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平
【摘 要】 為了加強和規(guī)范挖入式港池的管理,從港池定義和結構形式出發(fā),論述其平面布置的優(yōu)缺點及港池施工期、運營期對航道所產生的影響,指出挖入式港池施工期對航道影響主要體現(xiàn)為疏浚棄土隨意排放可能對河床演變產生不利影響,運營期對航道影響主要體現(xiàn)為港池口門船舶進出頻繁可能產生一定的航行安全隱患。通過對港池立項、施工、試運行及運營等不同工程階段采取相應的航道行政管理措施,可消除或減小港池建設對航道及通航所產生的不利影響,確保港池施工及運營安全,保障航道安全暢通。
【關鍵詞】 挖入式港池;航道行政管理;施工期;運營期;疏浚
近年來,為了節(jié)約岸線資源,提高港口通過能力,挖入式港池碼頭布置形式在長江下游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挖入式港池具有充分利用岸線資源、基本不占用可通航水域等諸多優(yōu)勢,是大型深水碼頭的重要補充,在長江下游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然而,由于挖入式港池屬于較為新穎的碼頭布置形式,目前在其建設對航道演變及船舶通航所產生的影響方面尚無成熟的研究成果。港池疏浚所產生的棄土及棄石排放、船舶頻繁進出口門對航道的影響以及港池進港航道布置等問題,已成為長江航道行政管理工作所面臨的全新管理難題。
本文從挖入式港池定義和結構形式出發(fā),系統(tǒng)論述港池平面布置的優(yōu)缺點及對航道所產生的影響,從而提出挖入式港池工程建設不同階段的航道行政管理措施。
1 挖入式港池概況及優(yōu)缺點分析
1.1 挖入式港池概況
挖入式港池是向岸的陸域一側(或利用河汊和洼地)開挖出來的港池,是內河中應用較廣泛的一種碼頭布置形式。20世紀60年代起,我國長江下游開始建設挖入式港池的貨主港口;70年代起,逐漸將其運用到大型港區(qū)中;進入21世紀后,隨著長江航運的迅速發(fā)展以及干支聯(lián)動的需要,挖入式港池在新建碼頭中不斷被采用,并不斷呈現(xiàn)出集約化、規(guī)?;?、專業(yè)化發(fā)展趨勢。
長江下游挖入式港池從平面布置形態(tài)來說,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為在岸坡內側直接開挖形成港池,由于長江主汊防洪的需要,這種布置形式一般僅出現(xiàn)在支汊,如南通港靖江港區(qū)長青沙港池;另一種為利用天然入江(河)口適當開挖并浚深形成港池,這種布置形式不占用灘地,對岸坡和防洪影響較小,在長江下游各天然河口中較為常見,如南通港靖江港區(qū)旺橋港內港池、蘇州港張家港港區(qū)段山港內港池等。
1.2 挖入式港池優(yōu)缺點
挖入式港池主要有以下幾大優(yōu)點:(1)充分利用岸線資源,并且還可在原有岸線的基礎上拓展新的岸線;(2)受陸地包圍,掩護條件好,可有效避開風和浪;(3)不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4)一般不占用航道水域,當主航道船舶航行密度較大、河道較窄時,采用挖入式港池不影響船舶航行;(5)港區(qū)集中,管理調度方便;(6)有利于整個港口各類泊位的合理布置。
挖入式港池的主要缺點為港池的回淤問題。港池淤積問題對碼頭的營運造成直接影響,也增加了港池的維護費用,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制約挖入式港池大量應用的一個主要原因。此外,由于挖入式港池與主航道之間存在一定距離,需要開挖進港航道,使之與主航道連接。若進港航道與主航道間交角選擇不當,可能造成進港航道產生較大回淤,導致船舶進出港池困難。
2 挖入式港池對航道及通航的影響
2.1 港池施工期對航道及通航影響
(1)在港池及進港航道施工期間,占用的施工水域較大,對沿岸及進出上下游相鄰碼頭的船舶航行產生不利影響。
(2)在施工過程中,施工運輸船舶需頻繁穿越航道,會對在航道正常行駛的船舶產生一定影響。
(3)夜間施工作業(yè)燈光影響船舶駕駛人員的視線。
(4)因港池及進港航道疏浚量較大,若疏浚棄土隨意排放,可能導致航道淤積變淺,航道尺度下降,增加維護難度和成本,惡化后的航道條件易造成船舶擱淺事故和船舶會讓困難;大量棄土還會引起河床劇變和航槽變遷,嚴重破壞航道條件,降低航道通過能力,易造成重大海事事故和礙航、斷航事件,從而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不良的社會影響。
2.2 港池運營期對航道及通航影響
(1)港池口門寬度一般較為狹窄,口門附近船舶進出頻繁,易與沿岸航行的小型船舶發(fā)生觸碰,存在一定的航行安全隱患。
(2)港池進港航道一般與主航道存在一定交角,在進港航道進出主航道時,船舶操縱較為困難。
(3)港池建成后,船舶靠離泊作業(yè)需穿越航道,對沿航道航行的大型船舶、沿岸航行的小型船舶以及進出港區(qū)的船舶都將產生一定的影響。
