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何森
摘?要:據統(tǒng)計,水上交通事故80%是由人為因素造成的。本文通過深入分析船舶駕駛通常行為的不良習慣,提出船員應如何規(guī)范操作謹慎駕駛,避免不良事故的發(fā)生,從根本上消除人為的不良因素,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水上事故的發(fā)生,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關鍵詞:內河船舶駕駛?事故?安全
內河船舶的水上交通事故時有發(fā)生,究其原因,一是客觀因素,二是主觀因素,其中大部分事故是主觀因素造成的。為了系統(tǒng)地探討主觀原因,筆者分析船舶駕駛普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處理辦法。
一、船員通常操作不規(guī)范,未能形成良好的駕駛技術
良好的駕駛技術主要是指“船員通常做法”,即船員在長期的工作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習慣性的、經常性的、被廣大船員所接受并加以廣泛運用的做法。我們發(fā)現(xiàn),內河一、二等船舶駕駛員普遍都做得很好,嚴格執(zhí)行規(guī)范,但三等船舶以下的船員駕駛操作普遍較差。譬如,在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避碰規(guī)則》(以下簡稱《內規(guī)》)方面,三等船舶以下的船員大部分不遵守或遵守不當。在船舶離碼頭前,多數駕駛員在沒有鳴笛“一長聲”,倒車時沒有鳴笛“三短聲”時就直接操作。這些都是不遵守《內規(guī)》的表現(xiàn),也正是這些工作上的疏忽,常常造成船舶碰撞事故的發(fā)生。在航海儀器的使用方面,有些船員僅會簡單設備的簡單操作,對航海儀器的理解不夠充分。譬如雷達,對雷達的局限性(如盲區(qū)、有效距離)、影像的識別、影響的因素等所應知應會的內容了解很少。又如關閉雷達,有些駕駛員像關閉電視機一樣,不按照關閉程序操作。再如拋錨,拋錨的正確順序是:錨機通電,收緊錨鏈,用制動器(或離合器)剎住錨鏈,報告船長,拉開閘刀,最后根據水深情況,確定是手動還是電動放錨。而有些水手卻是直接拉開閘刀放錨,在拉不開的時候,甚至拿根棍子或鐵錘打開,這是非常錯誤的行為。這樣對錨鏈的損害很大,如果水深較深,很可能會出現(xiàn)斷鏈情況。在起錨時,在錨鏈將要收緊垂直時,不是不停地觀望水面情況,而是連續(xù)直接起錨,這是一種錯誤的、非常危險的操作。不少內河航道常鋪設過江電纜,其很容易被掛錨拉斷。這些日常經常操作的行為,如果不按規(guī)范操作,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種錯誤的行為習慣,這些必然增大安全事故的潛在概率。
二、船舶在橋區(qū)河段航行,影響因素主次不分
在船舶航行于橋區(qū)河段時,很多駕駛員乃至船長,對船舶過橋時影響安全的因素主次不分,不少駕駛員認為橋梁的靜空高度、寬度是主要因素。他們認為在橋梁的靜空高度不足時就要卸桅,非常麻煩,因此認為它是影響安全的主要因素,卻忽視了風流的影響。2007年廣東“6.15九江大橋”事故就是一個慘重的教訓,其中引起事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第一,船長不遵守《內規(guī)》,不在橋區(qū)河段航線上航行,而偏離了航線;第二,霧天航行不進行正規(guī)瞭望;第三,不會使用雷達;第四,不使用安全航速,把握不好航向;第五,不正規(guī)瞭望,對風向、風速、流向、流速等判斷不準確,從而不能引起應有的重視。