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陽
“媽媽,狐貍是怎么變小的?。俊绷鶜q半的兒子,一邊隨意地翻看繪本《會說話的骨頭》,一邊問我。我湊了過去——我們倆,就像偵探一樣開始尋找線索。
兒子先一步,發(fā)現了小粉豬袋子里骨頭上部的黑色線條,那意味著:骨頭在發(fā)出聲音。
可是,骨頭是從哪里來的呢?我們一定錯過了什么!急忙往前一頁一頁地搜尋:原來它早已藏在那片春意盎然的森林里。
第三個疑問接踵而至:骨頭到底發(fā)出了什么聲音,才讓狐貍變小了呢?兒子脫口道:“一定是咒語!”
那么,骨頭又是從哪里學到的咒語呢?.
就這樣,兒子從圖畫中這個小小的細節(jié)里,挖出這樣一串串疑惑,帶著滿滿的好奇,開始了故事情節(jié)的勘探之旅。
故事講述豬小姐小珠子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一根會說話的骨頭,他們倆成為了朋友。小珠子太喜歡這根骨頭了,所以決定把他帶回家,沒想到在回家的路上,卻遇到了麻煩:
先是三個劫匪。小珠子和骨頭沉著應戰(zhàn),最終把他們擊退了;
接著是狡猾的狐貍。狐貍并不懼怕骨頭的發(fā)聲和小珠子兇狠的斥責,它按部就班的準備工作,對比著小珠子與小骨頭逐漸升級的恐懼與沮喪,將故事的情節(jié)層層推進,我們的心懸了起來……
轉機如何出現?還是賣個關子,留待讀者自己去發(fā)現吧。反正最后的結果是,小珠子帶著小骨頭平安回到家,自此,一家四口“熱鬧”地生活在一起。
故事里頭一熱鬧完,故事外頭也跟著熱鬧起來了。
兒子儼然成了骨頭的化身,動不動就“咪哩嗎啦嗎啦咪哩”一通,一會兒讓玩具小汽車變大,一會兒讓爸爸的自行車變小,家里的所有物品都被他施了魔法。
甚至連我也不放過。這不,兒子正站在木凳上,揮舞著手指笑著大喊:“咪哩嗎啦嗎啦咪哩,我要把你變回比我還小的小孩子!”這一幕,突然讓我想起畢加索的話:“人,只花一段時間學做藝術家,卻要花一輩子把所學的拋棄,學做小孩。”此時,我還能無動于衷,不迎合他?我迅速雙手抱住腦袋,真的像中了魔法一樣,一點點地蹲下去,直到比兒子矮。
兒子更來勁了:“不行不行,還太大了。咪哩嗎啦嗎啦咪哩,我要把你變得跟這凳子一樣小?!?/p>
好吧,我把自己抱成一團,努力跟凳子一樣高。
“哎呀呀,太小了,我都看不見了,得再變大點。咪哩嗎啦嗎啦咪哩……”
時間過得飛快,一下午的時間就在兒子的“咒語”聲中快樂地度過了。
接下來的日子,我渾身酸痛!所以,如果你想跟孩子翻開這本繪本,一定要做好準備哦——尤其是身體上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