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會
(北京師范大學 漢語文化學院,北京 100875)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為世界文明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是現(xiàn)代社會對古今中國卻缺乏正確的認識,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及對外交流的日益頻繁,世界需要了解中國,中國也有必要向世界介紹自己,改變世界對中國的認識。2004年,孔子學院正式成立,開始承擔了讓中國語言文化走出去、讓世界正確了解中國的重要使命??鬃訉W院一方面教授中國語言、傳播中國文化;一方面加強中外交流。經過10年的發(fā)展,全球孔子學院達到了400多所,孔子課堂發(fā)展到了600多所,每個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都在通過各種方式努力展示中國語言文化的魅力,在世界各地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對中國語言文化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仡櫩鬃訉W院的發(fā)展歷程,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幾乎是所有孔子學院展示和傳播中國文化的主要形式。成功的文化活動可以直觀地展現(xiàn)中國文化的魅力,可以讓受眾通過親身體驗快速感知中國文化的特點并由此產生興趣,為進一步教授中國語言、加強中外交流奠定基礎。既然舉辦文化活動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組織和涉及這一活動就顯得十分重要。我們有必要對世界各地舉辦的文化活動進行歸納總結,在此基礎上提出文化活動設計原則,同時以成功的文化活動為例來介紹其組織程序,并對過去的工作進行反思,為未來孔子學院舉辦文化活動提供參考借鑒,使世界各地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的文化活動更加多姿多彩,以促進孔子學院的蓬勃發(fā)展。
為了對世界各地孔子學院文化活動的發(fā)展情況有個總體了解,有效地指導未來文化活動的組織與設計,指導孔子學院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本文對孔子學院總部新聞中心網頁上最近一個月(2014.4.15-5.15)[1]“文化活動”欄目的200個新聞報道進行了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世界各地孔子學院開展的文化活動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講座式:包括專題討論會、專題講座、文化沙龍、電影欣賞
(二)展覽式:包括書畫展、攝影展、文化用品展
(三)表演式:樂器、舞蹈、太極、功夫、雜技、茶道、歌唱、京劇、川劇、服裝秀、舞龍舞獅、中國美食
(四)比賽式:詩朗誦、書法、繪畫、翻譯、作文、繞口令、唱中文歌
(五)游戲式:踢毽子、用筷子、包餃子、下象棋、拼七巧板
時逢孔子學院成立10周年,在孔子學院總部為“孔子學院日”設計的活動建議菜單中,提出了“各孔子學院(課堂)根據所在地客觀條件策劃實施?;顒討h語體驗課(必選)、藝術展演、文化論壇及講座等”的要求,具體內容包括中文體驗課、書法大賽、詩歌比賽、學跳中國舞、學功夫、中國傳統(tǒng)藝術表演、中國文化論壇、中國文化講座、包餃子及攝影展等。這里建議的活動內容與上述網頁統(tǒng)計的文化活動內容基本相似,反映了現(xiàn)在世界各地舉辦中國文化活動的實際情況。這些內容有的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形式,例如中國結、剪紙、書法、水墨畫、中醫(yī)、太極、功夫、氣功、民族樂器、京劇、變臉、瓷器、象棋等,這類活動可以讓人們增加對中國藝術的了解;有的是具有中國元素的,例如旗袍、舞蹈、歌曲、美食、詩詞等。