船位不掛高、不落位、不航行于高水勢一側,結果導致事故發(fā)生。其實,船舶在過橋時,影響安全航行的第一因素是水流,尤其是橫流。駕駛員應充分了解橋區(qū)河段的水文情況,高度重視流壓的影響,不少駕駛員主次不清,疏忽大意,造成事故發(fā)生。在能見度不良時,影響能見度的主要因素有大雨、大霧、大雪等,其中最主要因素是大霧。為保障船舶在霧中安全航行,霧航有三條原則:安全航速、加強瞭望、施放霧號。對于使用安全航速航行,絕大部分船舶都能做到,但是在加強瞭望、施放霧號等方面,部分船舶駕駛員就不太重視,不能嚴格執(zhí)行《內規(guī)》的要求,尤其是在加強瞭望方面,要安排船員到船首保持并進行正規(guī)的瞭望工作?!?.15九江大橋”事故的一個主要因素是不進行正規(guī)瞭望,對橋區(qū)河段當時的航行條件了解得不清楚造成的。
三、對船舶消防演練不重視
很多船舶公司只重視船員的駕駛技術、船舶的保養(yǎng),常常忽略船舶消防演練。船舶消防制度明確規(guī)定,普通貨船每月要不少于一次進行消防演練。但事實上,不少船舶一年也不會演練一次,這也是很多船舶存在的潛在的安全隱患。船舶一旦發(fā)生消防事故,難以有效響應應急預案,船員會六神無主、束手無策、無可奈何地錯過消防救災的最好時機,或者采用不當的消防方法,從而無法避免消防事故的發(fā)生,無法將發(fā)生事故降低到最低程度。
筆者在與某些船員交談時,問及一些簡單的問題,如貨船、客船分別應該相隔多久才需要進行消防演習?消防演習的聲號有哪些?不少船員竟然回答不出來。這足以反映不少船舶很少甚至從來沒有進行過消防演習。在此,筆者真摯地希望船東不能只重視經濟效益而輕視管理,做出不當的管理與要求;也希望船長,珍惜自己及船員的生命,定時按要求進行消防演習,加強船員安全知識教育,更好地避免消防事故的發(fā)生,保障船員與船舶的安全。
四、船舶擱淺時不了解應急處理的方法
船舶在內河上航行,難免會遇上擱淺。在船舶擱淺時,一般都知道首先立即停船,報交管中心,懸掛擱淺信號,然后探測擱淺的具體位置,按擱淺應急預案的要求進行脫淺,這是一個很自然的處理過程。
但當船舶擱淺時,應當如何應急處理?有不少船員回答不出來。原因可能是船員本人未曾遇上此情況,或遇上過但問題不大,簡單處理便可脫淺。
對上述情況,筆者認為船員要加強理論學習,了解擱淺應急預案的內容。這樣在各類事故發(fā)生時,能夠馬上有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做到不耽誤脫淺處理的最佳時間,有效避免擱淺造成的各類損害。
五、錨地的選擇及走錨處理不妥當
在選擇錨地時,駕駛員應考慮水深適宜、水勢平穩(wěn)、河床底質好,不占主航道、遠離危險品倉庫,有足夠的回旋余地,還可以避風浪的停泊位置。
對于選擇錨地底質,不少船員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船員認為泥底好,有些船員認為沙泥底好。經調查和多方船長論證認為,最好選擇泥沙底,這樣抓力緊,不容易走錨。
對于走錨的應急處理,我們必須馬上采取應急辦法。有些船員認為馬上拋另外一個錨,必要時備車,這樣的做法都不妥當。
