!胺郑?,分,孩子的命根”形象的揭示當前應試教育的問題。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在教師的悉心教導下,掌握了生存的本領,洞悉了生活的本質(zhì),并努力使自身的存在變得有價值,有利于整個社會和人們,這才是“教好標準”的應有之意。
3.教師在孩子成長路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為一名教師,就是要從傳道、授業(yè)、解惑三方面肩負起教育的責任:以崇高的師德影響孩子,以淵博的知識教導孩子,以和善的態(tài)度感召孩子。作為一名教師,應當盡其所能挑起這份重擔,為了孩子,為了國家,也為了自己光榮而神圣的事業(yè),必須牢記住“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一至理名言,不斷地鞭策自己,教好書,育好人,對得起“人民教師”這個光榮稱號。
二、“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教師”存在的不合理之處
1.孩子受已有知識與經(jīng)驗的影響
孩子在進入學校時并非一張白紙,而是已被家庭、社會涂抹過許多印跡的紙,要想在紙上畫出動人的畫,不是不可能,但無法保證一定會成功。從孩子出生到受教育之前,深受父母和家庭影響。孩子已有的知識和社會經(jīng)驗,對以后的成長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好的家庭環(huán)境會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對入學后的教育起促進作用。相反,則不利于孩子的發(fā)展。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動態(tài)的連續(xù)的過程,每一階段對孩子的影響都是不能忽略的,完全把責任歸咎于教師,而不考慮孩子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的影響,顯然是有失偏頗的。
2.過分夸大了教師的作用
將教好孩子的責任完全讓教師來承擔,無疑放大了教師的作用。學校教育的價值在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而這一價值主要是孩子通過學校教育,在老師的教導下逐步實現(xiàn)的。然而,一個人成功與否,教師并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近年,《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暢銷,恰好說明了這一點。教師并非對一個人的成功起著決定性作用。我們不能把教師過于神圣化,他們從事教育也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成長的過程。因此要正確客觀對待教師這個職業(yè),教師是偉大的,無私的,但并不是萬能的。
3.判斷“教好”的責任有失客觀性
將“教不好”孩子的責任完全歸因于教師,實際上是沒有客觀地判定教好責任的歸屬問題。教育是一種社會活動,影響孩子成長的因素不是單一的,除了學校,與人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影響等密不可分。家庭教育是基礎,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而社會生活也是一所大學校,“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了環(huán)境的重要性,人的成長是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對于“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我們應該客觀、公正全面的認識它。
三、“教好”孩子的若干建議
1.重視家庭教育的奠基性作用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入學前,需要家長對他們施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即使孩子人了學,家庭與學校之間也應密切配和學校主動關心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現(xiàn),積極支持學校對孩子的教育。父母對人、對己、對事、對物的態(tài)度和評價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要想“教好”一個孩子,家庭的啟蒙性、奠基性和終身性的作用不能被忽略掉。
2.充分發(fā)揮學校教育的主導性作用
學校教育為國家建設和發(fā)展培養(yǎng)大量人才。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占據(jù)主導的地位?!皼]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教師”這句話的提出并非毫無根據(jù)。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比較起來,學校教育是最穩(wěn)定的一種教育形式。它有穩(wěn)定的師資隊伍、穩(wěn)定的教育場地和教育對象,還有穩(wěn)定的教育內(nèi)容和方法。所有這些決定了學校教育,對一個孩子的教育有著重要的責任?!皼]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教師”雖然有失偏頗,但也反應出學校教育的關鍵性作用。因此,要想“教好”每一個孩子,必須繼續(xù)發(fā)揮學校教育的主導性作用.
3.充分發(fā)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這句話強調(diào)教師的“教”,卻忽略了最根本的內(nèi)在決定因素,忽略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在教與學的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孩子最終能夠?qū)W到什么。這句話的出發(fā)點是好的,希望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夠成才。但一個人的成長是綜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特別是孩子自身的天賦和后天的勤奮,這句話忽略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為了“教好”每一個孩子,充分發(fā)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是前提。
總之,“教好”每一個孩子,既要充分發(fā)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家庭、學校和社會也要做到互相促進,三者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并以充分發(fā)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為前提。這句話更適合教師自我勉勵,教育的責任不僅在學校,也是每個家庭及整個社會的職責,我們每一個人都該以“沒有教不好的孩子”為信念和追求,充分發(fā)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努力教好所有的孩子。
參考文獻:
[1]厲以賢.現(xiàn)在教育原理[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
[2]金一鳴著.教育原理(第一版)[M].安徽教育出版社,995.
[3]葉瀾,鄭金洲.教育理論與實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馮文全.德育原理[M].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胡小鴿(第一作者),女,(1989.5~),漢,籍貫:河南洛陽,單位:西華師范大學?2013級?教育學院,專業(yè):職業(yè)技術教育學,學歷:碩士在讀。
陳曉艾(第二作者),女,(1989.9~),漢,籍貫:四川南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2013級?教育學院,專業(yè):職業(yè)技術教育學,學歷:碩士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