從活動的可操作性方面來看,各地孔子學院都有能力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各類文化活動。比賽類活動具有可持續(xù)性,可以形成定期活動,參與者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或練習,才能參與相應的比賽項目。這類活動有助于推動漢語教學及文化傳播,影響范圍較廣,而且為未來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支持。商業(yè)運營方式則有助于孔子學院從輸血到造血的轉型,故應多加提倡。講座類活動專業(yè)性較強,可以定期舉辦,也可以不定期舉辦,從長遠發(fā)展來看,如果能提前做好規(guī)劃,選好題目,并邀約到有一定影響力的專家,定期舉辦此類講座,對提高地區(qū)行業(yè)水平及促進中外交流有幫助。
展覽、表演和游戲類活動因其靈活性特點相對更容易組織,既可以借助本地節(jié)日等慶?;顒硬欢ㄆ谂e辦,也可以借助總部三巡團行程不定期舉辦,還可以在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定期舉辦某種活動。這類活動成功的關鍵在于是否有足夠數量的參與人群或觀眾,因此與某些學區(qū)或學校建立穩(wěn)定的聯(lián)系非常重要,可以將此類活動作為學校提供給學生的校外游學活動,從而保證參與人數。
孔子學院作為非學術型組織機構,舉辦各種文化活動是有效宣傳中國文化的主要途徑。在種類繁多的文化活動中做出選擇時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原則:
(一)因地制宜。在舉辦文化活動時要考慮本地的實際情況,比如華人的數量、當地人對中國的了解程度、對中國文化的態(tài)度。在華人較少、對中國文化了解也不多的地區(qū),可以考慮舉辦文化展示類和體驗類的活動,比如中國功夫、中國舞蹈、中國書畫、中國美食等,初步展示中國文化的魅力,引起當地居民的興趣,進而引發(fā)其對學習中文的興趣,同時也引導人們正確認識中國。在華人較多、漢語基礎較好的地區(qū),因對中國語言文化并不陌生,就可以考慮多進行一些比賽類的文化活動,比如詩歌朗誦比賽、識字比賽、寫作比賽、翻譯比賽、書法比賽等,為中國語言文化的學習者提供一個展示個人才藝的舞臺。在一些對中國語言文化有一定研究水平的大學或者中文教學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可以考慮定期開展有一定學術水平的講座,有助于幫助其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或開闊眼界。
(二)努力實現(xiàn)本土化。任何文化活動的舉辦目的都是為了宣傳中國語言文化,都需要可持續(xù)性,而體驗類活動帶給人們的新奇感會很快消退,所以必須要考慮如何將這些文化活動內容與本地實際情況相結合,融入當地社會,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孔子學院要深入了解當地風俗習慣、風土人情,發(fā)現(xiàn)中國文化與當地文化的契合點,使中國文化活動在展現(xiàn)中國文化魅力的同時,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比如,舊金山地區(qū)的廣東話基礎很好,孔子學院在舉辦詩歌朗誦比賽時便將廣東話列為一個比賽項目,很受歡迎,為進一步開展其他文化活動奠定了基礎。
(三)便于操作。不同的國家對一些公眾性的文化活動會有不同的法律規(guī)定,因此在舉辦活動前要確保時間、場地及活動內容都可以獲得許可,同時還要有足夠的人力完成活動。一般的小型活動都比較容易操作,在校園里即可舉辦。比賽類活動一旦形成規(guī)模,參與人數往往比較多,對場地空間就有較大的需求,因此確保場地空間及工作人員是重點。美食類活動因可能涉及食品素材及廚房設備,大多公共場所的使用都需要提出申請并取得許可,而且還要考慮食品安全等問題,需要具備各方面條件后才能舉辦。
(四)影響的廣泛。無論舉辦哪一種活動都要考慮參與人數問題,只有達到一定數量的參與者才有可能談到影響的廣泛。美國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各種活動多如牛毛。在這種環(huán)境下,一般的小型活動偶爾舉辦一兩次很難取得廣泛深遠的影響。因此也要考慮將文化活動與節(jié)日或當地的某些慶?;顒咏Y合在一起,形成固定的年度項目。在有條件的地區(qū),可以著重發(fā)展比賽類活動,因其比較容易產生影響。
