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學強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初中物理新課標對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早已這樣明確定位.這充分說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而重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動機、興趣、意志、品德、方法、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等)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初中物理教材在選材、構建教材體系、形成教材風格方面都為物理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提供了條件.
現(xiàn)就初中物理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談點自己的看法.
一、培養(yǎng)師生情感
情感,對學生的認知和行為有很大的影響.學生在不同的情感和情緒下學習,效果明顯不同.在輕松、愉快、充滿信心的情感和情緒下學習,學生的智力活動能順利進行,并顯著地提高學習效率.
首先,教師必須有意識地主動關心、愛護學生,真心誠意地幫助學生,使學生感到教師的親切與關懷,從而更加努力學習物理;當學生有進步時,真摯地表揚他們,喚起學生成功的喜悅;當學生學習物理受挫時,以樂觀情緒去感染學生,增強解決問題的勇氣,擺脫消極情緒.可以說,情感是一種“親和力”,它使師生之間心心相印,在教學中達到默契,共同走向教學的成功.在教學中要實現(xiàn)師生雙方始終保持知識流和情感流的暢通,并融為一體,這樣才能把學生的思想引入學習物理的意境.
其次,充分利用教材中易于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史料.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恰當?shù)亟Y合有關知識,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
二、注重物理實驗
實驗是物理教學興趣培養(yǎng)的優(yōu)勢所在.初中生好奇心強,又有好動手的習慣,對教師所做的演示實驗會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如果說演示實驗和小實驗只能使學生產(chǎn)生較低層次的興趣的話,那么物理實驗教學則能使學生產(chǎn)生較高層次的興趣.在學生實驗和一些小實驗中,學生的眼、耳、手、腦能夠并用,往往會因為自己驗證了某種物理規(guī)律或現(xiàn)象,而感受到心理上的滿足.實踐證明,即使是學習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也同樣對物理實驗有濃厚的興趣.教師要充分利用物理學科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首先,在教學中適當增加演示實驗,演示時要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觀察能力.
其次,學生實驗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動手,切忌以教師講實驗代替學生做實驗.學生實驗能使學生產(chǎn)生興趣,每當完成一個實驗后,他們會從心底里感到高興.
第三,重視物理小實驗和小制作.這些小實驗和小制作具有器材簡單、容易操作等特點,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它對提高學生的觀察、動手、思維、設計等綜合能力以及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三、開辟第二課堂
每周定期組織有關學生參加第二課堂活動.通過開展專題講座(如實際應用、問題探討、—題多解、多題一解、一題多變等),物理興趣活動、競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建立“結對子”學習小組,發(fā)動優(yōu)生,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讓他們共同提高.
四、指導學習方法
1.指導學生自主地預習.“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正確指導學生預習,使他們由“去預習”變?yōu)椤皶A習”.針對物理學科的特點,著重指導學生加強對物理語言的翻譯、數(shù)理轉(zhuǎn)變能力的訓練.尤其是重視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如主要知識點是什么,是怎樣得到的,有什么應用,應用時應注意什么.這樣,既可以提高預習效果,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2.指導學生怎樣去聽課.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首先從講課語言的生動有趣來激發(fā)學生的聽課興趣入手,讓學生集中精力聽教師對每堂課提出的要求,對公式、定律、定理的引入和推理過程,對解題思路的分析過程,對解題中關鍵問題的處理方法,對疑難問題的解釋和課后小結.讓學生順著知識的“延伸”來聽課,這樣能提高聽課效率.
3.指導學生有重點地去復習鞏固.指導學生在復習中用發(fā)展的觀點來研究知識的來龍去脈、結構關系,并歸納要點,掌握關鍵,吸取精華,形成知識體系,養(yǎng)成鞏固學習知識的習慣,并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給學生傳授記憶方法,如類比聯(lián)想記憶、編成順口溜記憶、借助圖形記憶等.
4.指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用教師的思維方式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舉一反三,擴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學會聯(lián)想,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綜合.同時要求學生多提“為什么”,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膶W風.
總之,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艱巨而又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注意總結經(jīng)驗,“在每個學生身上都喚起個人的人格獨特性”,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