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語:
在社會的最底層,生活著這樣一群人,他們的生活充滿著痛苦和無奈。但在他們身上,從來不缺少勤勞善良和正直淳樸,他們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奮起和抗?fàn)???擅鎸ι鐣牟还?、命運的捉弄和自身的局限性,他們終歸是難以擺脫可憐可嘆可悲的命運。那些有社會良知和責(zé)任感的作家以悲天憫人的情懷和敏銳獨到的視角直面現(xiàn)實,用手中的筆譜寫出一曲曲底層小人物悲歡離合的命運之歌。
月牙兒(節(jié)選)
老舍
媽媽整天地給人家洗衣裳。我老想幫助媽媽,可是插不上手。我只好等著媽媽,非到她完了事,我不去睡。有時月牙兒已經(jīng)上來,她還哼哧哼哧地洗。那些臭襪子,硬牛皮似的,都是鋪子里的伙計們送來的。媽媽洗完這些“牛皮”就吃不下飯去。我坐在她旁邊,看著月牙,蝙蝠專會在那條光兒底下穿過來穿過去,像銀線上穿著個大菱角,極快地又掉到暗處去。我越可憐媽媽,便越愛這個月牙,因為看著它,使我心中痛快一點。它在夏天更可愛,它老有那么點涼氣,像一條冰似的。我愛它給地上的那點小影子,一會兒就沒了;迷迷糊糊的,不甚清楚,及至影子沒了,地上就特別的黑,星也特別的亮,花也特別的香——我們的鄰居有許多花木,那棵高高的洋槐總把花兒落到我們這邊來,像一層雪似的。
媽媽的手起了層鱗,叫她給搓搓背頂解癢癢了??墒俏也桓页趧铀?,她的手是洗粗了的。她瘦,被臭襪子熏得常不吃飯。
……
媽媽是說對了:我們是拿十年當(dāng)一年活著。干了二三年,我覺出自己是變了。我的皮膚粗糙了,我的嘴唇老是焦的,我的眼睛里老灰淥淥地帶著血絲。我起來得很晚,還覺得精神不夠。我覺出這個來,客人們更不是瞎子,熟客漸漸少起來。對于生客,我更努力地伺候,可是也更厭惡他們,有時候我管不住自己的脾氣。我暴躁,我胡說,我已經(jīng)不是我自己了。我的嘴不由得老胡說,似乎是慣了。這樣,那些文明人已不多照顧我,因為我丟了那點“小鳥依人”——他們唯一的詩句——的身段與氣味。我得和野雞學(xué)了。我打扮得簡直不像個人,這才招得動那不文明的人。我的嘴擦得像個紅血瓢,我用力咬他們,他們覺得痛快。有時候我似乎已看見我的死,接進(jìn)一塊錢,我仿佛死了一點。錢是延長生命的,我的掙法適得其反。我看著自己死,等著自己死。這么一想,便把別的思想全止住了。不必想了,一天一天地活下去就是了,我的媽媽是我的影子,我至好不過將來變成她那樣,賣了一輩子肉,剩下的只是一些白頭發(fā)與抽皺的黑皮。這就是生命。
……
正在這個期間,巡警把我抓了去。我們城里的新官兒非常地講道德,要掃清了暗門子。正式的妓女倒還照舊做生意,因為她們納捐;納捐的便是名正言順的,道德的。抓了去,他們把我放在了感化院,有人教給我做工。洗、做、烹調(diào)、編織,我都會;要是這些本事能掙飯吃,我早就不干那個苦事了。我跟他們這樣講,他們不信,他們說我沒出息,沒道德?!?dāng)一個大官兒來檢閱我們的時候,我唾了他一臉唾沫。他們還不肯放了我,我是帶危險性的東西。可是他們也不肯再感化我。我換了地方,到了獄中。
獄里是個好地方,它使人堅信人類的沒有起色;在我做夢的時候都見不到這樣丑惡的玩意兒。自從我一進(jìn)來,我就不再想出去。在我的經(jīng)驗中,世界比這兒并強(qiáng)不了許多。我不愿死,假若從這兒出去而能有個較好的地方;事實上既不這樣,死在哪兒不一樣呢。在這里,在這里,我又看見了我的好朋友,月牙兒!多久沒見著它了!媽媽干什么呢?我想起來一切。
(選自《月牙兒》)
品讀賞析
老舍先生的《月牙兒》,以高懸于空中的月牙兒為抒情線索,通過主人公不同時期對它的不同感受,譜寫了一曲人間哀怨的悲歌。其情之感人,技巧之精湛都令人嘆為觀止。本文節(jié)選了“我”不同時期的三個片段,一是“我”幼年喪父后,母女二人難以為繼的艱難貧苦生活;二是“我”失業(yè)被人玩弄后,淪為暗娼;三是“我”染病,被巡警抓住并送進(jìn)監(jiān)獄。老舍先生以嚴(yán)肅沉痛的筆調(diào),對掙扎在社會最底層的母女給予了深切的同情,對黑暗吃人的舊社會進(jìn)行了強(qiáng)烈的揭露和無情的控訴。其寫作特點如下:
1.采用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真實地展現(xiàn)了人物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寫一對良家母女為生活所迫相繼淪為暗娼的悲劇,表現(xiàn)了城市底層婦女生存的艱辛和內(nèi)心的悲苦。
2.借助月牙兒,營造了一種詩一般的凄美意境。全文“我”與月牙兒形影相吊,構(gòu)成了小說中的景與情,使作品具有詩一般的意境和低回婉轉(zhuǎn)的抒情性。
3.大量運用修辭,比喻、象征暗示等手法,增加作品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如“月牙兒”代表著一種殘缺,是主人公悲劇命運的詩意象征,是主人公情感的象征物,它的變化是隨著作品的主人公的情感變化而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