(五)考慮低成本。因為孔子學院舉辦的各種群眾性文化活動基本上是免費參加的,所以要在財力、人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舉辦活動,太昂貴的場地和人員費用都會讓孔子學院難以負擔。比如一些表演類文化活動,如果孔子學院教師或志愿者教師有中國書畫、舞蹈、民樂、功夫等中華才藝的話,就無須從社會上聘請民間藝術家,自然可以降低活動成本。比較而言,比賽類文化活動規(guī)模越大成本越高,但也有條件降低運營成本,比如與當地學區(qū)合作可以減免場地費用,適當收取報名費可以降低人力資源成本等。
(六)定期舉辦。某些活動一旦有市場,且又可以形成一定的規(guī)模,就可以列入孔子學院年度項目計劃,申請總部經費資助,每年定期舉辦。在美國,計劃性非常重要,無論個人、家庭,還是社會,都習慣提前制定各項活動計劃,所以孔子學院的某項活動一旦形成定期項目,就容易被納入個人或家庭的生活計劃。從孔子學院的長遠發(fā)展考慮,一旦選定某些適合本地區(qū)的文化活動,就應該將其納入年度計劃,進行規(guī)范化操作。
開展任何一種文化活動都需要有嚴謹的組織程序、足夠的工作人員和明確的工作分工。特別是一些規(guī)模較大的比賽類活動,可能涉及幾個場次的比賽,還有對獲獎者的頒獎典禮,這些都需要進行精密的籌劃。
以比賽為例來說明文化活動的組織程序。一般來說,孔子學院每成功舉辦一場文化活動,都要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如圖1所示,孔子學院首先要得到所在大學的支持,才能順利開展各項工作;其次,要得到當地市政部門的支持與合作,才能迅速推動中國語言文化的教學,例如有的州通過立法推動中小學中文課程,影響巨大;如果孔子學院所在地有中國駐外使領館,那么使領館也是孔子學院工作的重要支持力量;第三,如與當地學區(qū)密切合作,那么許多面向中小學生的活動便很容易開展;第四,要與當地社區(qū)緊密聯(lián)系,既可以為文化活動爭取觀眾,還可以從社區(qū)邀請民間藝術家參與孔子學院的文化活動;第五,要與當地媒體加強溝通,既可以在媒體上定期或不定期發(fā)布廣告,宣傳孔子學院的各項工作,還可以保證文化活動在本地媒體的及時宣傳報道。
圖1 孔子學院工作關系圖
舊金山州立大學孔子學院在社會各方面的支持下,有多年組織中小學生中文比賽的成熟經驗,已經形成一整套完備的工作流程,可供舉辦此類活動時參考。目前一年一度的中小學中文比賽共包括繪畫、硬筆書法(3年級以上)、毛筆書法(3年級以上)、作文(3年級以上)、翻譯(6年級以上)及詩歌朗誦6項比賽,以后還會根據形勢的發(fā)展變化有所調整。整個活動由孔子學院與學區(qū)聯(lián)合舉辦,孔子學院負責主要組織工作,學區(qū)提供一個學校作為比賽場地并向下屬各學校發(fā)布比賽通知,漢辦和中領館贊助,從籌備到頒獎歷時3到4個月。下面根據比賽階段將比賽的組織過程進行完整介紹。
(一)賽前:因孔子學院工作人員數量有限,故大量的工作需要社區(qū)志愿者做評委和賽場工作人員。每年比賽都得到本地中文教師和中國留學生的大力支持。
每年12月中旬,孔子學院與學區(qū)、中領館教育組一起開籌備會,根據春季學期校歷確定新聞發(fā)布會時間、地點,比賽時間、地點,比賽項目和比賽題目等事項。
次年1月初,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邀請當地新聞媒體參加,向社會宣布報名正式開始。報名期間為一個月。除了由學區(qū)向下屬學校發(fā)布通知外,孔子學院還在報紙上刊登廣告。因每年報名人次均在1500人以上,從節(jié)約用紙及減少電子錄入工作量等方面考慮,僅接受網上報名。
報名結束后。根據報名情況安排賽場,通過電子郵件發(fā)布比賽賽場及時間安排、停車場地等通知,同時為每個參賽者制作一個胸牌,上面標明參賽者信息及比賽時間、地點。通常情況下,因詩歌朗誦報名人數較多,所有比賽分兩個周末完成,一個周末進行繪畫、硬筆書法、毛筆書法、作文、翻譯等5項比賽,另一個周末進行詩歌朗誦比賽。
準備比賽用材料。根據報名人數為每個賽場準備一個材料袋,內附書法、繪畫、作文、翻譯等比賽需要的質量、樣式統(tǒng)一的比賽用紙,評委評分標準,賽場工作細則,參賽人員名單,賽場標識等。
為了廣泛宣傳比賽的精彩過程,在比賽前向新聞媒體發(fā)出邀請,歡迎到現(xiàn)場采訪。同時,邀請孔子學院所在大學領導及當地學區(qū)負責人等在比賽當天蒞臨參觀指導。
