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梅珍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存在著為“應試”而教學的弊端,教師采用“滿堂灌”、“注入式”的教學方式,學生被當作“收音機”、“容器”,課堂上死氣沉沉,而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教學的基本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學生一旦掌握“方法”這把金鑰匙,就會自己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攝取。在閱讀教學中,將語文閱讀課上成篇章訓練課或作品分析課,把讀懂課文的思想內容作為一篇課文的主要任務,這是語文教學的偏向之一,應該說學習課文還有一個非常重要任務,那就是學習課文中的語言,僅限于理解思想內容的語句理解是不夠位的。除了要理解積累并應用課文中規(guī)范的形式多樣的,生動活潑的表達句式,通過對課文語言的內化,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因此,加強語句訓練,是閱讀教學中重要的途徑。實踐告訴我們,語句訓練是語言文學訓練中最基本的訓練,它既是字詞訓練之后的必然延伸與發(fā)展,又是為段篇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脫離了語句訓練字詞訓練,實際上是一種架空語文訓練,偏離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要求。那么,怎樣加強語句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覺得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應從以下幾方面抓起:
一、從詞語入手,訓練學生語言理解的具體性
在詞語的教學中,多數(shù)教師已拋棄了的由老師直解,學生的抄背的越俎代庖做法,而代之以讓學生查詞典自求得之,這對培養(yǎng)學生運用工具書的能力和習慣無疑是大有好處的。然而詞典查到的只是詞語的一般意義,具有抽象概括性特點,因此還需指導學生把詞語融合到文章的語境中去。如《再見了,親人》課文中“雪中送炭”一詞,讓學生理解的本義是給在冰雪中挨凍的人送去炭火,比喻意義是給需要幫助的人以及時有效的幫助,到這兒還僅僅是停留在對詞的理解,還應該具體語句聯(lián)系起來:是朝鮮大娘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志愿軍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呀!大娘冒著生命危險送打糕給志愿軍,可見在這個語句中“炭”就不僅僅比喻送去的打糕,給志愿軍以“吃”這一方面的幫助,還包含朝鮮人民對志愿軍的深情厚誼。
二、在句子中比較近義詞,品味語言的準確性
作家在創(chuàng)作時常常需要在幾個甚至幾十個近義詞中選出一個最貼切的來準確地表情達意。閱讀教學中要抓住那些用詞精確的例子,指導學生結合語境品味辨析,獲得感受,提高遣詞造句的能力。具體地說,應用兩方面抓落實。
(1)是通過比較近義詞的不同語素,使用范圍,詞語色彩等,品味語言的準確貼切。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第一段中,愛戴和愛撫能否互換,進行詞義辨析??砂l(fā)現(xiàn),它們的不同語素是“戴”和“撫”,愛戴是敬愛擁護之意,愛撫是疼愛撫慰的意思。兩個詞的意味有別,再從使用范圍來看,兩者又有用于晚輩對長輩和長輩對晚輩的不同,這些都可以在課文語境中找出有關的內容加以印證,可見這兩個詞用得準確貼切,是不能互換的。
(2)準確理解詞義,在日常教學中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對詞義的理解,如解釋“奇花異草”“珍禽異獸”兩個詞語中均有一個需要理解的語素“異”,一般做法,只是讓學生知道“異”就是奇異,便把它套入原詞語中去理解,粗略地看,學生也大體理解,可是,從準確的角度看,并沒有到位,在奇花異草中,異跟奇相對立,理解為奇異是特別少見的意思,而在珍禽異獸中則跟珍相對立,理解為奇異,顯然不夠完整,不夠準確,應該除了“特別、少見”之外,還含有“寶貴”的意思。
三、訓練造句促進發(fā)展
要充分利用課文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所在課文中的具體語句,熟悉語言環(huán)境,培養(yǎng)語感,練習造句,除了語文課后的練習要求學生造句外,還可選一些常見,常用的詞語讓學生練習造句,除了讓學生在練習本上書面造句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多練習口頭造句,特別是在課堂上要多騰出時間讓更多的學生練習口頭造句。
其實,造句更多的是讓學生用學到的詞語說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不一定拘泥于課文內容,如用津津有味造句,課文中是用于吃東西感覺很有味道,而把它拓展到生活中去就可提供更豐富的情境讓學生選擇造句。像聽故事,聽演講時興趣很濃,看表演,看電影,看電視,講新聞都可以用上津津有味,這樣學生的思維開闊了,題材的范圍也廣了,造句的內容自然也就更豐富,有利于引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喚起創(chuàng)新的欲望。
四、添加詞語或語句
在比較中體悟語言的簡潔性,在特定的語境中,課文的一些語言用得很簡練。采取添加比較的方法,可體悟其簡練得恰到好處,如《狼牙山五壯士》中的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走去,句中的一個“走”字干脆,果斷堅決,真可謂,“斬釘截鐵”也反映了當時戰(zhàn)斗形勢的嚴峻,如果添加一些詞語就覺得冗長多余了。
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授人以“魚”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魚”,則終身受益。要提高自己的識字、解詞、析句的能力,平時要多下功夫,要自覺地進行這方面的訓練。閱讀課文也好,閱讀課外文章也好,閱讀報紙也好,遇到生字,就翻翻字典;遇到新詞,就試著加以解釋;遇到含義深刻的句子,就多動動腦筋,設法把它弄明白。這樣經常訓練,方法有了,能力高了,要閱讀就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