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暉
1988年,鄧小平曾高瞻遠矚地預言:“人們常說21世紀是太平洋時代……我堅信,那時也會出現(xiàn)一個拉美時代”。
如今,這一預言正在逐漸變?yōu)楝F(xiàn)實。中國和拉美,作為世界經(jīng)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正處于雙邊關系深化發(fā)展的最佳歷史機遇期。
習近平近期對拉美四國的訪問,不僅從雙邊層面提升了與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和古巴的友好關系,中國---“拉共體”論壇成立更標志著中拉整體合作框架的形成,成為中拉關系發(fā)展進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從雙邊到整體
建立中拉論壇的倡議最初由溫家寶于2012年6月出訪拉美時首次向外界提出。當時,中國與一些拉美主要國家的雙邊關系已得到了深化發(fā)展,相互之間建立了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或戰(zhàn)略伙伴關系。中方希望將友好合作關系擴展到更多拉美國家。
2009年,中國成為美洲開發(fā)銀行第48個成員國,以金融合作的方式參與到拉美地區(qū)的多邊事務中。此外,中國還是太平洋聯(lián)盟、拉美一體化協(xié)會、美洲國家組織的觀察員國,并與“南共市”、“安共體”、“加共體”等建立了定期磋商機制。
遺憾的是,拉美始終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地區(qū)性組織,能夠代表所有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一致聲音。
2011年12月,“拉共體”的成立改變了這一狀況,契合了中方開展中拉整體合作的設想。
不同于以往分散經(jīng)營的次地區(qū)一體化組織,“拉共體”首次集合了該地區(qū)所有的33個國家,并將西半球僅有的兩個發(fā)達國家排除在外,體現(xiàn)了其獨立、團結、自強的強烈愿望。2013年1月,“拉共體”還與歐盟召開了首次首腦會議。
對于中方具有前瞻性的提議,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積極響應,展開了深入的探討。中方與“拉共體”“四駕馬車”還建立了外長定期對話機制。
2014年1月,拉共體第二屆峰會上通過了《關于支持建立中國---拉共體論壇的特別聲明》文件,習近平旋即發(fā)去賀電,對文件的通過表示祝賀和贊賞,并表達了中方將積極推進中國---拉共體論壇籌建的良好愿望。
中國---“拉共體”論壇成立后,中拉整體合作初現(xiàn)雛形,將成為現(xiàn)有的雙邊合作、多邊合作的有益補充,使中拉關系更加立體、更加均衡、更加開放。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吳洪英表示,這一論壇將為中拉提供集體對話、集體交流的平臺,并有助于國與國之間雙邊關系的深化發(fā)展。
最近十幾年來,中拉在貿易、投資、金融合作三大領域的發(fā)展迅速。不過,與貿易和投資相比,中拉金融合作的時間較短,但同樣成果顯著。
如今,中國與阿根廷和巴西簽有貨幣互換協(xié)議,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紛紛在巴西、阿根廷、秘魯?shù)葒闪⒎中谢蜷_展業(yè)務。與此同時,巴西銀行也在上海開設了分社,成為首家在中國境內開設分行的拉美銀行。
從相識到相知
從習近平拉美之行演講中提到的巴西電視劇《女奴》,到中方國禮中的《失戀33天》,人文元素在訪問中亮點不斷。
對于加強與拉美國家的人文交流,中國向來十分重視。自2006年拉美地區(qū)首家孔子學院在墨西哥落戶以來,拉美孔子學院的數(shù)量逐年遞增,如今已遍布拉美14個國家,共有32所孔子學院和10所孔子學堂。
2013年,拉美地區(qū)的首個中國文化中心在墨西哥落成。2014年,孔子學院拉美中心在智利揭牌。
除了通過常設機構教授中文、宣介中國文化外,中國的藝術團體到拉美巡回演出也是促進民間相互了解的一大渠道。
以阿根廷為例,1981年至2011年,中國赴阿根廷舉辦京劇、雜技、書畫、文物等展演活動的團組超過40個,阿根廷來華舉辦藝術展、探戈表演的團組超過20個。中國還在多個拉美國家舉辦中國電影周、中國文化周、中國美食節(jié)等文化活動,讓拉美人民近距離感受中華文化。
潤物細無聲。如今,隨著人文交流的日益深入,越來越多的拉美人開始接觸中國、了解中國,見到中國人,也會主動用“你好”、“謝謝”等簡單中文詞匯打招呼。
為更好地促進中拉在人文上互學互鑒,中方將在未來5年內向拉美提供6000個政府獎學金名額、6000個赴華培訓名額、400個在職碩士名額,并倡議于2016年舉行“中拉文化交流年”。
但不可否認,時至今日仍有不少拉美人認為,中國就像世界的盡頭一般遙遠,中文也如同天書一般,既難懂、又難學,甚至還會用“你是在說中文嗎?”來揶揄對方表達不清。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樣的問句將有另一番含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