(二)賽中:比賽當天最重要的是確保比賽有秩序地進行,使參賽者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個人水平。特別是詩歌朗誦比賽,最受家長的重視,很多家長為孩子選擇了節(jié)日服裝參賽,他們將比賽當作孩子自我展示的舞臺,對活動給予了極大的鼓勵與支持。
裝飾布置比賽場地,張貼比賽標識,既可烘托比賽氣氛,又便于參賽者及家長找尋。
在合適的地方設置咨詢臺和報到處,咨詢臺接待來賓并進行現(xiàn)場答疑和報名;報到處負責工作人員或評委報到并發(fā)放比賽用材料。
參賽者在進入比賽場地前,在賽場門口簽到并領取胸牌標志。家長到等候室休息等候。書法、繪畫、作文、翻譯等比賽結束后,家長到賽場門口接孩子。詩歌朗誦比賽可以允許家長在現(xiàn)場陪同、拍照。
巡視員在整個場地巡視,有緊急情況可以隨時排除。
安排專人負責攝像、攝影,保留比賽的精彩場面。
(三)賽后:頒獎典禮安排在3月20日前后,通常是比賽結束后3個星期或1個月,一般參照本地學區(qū)校歷,選擇春假前的星期五下午。在頒獎典禮前,要完成以下一些工作:
1.在書法、繪畫等比賽結束后,將所有作品集中在一起,按不同組別進行評獎。評委均為本地各個領域的專業(yè)人士。詩歌朗誦比賽的獲獎結果由評委當場打分,比賽結束后由志愿者統(tǒng)計得分并排序。獲獎人數根據報名人數按比例選取。全部獲獎結果擇機在本地中文報紙和孔子學院網站上發(fā)布,同時用電子郵件通知獲獎人家長在指定時間攜獲獎人到某地參加頒獎典禮,并告知停車場地狀況。
2.編輯比賽紀念冊。將領導致辭寄語、獲獎結果、獲獎作品(書法和繪畫作品掃描,翻譯和作文打字輸入電腦)以及本年度報名情況等集中在一起編輯成一本紀念冊,在頒獎典禮當天向每位嘉賓及獲獎者贈送一本。
3.篩選比賽精彩照片,用于發(fā)布新聞和制作短片。將比賽當天拍攝的視頻剪輯后生成短片,在頒獎典禮上播放。
4.為各級獲獎者分別準備不同的獎品,制作獎狀、獎杯。
5.根據頒獎場地座位數量確定獲獎者座位號碼,制作胸牌,使獲獎者及家長有序就座,有序上臺領獎合影。
6.邀約政府、學區(qū)、領館、大學等機構領導出席頒獎典禮現(xiàn)場,按順序致辭并為獲獎者頒獎。
7.邀約本地媒體記者在頒獎當天出席現(xiàn)場,報道比賽頒獎盛況。
(四)頒獎典禮:這一天是獲獎者及其家長的歡樂節(jié)日,更要注意烘托喜慶的氣氛。當天工作人員提前兩個小時到達頒獎現(xiàn)場,布置場地,測試設備,并在現(xiàn)場循環(huán)播放賽場精彩視頻剪輯短片。
在室外設置注冊臺,獲獎者在此領取獲獎證書、獎品和胸牌,并按胸牌號碼在現(xiàn)場就座。
主持人宣布典禮正式開始,并邀請嘉賓一一致賀詞。主持人宣讀獲獎人名單,由工作人員組織獲獎人有序上臺領取獎杯,并與頒獎嘉賓合影留念。
安排專人負責攝像、攝影。在頒獎典禮結束后,全體工作人員合影。
頒獎典禮結束后,一般由中領館舉行慶功招待會,邀請獲獎者及家長、工作人員等共同慶賀一年一度的中文比賽圓滿結束。招待會是鼓勵中文學習、加強社區(qū)聯(lián)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中文比賽活動是舊金山州立大學孔子學院一年一度的重要項目,花費時間長,投入人力大,影響最廣泛。除了在本地媒體宣傳報道外,每次比賽結束后都撰寫新聞稿件、精選精彩照片提交孔子學院總部新聞中心,得到一致好評。其他類文化活動,如中國文化日慶祝等操作相對簡單些,但操作程序基本相似,都可以參考上述過程,最主要的問題是每年的文化活動內容要有所區(qū)別,有時要根據所能邀請到的藝術家來確定活動內容。
世界各國孔子學院每年都將舉辦各種文化活動當作工作的重點,因為這些常見的中國文化藝術形式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對海外認識中國、了解中國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在此基礎上,如果要進一步增強文化活動的效果,使孔子學院的工作更加穩(wěn)妥、扎實、更上一層樓,從而持續(xù)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就需要我們及時對既往的10年進行反思。首先是中國文化包括哪些內容,在向海外推介時除了現(xiàn)有的文化活動形式外,還應該重點介紹哪些方面的文化?其次是如何通過提升文化活動的層次更好地宣傳中國文化?最后是新時代中國文化如何與海外文化融合?