走錨時,正確的做法如下。一是立即報告船長。二是緊急通知機艙備車,通知船頭做好拋起錨準備。三是使用VHF報告交管中心并警告附近船舶,注意有船在走錨,注意航行避讓。四是更改AIS 內本船的動態(tài),由錨泊改為失控,并顯示失控信號。白天懸掛兩個圓球,晚上關閉桅燈且顯示兩盞紅光環(huán)照燈。五是評估船舶走錨可能帶來的潛在危險因素:與他船距離、與岸及周圍危險物距離、錨地水深底質、備車所需時間、起錨所需時間、風力風向如何及變化、船舶的漂移速度、本船操縱性能、當時的潮汐、流向流速、船舶受風面積、主機性能、舵效等。六是根據當時環(huán)境和情況采取適當措施,如懷疑走錨,不易確定,可以采取措施如下。第一先放長錨鏈,并觀察是否繼續(xù)走錨,或者待主機備妥后擇地再拋。然而,即便是放鏈后不再走錨,也可能是處于臨界狀態(tài),同時加長錨鏈會增加偏蕩的幅度,應隨時注意風力風向、流速流向變化,或加強后可能還會走錨,除非錨泊時間較短,否則應備車后起錨,再擇地拋錨。第二立即加拋另一錨并使之受力,待主機備妥后,根據天氣狀況等因素決定起錨或動車頂風浪。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小走錨后的船位飄移導致船舶碰撞他船或擱淺觸礁的風險,適用于錨地水域狹窄,距離岸邊、障礙物或他船較近的情況。但是,應特別注意出鏈長度不宜過長,以避免起錨時錨鏈絞纏。在決定起錨重新拋錨前,應預先評估起錨后船舶的可操縱性,是否會失控,是否可以控制船艏向和船位,特別要考慮到在起錨過程中存在外界因素變化的可能性,尤其是存在風力可能在短時間內急劇增強。因為此時船速低,風壓力矩和流壓角對船舶航跡影響很大,所以應引起充分的注意。
走錨時,船長操作的大忌就是在沒有備妥主機的情況下起錨,除了容易發(fā)生丟錨的事故外,也容易在錨起來之后控制不住船身,在風流的影響下,發(fā)生和他船碰撞,以及擱淺等事故。
六、對雷雨大風的到來及影響估算不足
雷雨大風多發(fā)生在珠江口門以內,也稱“石湖風”,是春夏季較為常見的一種自然災害。在陣風過后,雷暴迅速到來,有時兇猛的狂風與雷雨同時襲來,受雨滴下降拖曳氣流作用,風速進一步加大,可達每秒30米以上,即11級風力。
雷雨大風對船舶安全的威脅有三點。一是影響船舶航行安全。一方面船舶在內河或航道航行,由于河道和航道走向以及可航水域寬度限制,在遭遇雷雨大風時,船舶難以通過改變航向進行抵御;另一方面受暴雨影響,能見度急劇下降,同時船舶雷達受暴雨干擾也不能正常使用,給船舶避讓帶來困難。二是對船舶停泊安全構成威脅。雷雨大風多發(fā)生在珠江口門以內,對內河船舶特別是小型船舶的停泊安全構成了極大威脅。一方面由于內河船舶抗風等級較低,抗風能力差,如一些集裝箱船、客渡船和游覽船,其上層建筑受風面積大,容易發(fā)生翻沉事故;另一方面短時間內降雨量大,一些內河船舶由于水密等設施存在缺陷,大量雨水進入船艙,形成自由液面導致船舶穩(wěn)性不足,受大風影響極易發(fā)生翻沉事故。三是對船舶貨物作業(yè)構成威脅。一方面雷雨大風來勢迅速,因來不及關艙可能水濕貨物造成貨損;另一方面在危險貨物作業(yè)時可能因雷電襲擊造成火災或爆炸事故。
駕駛員應懂得雷雨大風來臨的征兆,如天氣濕熱、氣壓急升后急降、烏云密布,天氣異常出現(xiàn)倒吊云、雞爪云等。在雷雨大風到來前,船舶可通過頂岸、岸泊、錨泊等方法防御。在航行中遇雷雨大風,船舶應用車速頂風抵御,切忌正橫受風。
有些船員對雷雨大風的危害估算不足,怕麻煩,通常疏忽大意。如日常對船舶的水密與排水檢查與保養(yǎng)不夠;收到雷雨大風預警信息時,未能及早停航或者及時選擇安全水域錨泊,等到船舶遇上雷雨大風后再想處理則為時已晚,最終釀成事故。
總之,船舶發(fā)生水上交通事故的原因很多,筆者僅是把船員通常做法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或存在的部分問題加以總結、分析,提出個人的看法、做法,以供船舶駕駛員參考。
(作者單位:廣東省交通運輸高級技工學校)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