(4)部分港池口門離主航道航行標志較近,船舶進出口門易碰撞航標,影響航標設置及功能的正常發(fā)揮。
3 長江下游航道行政管理工作概況
長江南京航道局是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公益性事業(yè)單位,負責長江下游瀏河口至上巢湖818.6 km航道的規(guī)劃、建設、管理、養(yǎng)護等工作。
長江下游航道行政管理的工作職責包括審批專設航標的設置、撤除、位置移動和其他狀態(tài)的改變,審查或參與審查本轄區(qū)與通航有關設施的通航標準和技術要求,監(jiān)督、檢查與通航有關設施建設工程通航標準和技術要求的執(zhí)行情況,負責本轄區(qū)航道及航道設施的保護,勸阻、制止危害航道及其設施的行為,對違章、違法行為嚴格按照《交通行政處罰程序規(guī)定》進行處理、處罰等。
4 挖入式港池不同階段航道行政管理措施
4.1 項目立項階段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要求建設單位對挖入式港池工程建設在航道影響方面編制論證報告并組織開展審查工作,提出航道行政管理要求。
(1)港池平面布置合理,口門盡量遠離主航道,減小對可通航水域的占用。
(2)進港航道與主航道應盡可能平順銜接。
(3)港池建設應開展物理和數(shù)學模型試驗,避免對河勢及局部河段河床演變產生不利影響。
(4)若港池建設對航道布置及航標配布有較大影響,應對工程局部河段航道布置調整開展專題研究。
(5)對于疏浚開挖量較大的港池工程,應就疏浚對航道影響開展專題研究。
4.2 項目施工階段
要求建設和施工單位落實施工期間的航道安全保障措施,加強施工現(xiàn)場航道巡查和執(zhí)法,確保施工期間航道安全和暢通。
(1)在港池施工期間,需設置施工專設航標,明確標示施工水域和通航水域,確保施工水域內除施工船舶外,禁止其他船舶進入,保障施工正常開展和船舶安全航行;專用標志的設置須經航道管理機構同意,標志的類別、標型、燈光、顏色等須符合國家標準《內河助航標志》中有關技術規(guī)范,并應制定專用標志的維護方案,保證專設航標處于正常的技術狀態(tài)。
(2)施工船舶應嚴格遵守水上安全管理規(guī)定,保持與過往船舶的聯(lián)系,并加強瞭望,確保施工船舶和過往船舶的通航安全。
(3)在夜間施工時,建議嚴格控制作業(yè)燈光的強光照明,適當采取遮光措施,以避免影響航標燈光助航功能的發(fā)揮。
(4)疏浚施工應規(guī)范施工棄土排放,拋泥區(qū)的選擇應充分征求航道行政管理部門意見,定期探測施工水域附近航道水深,避免棄土對航道條件產生不利影響。
4.3 項目試運行階段
挖入式港池建成試運行后,要求建設單位落實在運營期間航道安全的保障措施,并適時組織航道專項查驗。
(1)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建設單位應組織對施工水域進行測量掃床,及時清除水下礙航物,確保航行安全。
(2)為防止口門進出船舶撞擊上、下游碼頭,應在上、下游碼頭鄰近港池口門一側設置防撞警示樁,并在警示樁上設置專設標志。
(3)港池進港航道應設置側面標志,明確標識航道界限。
(4)在港池建成試運行后,建設單位應及時編制航道專項查驗報告,并向航道部門提出航道專項查驗申請。航道部門將對查驗報告進行審核,確定符合要求后及時組織航道專項查驗。查驗內容包括港池平面位置、建設規(guī)模、進港航道尺度與批復文件符合情況,港池附近水域水下地形及水下礙航物掃床情況,港池施工和試運行期間航道安全保障措施落實情況等。
4.4 項目運營階段
加強對港池口門及進港航道附近水域的現(xiàn)場巡查,對港池進出船舶及維護性疏浚施工加強監(jiān)管,確保航道和通航安全。
(1)在運營期間,進出港池的船舶應嚴格按照有關規(guī)定進行避讓,以保證船舶航行和靠離泊作業(yè)安全。
(2)建設單位應定期對港池及進港航道附近水域的水下地形進行監(jiān)測,在出現(xiàn)問題時應及時采取水下清淤等解決措施,確保船舶進出港水深條件。
(3)在進行港池日常維護疏浚時,應及時到航道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報備手續(xù),嚴格按照相關管理部門要求施工,避免疏浚施工及棄土對航道及通航造成不利影響。
5 結 語
挖入式港池施工期對航道影響主要體現(xiàn)為疏浚棄土隨意排放可能對河床演變產生不利影響,運營期對航道影響主要體現(xiàn)為港池口門船舶進出頻繁可能產生一定的航行安全隱患。通過對港池立項、施工、試運行及運營等不同工程階段采取相應的航道行政管理措施,可消除或減少港池建設對航道及通航所產生的不利影響,確保港池施工及運營安全,保障航道安全暢通。
參考文獻:
[1] 劉長儉.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fā)展的意見》的建議[J].水運管理,2011(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