文化社會學認為,文化涉及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任何人類社會都離不開文化,文化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文化無處不在,只要是一個群體或社會中普遍存在的觀念和行為模式,就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因此,“大則如宇宙觀、時空觀、人生觀、價值觀;小則如衣食住行、婚喪嫁娶,一切社會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思維方式、語言方式、等級觀念、道德規(guī)范等等,都屬于文化的范疇”[2]。
文化的范疇是如此之廣,中國文化的歷史是如此之長,積淀到今天,我們可以向世人介紹的中國文化內容極其豐富。過去各地孔子學院在舉辦文化活動時都傾向于選擇上述活動,是因為這些文化現(xiàn)象已經通過影視媒體等渠道為人所熟知。當孔子學院的文化活動將這些中國文化形式展現(xiàn)在當地人面前時,他們會產生一些心理的共鳴。
可是經過10年的發(fā)展,我們需要反思,相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來說,過去世界各地舉辦的那些文化活動只是中國文化的幾個符號。當文化符號脫離文化內涵而獨立呈現(xiàn)的時候,它不過是一個手工或者一個體育運動、文藝活動,當文化符號所蘊含的文化意義通過文化符號呈現(xiàn)時,才能反映中國某一方面的文化。所以孔子學院要注意將文化活動形式與文化內涵有機結合,并在此基礎上有所擴展,進一步研究和思考該從哪些方面入手介紹中國文化。
文化可以體驗,但不經過學習不能領會,要真正了解更深層的中國文化內涵,還需要開始對中國語言的學習,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細細體會中國文化的韻味。因此,提供中國語言課程也應該是孔子學院堅持不懈的主要任務之一。
在教授中國語言的同時,可以借助當地語言介紹中國文化。特別是面對初學者時,可以借助太極、書法、剪紙、中國結等常見的文化符號展現(xiàn)中國文化的魅力。從長遠發(fā)展來看,需要制定面向海外中國語言文化推廣所需要的中國文化內容,使中國語言的學習與文化活動的開展相輔相成。
孔子學院組織的各種文化活動,或者是在每年的節(jié)慶日固定舉辦,或者是參與到當地的其他文化活動慶祝中,或者是借助孔子學院總部的巡演團舉辦藝術演出。無論舉辦哪一種活動,其目的都是為了宣揚中國文化,讓當地人通過體驗中國文化提升學習中國語言文化的興趣。因此,我們需要反思如何提升文化活動的層次以便更好地宣傳中國文化。如今,各種媒體和網絡深入人們的生活,信息傳播的渠道豐富而便捷,全方位的宣傳可以使小范圍的活動產生廣泛的影響??梢匝垈鹘y(tǒng)媒體記者參加現(xiàn)場活動,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的力量。在美國,人們習慣使用一些社交網站進行聯(lián)絡,也喜歡上傳視頻到網站上與人分享。這些社交網站和視頻網站都可以成為我們宣傳中國文化的平臺,我們可以在上面發(fā)布動態(tài)消息,也可以上傳一些文化活動的視頻或教學的視頻。通過發(fā)布動態(tài)消息可以使孔子學院始終與當地社區(qū)保持聯(lián)系,上傳視頻可以將一個個精彩的文化活動永久保存供更多的人瀏覽、欣賞,使每一個文化活動都可以產生久遠的影響。
在一些具備條件的地區(qū),還可以與媒體合作共同打造一些規(guī)模和影響較大的中文比賽,如此既可以鼓勵漢語學習者的學習信心,還可以提升活動的層次,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文化活動的影響力。比如舊金山州立大學孔子學院的中文比賽活動,10年的歷史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具有相當的影響力,未來還考慮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比賽層次,形成本地文化活動的品牌。如果這一比賽的結果能夠與藝術特長認證或者語言能力評估相結合,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那么這一賽事的含金量將大大提高,對參與者的吸引力也將大大增強。
中華文化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就是因為其兼容并蓄的寬廣胸懷。中華民族自古善于學習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長處,因而具有極強的適應性。今天,當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時候,也需要考慮本土化問題,要在符合當地人心理特點的前提下傳播中國文化。既然諸多中國文化元素在很多地方已經具有一定的群眾基礎,未來孔子學院要考慮的就是怎樣讓中國文化與世界各地文化有機結合。我們需要反思如何尋找中外文化的契合點,使二者水乳交融。到底如何操作,下面以中餐、剪紙和中國結3個活動為例試提出一些本土化意見,拋磚引玉。
