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fā)生在20世紀30年代,德國的一個小鄉(xiāng)村里。一個猶太傳教士每天早晨總是到一條鄉(xiāng)間土路上散步。無論見到任何人,他都會熱情地打招呼:“早安。”其中有個叫米勒的年輕農(nóng)民,對傳教士的這聲問候反應十分冷漠(在當時,當?shù)氐木用駥鹘淌亢酮q太人的態(tài)度是很不友好的)。然而,米勒的冷漠并未改變傳教士的熱情,每天早上,傳教士仍然向這個一臉冷漠的年輕人道一聲早安。終于有一天,這個年輕人脫下帽子,也向傳教士道了一聲:“早安?!?/p>
好幾年過去了,納粹黨上臺執(zhí)政,開始對猶太人進行殘酷的迫害。這一天,傳教士與村中其他的猶太人被納粹黨集中起來,送往集中營。在下了火車、列隊前行的時候,有個手拿指揮棒的指揮官,在前面揮動著棒子,叫道:“左。右?!北恢赶蜃筮叺娜耸撬缆芬粭l,被指向右邊的人則還有生還的機會。
輪到傳教士了,他渾身顫抖,無望地抬起頭來,當他的眼睛和指揮官的眼睛相遇時,他習慣性地脫口而出道:“早安,米勒先生。”
米勒先生雖然沒有過多的表情變化,但仍禁不住還了一句問候:“早安。”聲音低得只有他們兩人才能聽到。最后的結(jié)果是:傳教士被指向了右邊——他得到了生還的機會。
素材延伸與運用:
1.人是很容易被感動的,而感動一個人未必需要慷慨的施舍、巨大的投入,往往一個熱情的問候、溫馨的微笑,就足以在人的心中灑下一片陽光。
2.不要低估了一句話、一個微笑的作用,它很可能使素不相識的人走近你,成為開啟你幸福之門的一把鑰匙,成為你踏入柳暗花明之境的一盞明燈。有時候,“人緣”的獲得就是這樣“廉價”而簡單。