隨著中餐館在世界各地的興起,筷子的使用早已不是什么令人驚嘆的事情,可是一般人對中餐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好吃”的程度,豈不知僅僅獲得味覺的感動還不能深刻體會中國飲食文化的精髓。如果孔子學院所在地中餐比較發(fā)達,那么就可以與本地中餐館合作共同舉辦中國美食品嘗活動;在沒有中餐館的地方,有條件的話可以考慮經營一家中餐館,既可以營業(yè)盈利,也可以定期舉辦活動。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介紹一下餐桌禮儀以及各種美食所蘊含的美好祝愿、美麗傳說,宣傳中餐的美味與健康,這便是美食與文化的有機結合。另外,還可以根據當地食材和當地人的口味,開發(fā)符合當地人口味的新菜系。這些活動,既可以擴大中餐的影響,也可以提升孔子學院的知名度。
剪紙作為民間傳統(tǒng)藝術,伴隨的是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雖然人人都可以拿起剪刀,在幾分鐘內學會剪出一兩件作品,可是如果當地民眾沒有過中國節(jié)日的傳統(tǒng),也沒有在窗戶上或墻上張貼彩紙進行裝飾的習慣,那么它給人的印象與捏個泥人、搭個積木沒什么區(qū)別。如果剪紙可以適應當地的節(jié)日習俗,與當地的節(jié)日慶祝融合在一起,就會煥發(fā)永久的活力。比如美國的萬圣節(jié)家家都要買南瓜,此時南瓜的雕刻與鬼節(jié)息息相關,所以被賦予了相應的文化內涵。如果可以剪、刻出一個南瓜的樣子,對美國孩子的觸動應該比看到一個剪出來的“囍”字更大。所以剪紙不但應該剪出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作品,還應該剪出世界各民族的文化。
關于中國結的編制,我們在向其他民族介紹紅色繩子編成的中國結時,要考慮學會編中國結的方法對其本人的意義何在。中國結對于中國人首先是紅色為主的吉祥意義,其次是裝點室內的喜慶氣氛,再次是中國人喜歡綴飾的傳統(tǒng)。古時候中國人在隨身攜帶的刀、劍、玉石等器物上懸掛飾物,現(xiàn)代人喜歡在室內、車內等封閉空間懸掛此類物品,隨身攜帶的東西由刀劍等變成了手包兒和手機,所以此類綴飾便自然成了懸掛的首選。而對于其他民族來說,如果沒有這種懸掛綴飾的傳統(tǒng),那么中國結與他們的生活就很難產生交集。因此,要推廣中國結及其蘊含的中國文化,除了傳授繩結的編制方法外,還要介紹這個繩結被賦予的吉祥含義。這還不夠,還要提供給人們可以懸掛中國結的地方,例如可以考慮與手機生產商合作,在設計手機時,留下懸掛飾物的鉤環(huán),那么中國結就有了用武之地。
人的本性與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人在有限的生命里必須選擇符合自己需要的、有助于自我生存的知識與本領,因此,實用性是所有人做出選擇時的重要參考依據。學習一種新的語言與文化如果僅僅是為了娛樂與興趣,一定不會長久。一種語言與文化如果不代表先進文化也不具有實用價值,那么無論多么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都不會引起對方的興趣。只要一種語言文化具有實用價值,有助于生存,那么自然會得到青睞與追捧。正如隋唐時代,日本人、高麗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學習中國語言與先進文化,如今,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語言與文化的經濟價值與日俱增,學習中國語言與文化有助于一個人在社會上的生存與競爭,在這種社會背景下,中國語言文化自然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這正是中國文化海外傳播的契機。
中國文化遺產是個無盡的寶藏,熟悉、重視并懂得應用中國文化者往往可以在某個專業(yè)領域取得重大成就。先人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如何應用并發(fā)揚光大則考驗著今人的智慧。先人開創(chuàng)了中國功夫,中華大地孕育了珍稀動物熊貓,我們努力宣傳著中國功夫的神奇,我們也讓世界知道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可是我們卻沒能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作為中國文化海外傳播者,我們應該從中得到啟示、轉變心態(tài)、積極開拓,重新認識中國文化遺產的繼承與發(fā)揚問題,不要犯捧著金飯碗討飯的錯誤。因此,孔子學院經過10年的初級發(fā)展階段后,未來要更多考慮在現(xiàn)有成績的基礎上如何提升文化傳播的層次、加強文化的融合,使中國文化在異域生根發(fā)芽,使孔子學院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 考 文 獻】
[1] http://www.hanban.org/news/
[2] 林紀誠,俞青海.語言與文化綜論[A].文化與語言[C].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